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达真堪布: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问:尊贵的上师仁波切,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在家修行重布施,出家修行重持戒,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该如何理解?

上师回答:其实在家出家都一样,都要行持六波罗蜜。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在家人是护持佛教的,在家人有财富,可以做布施,比出家人方便,出家人没有财富。

在家人主要修布施,同时也要持戒。出家人没有家人,持戒比较方便,所以主要修持戒,同时也要修布施。

并非出家人不必修布施,在家人不必持戒。六波罗蜜都要圆满,同样要修持,因为这是菩提道,想到达菩提果必须修持菩提道。

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问:祈求是不是向外在寻求帮助的一种依赖心呢?祈求三宝与祈求神明的心态有什么不同?遇到困厄时,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祈求三宝?如何才是正确的祈求三宝?又说佛教是无神论宗教,那如来佛祖、观音菩萨是什么?诸天护法又是什么?

上师回答:若是向外祈求三宝,那三宝跟神灵就没有差别了;若是向内求,那就是自性三宝,是与我们一体的,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认为三宝在外面,然后祈求三宝加持让自己消业、快乐,这样,三宝跟神明没有差别,佛教和其他宗教也没有区别了。

前几天我在微信里写到:佛教是无神论宗教。意思是佛教并非不承认神明,佛教宣讲六道轮回,也承认有鬼神。但鬼神跟我们一样,同属六道众生,它们也是被业力牵引而在轮回中流转的。佛教宣说神明只是众生的一部分,并非命运的主宰,也非宇宙的主宰。命运是靠自己,靠我们的修行来改变的,不是靠神来改变的;宇宙是以我们的业力而显现的,是业力的感召,不是由神来创造的。这就是“无神论”的意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金刚经》释义——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

达真堪布:造业以后,为什么果报会增长呢?

达真堪布:造业以后,为什么果报会增长呢?

达真堪布:造业以后,为什么果报会增长呢? 问:造业以后,为什么果报会增长呢?答:若是你造恶业,犯错误了,应该要及时忏悔。人很难做到不犯错误,但是犯了错误就要忏悔,就要改过。但若是你不去忏悔,不去改过...

素食营养知多少?古人是这么理解的

素食营养知多少?古人是这么理解的

首先,传统中医的角度,基本上没有营养的概念。自古中国人都不讲营养,而只会讲食物够不够丰富、是否充足、够不够饱、好不好吃营养学是近代西医学的附带产物,随着微观还原论研究的发展,能够分析每一种东西的成分...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精怪”纠缠十几年,我在学佛中自救救它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至今为止,依然有许多诡异事件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比如:对于鬼灵精怪之说,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因为有的诡异事件是真实发生的,只是科学无法解释罢,而有的确实是人为的装...

胡静信佛吃素,保持健康美丽

胡静信佛吃素,保持健康美丽

从1998年主演《网络时代的爱情》获得中国电影政府最高奖华表奖特别奖以及21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开始,胡静分别和国内的大导演古榕、尤小刚、张子恩、李少红等合作,出演了话剧《孔乙己正传》...

我国素食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我国素食文化与佛教的关系

一说到佛教,大家都会想到素食,其实素食与素斋不同,但是却也有关联,就如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教有着很深的渊源一样。那么最近流行起来的新素食文化又与佛门有何渊源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