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五 为僧不守戒流为表面

为僧者,若不奉守佛法戒律教规,所修之行必为有过之行,流于表面,则无真正成就。

佛陀有云:不奉守佛教戒法的比丘,虽然不贪求情爱之欲,却贪求利养。此意即指为僧者不守戒法,则将贪求世法之益,而无修行之心,自是无有成就之可能。

现世之诸出家行者,上至部分法师活佛,下至芸芸僧众,多有不守持戒规之徒;欲真修者,实为极少数也。

出家人在其出家之前,为世法情爱所执着,故贪求红尘爱欲之念,与普通凡夫无异;一旦落发出家,而世法欲念未断,则其烦恼障自不可消,不能割断烦恼。于此时,纵不得贪求情爱,亦难断除贪求利养之心,因此,其时之贪即为利养之贪,故五蕴之执尚且坚之,为僧者不能奉守法戒,而流于假修,终无所成。

若诸比丘不奉佛教,贪求利养,诈现清白,静处而坐,心意流驰,贪著五欲,为声香味之所惑乱,无明覆心,爱奈缠缚。此乃法义所示,亦为部分出家之行者行持所显。诸有出家人,貌似已得清净,行持处亦多有清净妙白相显之,低眉垂首,不苟言谈,逢言即曰:阿弥陀佛!所见之时常在一僻静之处参禅打坐,看起来颇似真实之修行人,其实不然。

这些僧侣他们虽然表现得非常清净,行持严谨,但是其并未了悟万法万事皆空的道理。

何以故?由其六根未净,尘境所对执着未除,因此是仍然贪着于色声香味触法,色受想行识五蕴不空,世法之颠倒梦想不能离弃,兀自沉浮于诸世法幻相,未能看清其本质是虚妄之化显,从而烦恼障时时缚己之身,日夜不能遁离其惑。

所以此等僧众虽貌似清净,而实未得了悟。虽在静坐,却心意流驰散乱,为外境所迁,为内外之魔罗惑乱,不能提起正念;思维外境,无明垢业覆盖自性光明,烦恼诸障滋生扰乱,所以身虽在此处,心却不知何处去!他人在修禅入定,彼却在意念散乱,思维其他,摆出一个静坐姿势,任随意业之黑白二障纷至沓来,此起彼伏,不得清净。

所以为僧不守戒,势必修行流于表面,其成就自是如同水中花,镜中月般,终是无得。

(完整法义请详见《子必依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佛教故事: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苏东坡曾因政治的原因,过了一段种田、写诗的山居田园生活。那时候,他写出了一生中最美丽的诗词,还开垦了一块荒地,种上了稻子,收获了晶莹剔透的大米。他跟夫人说:让我酿点酒喝好不好?于是...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法身无病

法身无病洞山良价禅师,浙江人,俗姓俞,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曾亲近过南泉、灵佑、灵岩等禅师,后因见水影而彻悟。洞山禅师行脚参访的足迹遍历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各省,最后在江西洞山普利院十年,盛开化门,接...

几个妙招教你和女友分手怎么样挽回

几个妙招教你和女友分手怎么样挽回

朋友要和自己分手应该怎么办?相信这是每一个恋爱过的男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恋爱中,两个人度过了热恋时期,相处中的问题也会慢慢开始出现。分手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分手并不是终点,如果自己还有感情,那就...

多吃“三黑”,少吃“三白”

多吃“三黑”,少吃“三白”

三白盐、糖、脂肪吃盐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增高、血管硬化,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盐的每日摄入量以6克为宜。  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过量摄入容易引起高血压、肥胖、肝功能损伤等。做菜时,可采用淋...

何为正法、三法印、一实相印、四依法

何为正法、三法印、一实相印、四依法

何为正法(转帖)学佛须具正知见,开悟更须正知见。欲得正知见,理应依法修行。何者为法?法是佛陀的发现和教导;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胜义谛的经验。 真理不能创造,因为其本来即存在。释迦世尊发现世间宇宙、人...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妈祖是观音化身吗_妈祖默娘的故事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妈祖是观音化身吗_妈祖默娘的故事

妈祖是观音化身吗?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千年以来,她受到我国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热烈虔诚的崇敬。谛闲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注转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悫,行善乐施,礼大士求子,母梦大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