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 刘子胥感动鲤鱼救子

在乌江那个地方,有个名叫刘子胥的人。他有一个鱼池,到冬天,就在鱼池中建一条土堤,然后把鱼池的水都放到堤防的里边,池中的水放干了就好捉鱼。当水放到一半的时候,刘子胥看到两条大鲤鱼,跳出堤防外面,然后又跳进里面,这样跳来跳去好多次,他觉得奇怪,就走近看个清楚,看它们在做什么。

原来这一对鲤鱼,刚生产了几百条的小鲤鱼,小鲤鱼聚在一个窟窿里面,它们还不会跳,所以出不去。假如水再继续放干了,它们都会死掉,所以鲤鱼爸爸、鲤鱼妈妈,就用嘴巴衔着小鲤鱼宝宝跳到有水的一边去放,然后又跳进来,再衔其它的小鲤鱼,就这样奋不顾身地跳进来,跳过去,往来救它的孩子们。即使自己可能陷在死地,也在所不惜。刘仔细看了好久,心里十分地感动,很心酸地叹息,于是就把土堤拆掉,放了所有的鲤鱼。

我们都有家庭,有父母、兄弟、孩子。同样地小动物也有妻子、孩子。我们都希望一家骨肉能够平安、和乐地团聚。小动物们又何尝愿意骨肉分离呢?想想这二条鲤鱼救孩子的一片苦心,还是放它们欢欢喜喜回到水中悠游吧。

很久以前,当我刚知道这个故事时,每次在聚餐桌上看到有鱼,无论是煎的或煮的,就不禁会想到这二条大鲤鱼,鲤鱼爸爸、鲤鱼妈妈,想着盘子里这一条鱼不知道是爸爸还是妈妈?倘若是妈妈,现在爸爸和孩子们可能都抱头痛哭了吧。假如有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我的妈妈被砍成一块又一块放在锅子里,那该怎么办呢?实在不敢想下去,好可怕啊!也好可怜。

而几乎每家人家的餐桌上,每一道菜的背后,都隐藏了好多这样生死离别,充满眼泪的故事。在喜庆宴会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不知道,像这样有好多悲惨的生死离别摆在桌上,怎么会叫做喜庆呢?怎么是吉祥呢?

有位教授,他有个读小学的孩子被绑票了。因为我没有看报的习惯,所以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只觉得那一天,教授虽然还是很平静,很负责地来看病人,但是,我真的没有见过他那么苍老又憔悴。后来有一位同事,就请问他说:“教授,你孩子还好吗?”他点点头说;“孩子被绑票后差点撕票了,后来,孩子是被抛弃在一个荒山上,警方费了好多心力,才在山中把孩子找出来。”

我们可以想象孩子被一群人绑走了,不知道要把他抓到哪里?那时候内心的恐惧,也可以想象,孩子的妈妈是如何流泪、发抖、祈祷孩子平安,日夜难安。连一向最平静、稳重的教授,都不禁憔悴了。

我们是否想过,渔船在大海中,把渔网撒下去,一群鱼就会网中,就这样和它们的至亲好友生死永别了。妻子在网外面,看着丈夫远去,永不复返是如何哀嚎。孩子看着妈妈被强虏去,是如何害怕、哀伤。假如知道妈妈被抓去切成一块、一块的,用火烧,那是不是会像武侠小说常常写的,天涯海角要去报不共戴天,杀父、杀母之仇呢?鱼妈妈假如在网外面,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绑票了,怎么不肝肠寸断,大叫“还我孩子来,还我孩子来呢?”这景象总使我想起战争片中,战火连绵,敌军入城强虏豪夺的场面,一片哭叫、凄惨、血肉模糊。

难怪祖师说:“假如要了解世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战争?只要去听听夜半屠宰场的声音就知道了。

相关文章

放生有四条原则,您认同吗?连续护生一个周,奇迹发生了我高高兴兴地放生,却被出家师责备。何故?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是如何产生的?学佛的我们能为厄难中的亲人做些什么放生,救物命于刀下就是最好的“开门红”。向垂钓者要鱼是丢了面子还是护了生?春节放生 | 初一早上我们去放生,你去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0.漂浮尸体的慈悲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10.漂浮尸体的慈悲

10.漂浮尸体的慈悲佛陀有一天对弟子阿难说:「久远劫前,我曾经是富有的商人,和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寻珠宝。我们到了有宝物的地点,大家各自入海搜寻,寻获了很多珍贵的宝物。正当我们满载而归要回去时,没想到...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可怕的温柔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可怕的温柔

可怕的温柔在非洲,有一种体格健壮的黑驴,每到夏天的夜晚,星星在晴朗的天空闪烁,四周一片寂静时,它们就会来到原野上,惬意地吃鲜嫩的青草。这时,身材娇小的蝙蝠会悄悄地飞过来,它悠然自得地落在黑驴旁边,伸...

人死后“超度亡灵”真的有用吗?

人死后“超度亡灵”真的有用吗?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字了。佛教看凡界的众生,共分为天、人、...

无缘见佛破口大骂遭恶报

无缘见佛破口大骂遭恶报

作者:煮云法师笔者为什么要说这一段话?目的是要请未去过普陀的读者,和已去过普陀未见圣像的读者,千万不可因自己没有亲目所见,就轻易的加以毁谤,恐怕要遭到极不幸的后果。现在就说这一个侮辱毁谤、恶口骂詈,...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拈花微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是禅宗史上的第一则公案,也是禅宗的纪元节。在禅宗的许多典中,都载有这则公案,但均有若干文字的出入,而与《碧岩录》合称禅典双璧的《无门关》第六则,则详细地记录着:世尊者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

喝茶的六种境界,教你如何契入!

喝茶的六种境界,教你如何契入!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蕾尚未打开,甚至喝所有茶都是如此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