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用佛学因果来阐述吃素的意义

现代人流行吃素,其最大的理由是吃素可以健康。或许有宗教信仰的人,其理由是慈悲众生,少杀生造业。健康是人人所追求的,现在以佛法和中医的角度,初步探讨生病的原因。有缘者如明了因果后,不造因,也就不必怕生病。对于过去无明,导致今日体弱多病者,能以佛法的念佛修行和中医的养生之道,来恢复身心健康状态。

一、佛法所谓的疾病

佛教认为病是因为因果业障现前。每个人都有因果业障,但只有破坏到精神、气身或肉体时才称为病。相信在佛菩萨眼中,凡夫身心皆病。有些人吃遍中西药皆看不好的病,一学佛就不药而愈。这种一般无法解释的奇迹,从佛教的因果观点,就很容易解释。因果虽不能改变,却可藉由学佛功德,偿还因果的债,最后消弭这个因果,病自会好转。但肉体器官的损坏,便较难恢复,故佛教把肉身视为臭皮囊,肉体毕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

二、以佛法观点看吃肉,杀生引起的病

(一)吃肉可能引起的病:

肝硬化、肝癌,可能是贪吃猪肝或其他生物,在精神上引起细胞病变。体弱多病,可能是贪吃水产生物如鱼虾等,在精神上引起正气不足,邪气入里。虽然吃肉并非杀生,但精神层次上易累积而成为邪气(业障),轻则延至来生才造成疾病,重则今世成为不治之症或车祸意外。

(二)杀生可能引起的病:

通常长年头痛,如果不是头部血管病变或血压过高的生理现象,就有可能是造太多杀业引起。有人年轻时杀鸡宰鸭,老年便长期吃头痛药。其他较严重的因果,轻则中风、慢性癌症、精神失常、骨髓再生不良、自体免疫疾病等;重则车祸、半身全身瘫痪、急性癌症、精神错乱等治不好的病,一般可能是来自过去的问题。更严重的因果业障,也可能延至来生。佛教讲正业,即是少从事杀生事业,以避免种下业因。

上述之病一般指久病不愈之病。精神层次引起肉体器官功能的损坏,虽然学佛修行可解除精神层次的障碍,但肉体仍须靠药物时间来调养恢复。

三、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中医或现代医学对于单纯的肉身疾病已有良好的治疗方式(如气功、针灸、中药、西药、开刀等),但对于精神的处理仍处于摸索阶段(如精神科处理精神分裂、失常、幻听,近日又有催眠处理恐惧之个案等)。精神层次问题,让人恐惧而诉诸于神坛、符咒、巫术、求神问卜、通灵算命。有时有效,有时无效,或者几个月几年有效,而后忽然车祸、暴毙或问题重现。其它宗教有能力者,则利用神迹解决问题,广招信徒,也是或有效或无效,但人多迷于不可思议的力量。而学佛者就懂得问题可能是因果业障,懂得自我忏悔,懂得念佛回向,懂得勿再造新的恶因,懂得从五戒十善,贪嗔痴慢疑修起,虽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这才是真正化解问题,而非逃避问题。一般人病急就乱投药,找偏方,问神明,以求有效就好,殊不知更大的果报在后头。

好的医生治未病,强调养生之道。深知因果的修行者畏因,故强调消业障,了因果,常保慈悲喜舍之心,在心地上下功夫。学佛人如能身心调适,相信不会有什么大病,即使过去因果业障现前,也能坦然面对。一个修行人常现病容,以挑众生业障为由,这也不对,表示其未上求佛法,只想下化众生,渡众生愈多,功德愈大,心态有所偏差(如果修行要示现病容,地藏菩萨定是满脸病容)。好的医生自身正气十足(这样他才了解健康),真修佛法者,即使偶有病态,应是不久而愈,自心能圆满自在。

四、众生的病,便是菩萨的烦恼

吃素可保身体健康,学佛才能保心灵健康。希望常年身体病痛者,可来学佛,以期在佛法上得大利益。而我相信,学佛方法正确可以又健康,又法喜,身心舒泰,深信佛菩萨,自然正气十足,百邪不侵,众生的病,便是菩萨的烦恼。

至于学佛学得体弱多病,诸事不遂,相信是方法上有问题,或心态不对,有所贪求,应请教高僧大德或善知识,调整修行方法,身体的毛病,该看医生时还是得看医生。千万勿执著迷信,非得名僧开示才是佛法,大寺大庙的法会才有利益,神通广大的上师才能皈依。

希望学佛者能从因果了解吃素的意义,而非执著学佛一定要吃素的教条,这样才是有智慧的学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工作忙没有时间修行怎么办?

达真堪布:工作忙没有时间修行怎么办?

达真堪布:工作忙没有时间修行怎么办? 现在人每天工作什么的都很忙,没有时间学佛修行怎么办? 上师达真堪布解答:这里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修行?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

索达吉堪布: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问: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断感受痛苦而受尽折磨,这种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我们所感受的这些苦,若从外境中寻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个“苦难创造者”,...

28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28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如何辨明临命终时的魔境和接引?  若以《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因为实相无相,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不属界外,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  所以,古来即有大...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中将一幅墨宝“落户”药师坛城文化艺术馆

陈秀将军墨宝陈秀:原兰州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墨宝:《崇高品德 博大胸怀》2016年“八一”前后药师坛城文化集团恭请陈秀将军一幅“墨宝”(可遇不可求) 中国泥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_鉴真东渡故事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鉴真大师东渡的故事_鉴真东渡故事

相隔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素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千百年来,两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彼此之间的传统友谊。一千二百三十九年前,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以特殊使者的身份,为这种传统友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一)归佛因缘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愿,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夜梦七宝器,盛满珍宝入母怀,遂有孕,父愿得从,故言满愿。弥多罗尼译为慈行、知识,四吠陀有此品,其母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