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五 为僧不守戒流为表面

为僧者,若不奉守佛法戒律教规,所修之行必为有过之行,流于表面,则无真正成就。

佛陀有云:不奉守佛教戒法的比丘,虽然不贪求情爱之欲,却贪求利养。此意即指为僧者不守戒法,则将贪求世法之益,而无修行之心,自是无有成就之可能。

现世之诸出家行者,上至部分法师活佛,下至芸芸僧众,多有不守持戒规之徒;欲真修者,实为极少数也。

出家人在其出家之前,为世法情爱所执着,故贪求红尘爱欲之念,与普通凡夫无异;一旦落发出家,而世法欲念未断,则其烦恼障自不可消,不能割断烦恼。于此时,纵不得贪求情爱,亦难断除贪求利养之心,因此,其时之贪即为利养之贪,故五蕴之执尚且坚之,为僧者不能奉守法戒,而流于假修,终无所成。

若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静处而坐,心意流驰,贪著五欲,为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爱奈缠缚。此乃法义所示,亦为部分出家之行者行持所显。诸有出家人,貌似已得清净,行持处亦多有清净妙白相显之,低眉垂首,不苟言谈,逢言即曰:阿弥陀佛!所见之时常在一僻静之处参禅打坐,看起来颇似真实之修行人,其实不然。

这些僧侣他们虽然表现得非常清净,行持严谨,但是其并未了悟万法万事皆空的道理。

何以故?由其六根未净,尘境所对执着未除,因此是仍然贪着于色声香味触法,色受想行识五蕴不空,世法之颠倒梦想不能离弃,兀自沉浮于诸世法幻相,未能看清其本质是虚妄之化显,从而烦恼障时时缚己之身,日夜不能遁离其惑。

所以此等僧众虽貌似清净,而实未得了悟。虽在静坐,却心意流驰散乱,为外境所迁,为内外之魔罗惑乱,不能提起正念;思维外境,无明垢业覆盖自性光明,烦恼诸障滋生扰乱,所以身虽在此处,心却不知何处去!他人在修禅入定,彼却在意念散乱,思维其他,摆出一个静坐姿势,任随意业之黑白二障纷至沓来,此起彼伏,不得清净。

所以为僧不守戒,势必修行流于表面,其成就自是如同水中花,镜中月般,终是无得。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小故事:诸佛不欺

禅宗小故事:诸佛不欺

诸佛不欺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问: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上师解答:没有邪见就可以修,不接传承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要成就,就一定要接传承。现在虽然还没有接传承的缘分,只是...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信心《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一位名字叫做「手」在净居天的居士,他一心...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诚心忏悔仍可救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诚心忏悔仍可救

诚心忏悔仍可救过去有一个长者,家财万贯,金银财宝,真是取用不尽,生活也过得非常快乐。他有一个漂亮贤慧的妻子,更使他欢喜。可是他的这种享受是暂时的,快乐也是无常的,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这位富翁...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佛教故事: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

悟禅要有佛心,需要一定的境界一天,禅师把他的三个弟子叫到身边,然后写了一句诗: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然后对弟子说:你们现在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吧!为什么不淋一人呢?第一个弟子说:两个人走在雨...

奥运冠军素食四年——“淡定姐”陈若琳

奥运冠军素食四年——“淡定姐”陈若琳

赛场上,她是女皇。4年时间收获4枚奥运金牌,她比肩伏明霞、郭晶晶等前辈。英国BBC电视台的解说员更是惊叹道:“和她同场竞技,其他选手只能争亚军和季军。”赛场下,她是女孩。看到偶像来为自己加油,她笑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