过午不食养生法害人吗?专家讲过午不食法的正确做法

  近日,有媒体报道,杭州29岁的小伙子5年过午不食,结果胃粘膜广泛充血糜烂,长了两个直径大于2厘米的溃疡,还有出血和咖啡色血痂。

  这些年,笃信过午不食的人不少,主要是因为一直流传的某著名中医专家说过午不食有益健康长寿的说法,而反对此说者也多将矛头直指中医。那么,过午不食真的是中医推行的养生方式吗?

过午不食出自佛教而非医学

  据考证,医家最早谈论过午不食的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昌,他在其医案专著《寓意草》中,介绍一例血证兼痰证治法时提到饮食调养的重要性,提到饮食时间与痰浊化生相关,从人体阳气变化规律看,中午之前阳气渐旺,可助脾运化,不易生痰;午后阳气渐衰,此时再进食,则饮食难化而变生为痰。

  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喻氏此说有一误区,人体是恒温动物,其消化吸收能力变化与整体健康状态、活动方式和进食品种、数量相关,和自然界的晨昏昼夜变化并不一致。

  喻氏之所以援引佛教过午戒食谈病后调护,与他由儒入禅、由禅入医的阅历有关。除喻氏外,其他医家异口同声直指此说出自佛教而非医学。如陈岐说释教过午不食,王孟英指释氏有过午不食之戒,曹慈山讲释氏有过午不食之说。

僧人午后会吃茶羹和代茶饮

  僧人们之所以过午不食,按赵朴初先生的解释,原因有二:一是僧人的饭食是由居士供养,每天只托一次钵,日中时吃一顿,可以减少居士的负担;二是过午不食,有助于修定。

  不过,虽说过午不食,但僧人为了诵经不打瞌睡,会喝茶提神。那时人们饮的茶并非清茶一杯,而是茶羹一盏。茶里要放姜、枣、橘皮、(食)茱萸和薄荷等物一起煮后才吃。别的不提,单说大枣,从现代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看,血糖生成指数比葡萄糖还高!多吃俩枣也扛饿。

  除了茶羹,还有代茶饮给僧人吃,做法是将黄芪、茯苓、葛根、薏苡仁等14味先捣碎,再在炭火上烤出香味,臼中捣成细末。吃之前加上少许盐、橘皮、荜茇等煮熟,煎以代茶。这方子里,茯苓、葛根、薏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低,多吃几盏也扛饿。

  另外,据赵朴初先生说:我国汉族禅宗僧人从古有自己耕种的习惯,由于劳动的缘故,晚上非吃东西不行。所以在多数寺庙中开了过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视为药食。可见,佛教的过午不食也有灵活变通处。

过午不食要义是过午少食

  多位医家认为,过午不食并非过午禁食,而是少食,早饭可饱,午后即宜少食,至晚更必空虚。医家们反对的是吃夜宵,至于夜食尤当屏绝。早在唐代,医家王焘就反对夜食:人至酉戌时后,不要吃饭。若冬月夜长,性热者须少食。酉、戌时相当于现代17到21点,也就是说,晚上9点之后最好不再进食,即使吃也要少吃。

  农耕社会民众的作息习惯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落山后再干活儿要点灯熬油,性价比不划算,因此百姓多是天擦黑后就钻被窝了。中医认为,如最后一餐和入睡挨得太近可致食积不化而郁结成病。

饮食有节才是正确的养生方式

  古人养生强调: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中的食饮有节就包括进餐定时、定量和五味调和等。过午不食行不行?不行!精和繁体气字里都有个米,人就指着水谷来养精气呢。半天不吃饭,气就不足了: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传统中医在餐制和食量上和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都强调每顿少吃但多吃几顿: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像相扑运动员那样一天只吃一顿,但食量超出脾胃的运化能力仍会伤身,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所以食物总量要控制,每日饭食只宜八分,不可尽量;饿过头了再吃就很容易超量,恐觉饥乃食,食必多。

  正确的做法是定时进餐,每餐少食,常如饱中饥,饥中饱。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采一把春光,品一味沉香

采一把春光,品一味沉香

焚香 • 凡朴香生活...

素食养生:四种体质巧用养生茶

素食养生:四种体质巧用养生茶

冬季学会喝茶更能解渴兼养生...

盛夏贪凉脾胃虚?多喝这个温补又祛湿

盛夏贪凉脾胃虚?多喝这个温补又祛湿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婷粥是一种清淡好消化的家常饮食,早餐喝一碗粥,不但养胃,还可以给提供一上午人体所需能量。不同种类的粥有不同的功效,其中,红豆薏米粥综合了各种谷类,是一种让温补祛湿的粥品,...

三种樱桃的元气吃法,让你活力整个夏日

三种樱桃的元气吃法,让你活力整个夏日

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王子轩“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又到了一年一季吃樱桃的时节了,樱桃因玲珑剔透的外表,酸甜可口的滋味深受大众的喜爱,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极高,下面就和大家来分享一...

茹素能改变脾气 看看你的性格适合吃什么素食!

茹素能改变脾气 看看你的性格适合吃什么素食!

脾气暴躁的人 少吃零食少吃盐脾气暴躁得就像在西班牙斗牛场上的斗牛一样...

沉香存储用什么容器最合适?

沉香存储用什么容器最合适?

被奉为“万香之首”的沉香因其香品高雅、一料难求而被世人所追捧,那么,当入手一块上佳沉香时,又该用什么保存呢? 锡盒 沉香 • 凡朴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