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六 居士不勤修为表面

学佛修行之人,若不勤于修持,则成就便是岌岌可危,自是难于了脱生死。何独于此单指居士不勤修则为表面行呢?

学习佛法,可以由显宗而入法修持,也可以依密法而成就。

今言居士不勤修,是因为居士修行,随意性较大,不似出家众早晚课诵,修禅习法,都有统一之安排规定,就不由得你分说或是偷懒,或是干脆不修持等等,庙上寺里都有他们各自的规矩,因此就少存在不修法习定的情况。

但是由于居士是在家修行,就没有人去管治安排,因此不修法,间或不做功课,自顾放逸这些是时有可能的。

而且在世法生活当中,居士行者往往是世法缠身,为家庭、社会、子女、眷属、工作等等所纠缠,或者是一时耽于享乐歌舞了,或者是为生计忙碌了,或者是跟人谈判业务了,或者是要吃饭喝酒了,或者是当官走关系了,或者是同家人戏耍游玩等等。

陷于这些世法的纠葛当中,就会有时将修行忘在一边,只顾着去应变身边的外境,或是随内心纷扰而被牵着鼻子走,如此这样,还谈得上什么修行呢?

因此,居士修行既有它的随意性这个弊端,就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在家修行的居士更要比出家行人自慎,自觉,要比庙子里的僧侣更要有无常心,出离心,要时时给自己敲响无常的警钟,提醒自己,告诫自己,不要给世间俗事蒙昏了头,应该要注意勤于修行!

若只是耽搁于世间法中,像世间之不明因果无常法理的普通众生一样,每日糊里糊涂地于因果业力的苦海中随波飘流,没有一点解脱自己的行持,那么这样的居士行人有解脱的法宝,也就形同虚无。有佛法而不依法起修,也就相当于没有了成就的依怙,失去离苦的靠山,这样将是非常可憐的。

真正要了脱生死的行者,其作为居士修法时,会勤于持修,而不为世法所惑,要争取八风吹不动,则可以精进修行,而才有成为一个大菩萨,大圣者的根性。

因此,行人修行,其成就的关键就在于一个“真”字,要真修行而不是假修行,要真悟而不是假悟,要真自慎而不是假自慎,有了这个真字,初行的行人就可以做到身在污泥处而不为污泥染了。那么,在家修行的居士行者也就能做到勤于修持,当然,得果成地,证大成就还有何不可呢?

故于此略言,居士不勤修是流为表面之行,无有任何益处的!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有关法布施的佛经摘录

有关法布施的佛经摘录

《金光明最胜王经》法施超过“财布施”的的五种胜利由其法施,有五胜利。云何为五?一者、法施兼利自他,财施不尔;二者、法施能令众生出于三界,财施之福不出欲界;三者、法施能净法身,财施但唯增长于色;四者、...

太上感应篇图说111:包贮险心

太上感应篇图说111:包贮险心

经文:包贮险心。【原文】已造奸淫孽,天诛幸获逃。甜言虚报德,笑面暗藏刀。负义还如獍,忘情胜似枭。牛头来夜半,窗外鬼声号。注:贮,藏也。包藏于心,人不能测,所谓腹中横剑,笑里藏刀是也。外则满面春风,内...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76-28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76-280)

276、很久以前,我接到我的同事的一个电话,他问我愿不愿意为一个试题的评分做鉴定人。好像是他想给他的一个学生答的一道物理题打零分,而他的学生则声称他应该得满分,这位学生认为如果这种测验制度不和学生作...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比丘们!又有世间...

净土法门法语: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

净土法门法语: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

心地有一点清净,有一点平等,来生可以得人天福报;如果是大风大浪,严重染污,三途去了,你说多可怕。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有很多畜生寿命很短,经典里面佛告诉我们,那个短命的畜生,牠堕在那一道,不是死...

蛇尾自大·出大智度论

蛇尾自大·出大智度论

蛇尾自大出大智度论【经文】昔有一蛇,头与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应为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应为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令汝去,故汝得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