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六 居士不勤修为表面

学佛修行之人,若不勤于修持,则成就便是岌岌可危,自是难于了脱生死。何独于此单指居士不勤修则为表面行呢?

学习佛法,可以由显宗而入法修持,也可以依密法而成就。

今言居士不勤修,是因为居士修行,随意性较大,不似出家众早晚课诵,修禅习法,都有统一之安排规定,就不由得你分说或是偷懒,或是干脆不修持等等,庙上寺里都有他们各自的规矩,因此就少存在不修法习定的情况。

但是由于居士是在家修行,就没有人去管治安排,因此不修法,间或不做功课,自顾放逸这些是时有可能的。

而且在世法生活当中,居士行者往往是世法缠身,为家庭、社会、子女、眷属、工作等等所纠缠,或者是一时耽于享乐歌舞了,或者是为生计忙碌了,或者是跟人谈判业务了,或者是要吃饭喝酒了,或者是当官走关系了,或者是同家人戏耍游玩等等。

陷于这些世法的纠葛当中,就会有时将修行忘在一边,只顾着去应变身边的外境,或是随内心纷扰而被牵着鼻子走,如此这样,还谈得上什么修行呢?

因此,居士修行既有它的随意性这个弊端,就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家修行的居士更要比出家行人自慎,自觉,要比庙子里的僧侣更要有无常心,出离心,要时时给自己敲响无常的警钟,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要给世间俗事蒙昏了头,应该要注意勤于修行!

若只是耽搁于世间法中,像世间之不明因果无常法理的普通众生一样,每日糊里糊涂地于因果业力的苦海中随波飘流,没有一点解脱自己的行持,那么这样的居士行人有解脱的法宝,也就形同虚无。有佛法而不依法起修,也就相当于没有了成就的依怙,失去离苦的靠山,这样将是非常可憐的。

真正要了脱生死的行者,其作为居士修法时,会勤于持修,而不为世法所惑,要争取八风吹不动,则可以精进修行,而才有成为一个大菩萨,大圣者的根性。

因此,行人修行,其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真”字,要真修行而不是假修行,要真悟而不是假悟,要真自慎而不是假自慎,有了这个真字,初行的行人就可以做到身在污泥处而不为污泥染了。那么,在家修行的居士行者也就能做到勤于修持,当然,得果成地,证大成就还有何不可呢?

故于此略言,居士不勤修是流为表面之行,无有任何益处的!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迷恋电视、网络中的SQ内容,遭受迅猛惨痛果报!

迷恋电视、网络中的SQ内容,遭受迅猛惨痛果报!

迷恋电视、网络中的SQ内容,遭受迅猛惨痛果报! 迷恋电视、网络中的色情内容,遭受迅猛惨痛果报!!!这篇文章是本人2011年5、6月间亲身经历,希望看到的人能快快回头!最近的两个月,本人迷恋电视中的色...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

第十六节 帮助孤苦伶仃,使他们得到快乐由于对生活的厌倦,乌帕拉瓦尼来到了佛陀居住的库特科罗讲堂。她为自己一生感到羞愧,显得十分颓废、失意。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单独面见佛陀,倾诉她的遭遇,并加入僧团。两天...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诸葛亮妙施空城计

三国时, 蜀国丞相诸葛亮失去街亭后, 只有2500 军士驻守在西城县。一天魏国司马懿引大军15 万, 包围了西城县。这时, 诸葛亮身边无一员大将, 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听得这个消息, 个个大惊失色。...

禅是空灵豁达开明的人间清流,禅是积极自在简朴的安心方式!

禅是空灵豁达开明的人间清流,禅是积极自在简朴的安心方式!

禅是空灵豁达开明的人间清流,禅是积极自在简朴的安心方式!【世界上最大最静的禅房不在古刹也不在寺庙而在人的心中】心无尘,自清净。细雨微风中,轻轻地嗅着芳香,气定神闲,悠然自得。安静于尘,沐一段清浅的光...

佛教故事:小沙弥的故事——赎罪

佛教故事:小沙弥的故事——赎罪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小沙弥的故事 -- 赎罪这是一个薄雾弥漫的早晨。湖面上升腾的水汽,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

星云法师:拥有与享有

星云法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这一生当中,你究竟“拥有”多少?又“享有”多少呢? 在时间上,即使你“拥有”人生百岁,但是你可曾“享有”几时的清闲?诚如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