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如何选择明师?

如何选择明师? 

韩愈曾经说过:「术业有专攻」,因此,学习任何法门都应该选择有专精独到功力的明

师,不论做学问、学艺和学佛,其道理都是相通的。虽然明师未必出于明师之门,明师门下

也未必出高徒,但是追随明师,至少不会指错方向,教错要领,实要比所谓「以盲引盲」来

得安全。 

可是谁是明师?往往无法得知,特别是宗教经验和禅修工夫,在自己尚未入门时,更是

无法判断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不过,明师虽然未必有名,但若为大众公认的明师,自然要

比自称明师而尚未被大众所公认的,要可靠得多。在无力明辨谁是明师或不是明师的阶段,

追随已被大众公认的明师是比较安全的。或者由已经成名的老师,介绍尚未成名的老师,也

是较可信的。而由你所信任的明师介绍另外一位明师,也是可取的,如在《华严经》中,善

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大善知识的方式,就是通过一位介绍一位,形成了五十三位的连锁关

系。他们人人都是明师,因此,善财童子绝不是病急乱投医似地盲目拜师。 

世间任何时代都有许多自称为一代宗师的人物,他们妖言惑众,颠倒黑白,混淆视听,

广收徒众以虚张声势,如果不加明辨,即很可能以有名的邪师为明师。所以,孟子也说:

「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因为那些邪师对社会人心有误导作用,使人间产生更多的纷扰

不平衡、困惑不安定;因此跟他们学习某些邪法、邪说和邪术,不仅不能开拓人生境界,反

而会为自己带来身心的伤害,家庭的失和。只可惜一般人实在很难识破这些人的真伪、邪

正。 

从佛法的立场说,邪与正、暗与明的标准,都在于自我中心的考察,如带有强烈贪嗔习

性的人,一定不是明师;又如虽然表现仁慈,和颜悦色、道貌岸然,但倘有骄、狂、慢等气

质的人,也一定不是明师。找明师,《大智度论》卷九揭示了四个要点,称为「四依法」。 

第一、依法不依人:明师不以自我为中心,也不以特定的某一个人为权威,是以共同的

原则、规律为依准。律教的法就是因缘法、因果法,如果一位老师所说的道理与开示,违背

了因果和因缘的法则,就不是明师。因为因果是要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缘是教我们对

一切的现象不起贪嗔等执著心。否则,虽众人尊其为圣人,也和邪师无别。 

第二、依义不依语:凡是真正的法则,一定是放诸四海皆准,古往今来皆同的,不会因

民族、地区、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而有差别。如果说有宗教上的禁忌,或有语言上的神秘,便

都不是正法。正法应注重义理的相通,而不当拘泥于语言上的相异。例如说:回教徒重视阿

拉伯文,犹太教重视西伯来文,都与此准则相背;佛教徒重视梵文、巴利文,只是为了考察

原典,以追求原义,并不是说梵文和巴利文有特别的神力或神圣。当然,印度教是重视梵

语、梵音的,此与佛教有别。 

第三、依智不依识:智是圣人的智慧,乃从无我的大智、同体的大悲中产生。因此,凡

含有自我中心,不论为己为人,乃至于为一切众生,或者为求成就无上的佛道,不论是大

我、小我、梵我和神我,个别的我与全体的我,都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因此仍属于知识及

认识的范围。知识是从自我的学习经验中产生分别、记忆、推理等的作用;而智慧则只有客

观的现象,没有主观的中心;只有运作的功能,没有主体的中心,如果与此相违,就不是明

师。 

第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了义是无法可说、无法可执、无法可学、无法可修,也无法

可证。正如《坛经》所说的无念、无相、无住,不为什么,也没有什么,只是照样地吃饭、

穿衣、过生活、自利利他、精进不懈。 

根据以上四点标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别,谁是明师?谁不是明师?再依据这四个

标准去访察你所希望亲近的明师,大概不会有所差池,日积月累,纵然不得明师,你自己也

已经成了明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二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二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二十七集)  1999/6/1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27诸位同学,大家好。昨天讲到修积存诚,经文裡面两句话:【不履邪径。不欺暗室。】这个两句话,实在讲是做...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大国叉尸罗国,国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个王子,各自统领一个小国。善住王子统领的国家最小,但国力稳固,百姓生活富裕。邻国有一个恶王叫做罗目侯,十分眼谗善住国的...

红枣白菜羹

红枣白菜羹

【材 料】:红枣12粒,白菜600克,粉丝150克,素火腿50克,素高汤3杯,盐半匙【调 料】:素蚝油1匙,素鸡粉半匙,太白粉1匙,麻油少许【作 法】:1、红枣洗净用冷水浸泡20分钟,加清水1杯,入...

《金刚经》感应事迹临终瑞相

《金刚经》感应事迹临终瑞相

唐时,陈文达,梓州郪(音妻)县(今四川三台)人,常持念《金刚经》,发愿为亡故的父母念诵八万四千卷,有很多祥瑞。他为人念经,有病难的,都能免除。铜山县人陈约,曾被阴间追捕,看见地下筑台,便问阴间官吏,...

简体注音|佛说八吉祥经(栴檀恭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捕杀鸟禽果报

佛教故事:因果日记:捕杀鸟禽果报

捕杀鸟禽果报我一个同事李某,平时喜欢打鸟,我们单位靠近济南千佛山,李某经常上山打鸟,有时喜鹊都敢打,打下的鸟用泥包起后用火烤,烤熟后吃掉,前几年在一家酒店和同学聚会,酒店起火,没能逃出,被火闷死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