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菩萨的风姿


‘现代菩萨的风姿’,收录近百年佛教史上出家、在家二众奉行菩萨道的殊胜事迹。在家众有优婆塞杨仁山、李炳南、赵朴初、严宽祜等;优婆夷孙张清扬、张姚宏影等;出家众有太虚大师、慈航菩萨、台湾的妙果法师、圆融比丘尼等人。

  现代菩萨的风姿,千差万别,各有特色,但终不离以‘大悲救苦’、‘利乐群生’为共遵之本。如:刻经印藏,令法宝流通;维护寺产,令僧宝免难;悲心济世,令老幼安养;传授戒法,令尸罗久住;布教讲说,令大众归信;办学教育,令薪火相传。
  
   复兴中国佛教的功臣杨仁山居士
  杨仁山,名文会,字仁山,安徽池州石埭人。一八三七年出生于书香之家,一九一一年逝世,享寿七十五岁。幼随父定居北京,早年习儒学,并学天文地理,同治元年,因阅读《大乘起信论》,开启他刻经弘扬佛法的一生。可说是近代佛教复兴的启蒙者。美国哈佛大学宏姆斯.韦尔契教授誉之为‘中国佛教复兴功臣’。

  杨居士创办金陵刻经处,先后刻印经典两千余卷,流通经书百万余卷,佛像十余万帧,影响后来北京、天津等各地刻经处的成立。另外,他也曾至印度协助斯里兰卡摩诃菩提会会长达磨波罗居士弘扬佛教,创办祇洹精舍,成立支那内学院,门下人才辈出,尤以太虚大师、欧阳渐最为突出,其他如仁山、智光、虞愚、吕澄等,亦甚优秀。杨仁山如此不遗余力的推动佛教,促成了近代中国佛教的复兴。
  
   缔结莲社倡导念佛的李炳南居士
  李炳南,名傃,字炳南,号雪庐,山东济南人。生于一八九○年,殁于一九八六年,世寿九十七。从小聪慧好学,能奏笛,好剑术,诗经子史、歧黄之术,无不精妙。早年皈依于净土祖师印光大师座下,曾出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秘书数十年,后于台中提倡念佛法门,坚持往生净土,一时风气大盛,接引无数大专青年学佛,培育弘法人才,创立‘台中佛教莲社’,兴建‘慈光图书馆’、‘菩提医院’,创办‘明伦月刊社’等弘法文化机构。追随其念佛者有立法委员董正之、考选部政务次长周邦道、《菩提树》发行人朱斐等。
  雪庐老人在台弘法四十余年,立下佛教许多社会事业,日常除任奉祀官府秘书长外,晚间还在各道场讲经,并兼任东海大学、中兴大学教授,个人生活如苦行僧,是外现儒相,内秘菩萨行的在家长者。
  
   护持寺院抢救佛教的赵朴初会长
  一九○七年生,安徽太湖人,幼承家学,勤于文史哲学的研究,是诗家,也是近代中国四大书法家之一。
  大学时代才开始接触佛学,后深入探索佛教各宗哲理教义,先后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及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曾积极致力重建寺院,兴办佛学院,挽救中国佛教,协助重建僧团领导,并团结全国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推进佛教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国际佛教徒间的友好与文化交流。一九八二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颁与传道功劳奖,一九八五年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和平奖,日本佛教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致力文教延续薪火的严宽祜居士
  在佛教界素有‘严老’之称的严宽祜,本名‘祜邦’,一九二四年出生于广东汕头的望族。一九四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目睹流离失所的难民,感悟世间无常,而开启学佛的生涯。
  严居士于香港设立佛经流通处,刊印百余种佛经,流通逾百万册,促使佛法广为流行;也曾积极抢救即将被焚的佛经,延续佛教薪火。后至美国兴建玉佛寺,成立德州佛教会,开办菩提学院中文学校;更发心至大陆兴建慈敬、常宝及佛光希望小学;每年资助大陆十八个省市三十八间佛学院及捐助百余所寺院袈裟、海青等法物。
  严宽祜虽然所受教育不多,但自修学习,事业有成,他捐建多所学校,让万千学子能接受教育,所到之处成立文教基金会,兴办寺院、流通处,抢救法宝,发展海外佛教文化事业,成绩斐然。他谦虚、博学、热情,是一位护法为教的现代维摩。
  
   护法卫僧宣扬圣教的孙张清扬女士
  孙张清扬,又名张晶英,一九一三年生于湖南,家境富裕,母亲为虔诚的佛教徒,适夫孙立人将军。清扬居士毕生投入佛教事业,对护持佛法不遗余力,曾任贵州督匀慈幼院院长、中国佛教会常务理事,为佛光山八品功德主。
  一九四三年,清扬居士率先联合国大代表王均一等人,致函行政院院长陈诚先生,请求释放被诬陷入狱的大陆僧伽,令慈航法师等数十人幸免于难;亦曾经协助李子宽居士买下台北善导寺,供大陆僧侣来台弘法之用;捐款协助东初法师影印大藏经,为当时佛教界一大盛事,深深影响近代台湾佛教的复兴。除此之外,又协助创办《人生杂志》,同时赞助张少齐居士所办的觉世书店,并捐款兴建中华佛教文化馆,对台湾早期正信佛法的推动,有莫大贡献。
  晚年,孙女士将台北寓所捐出,指名作为佛光山弘法教育基金之用,对于僧伽教育深具远见。她一生护法卫僧,堪为现代在家居士的楷模。
  
   协助建寺大心布施的张姚宏影女士
  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张姚宏影,在家乡温州完成学业。慈父往生后,接掌家务。
  十八岁时,感染肺疾,在雁荡山观音寺调养,因而与佛结缘。她一生心仪文教事业,为回馈乡梓,在温州市捐献‘宏影图书馆’;为纪念先夫,捐建‘宏德中学’。年五十,成为佛光山信徒,协助创建洛杉矶西来寺、关岛禅净中心,让华裔有信仰的依靠。进而再协办西来大学、佛光大学、佛光卫星电视台等。近年协助创办南非佛学院,给予黑人皈信出家的助缘。这一切均成为佛门胜事。
  张姚宏影建设伯爵山庄,成立日月光电讯集团,以净财推动佛教文化教育事业,以此作为自度度人圆满菩萨道的法门。
  
   提倡人生佛教的领袖太虚大师
  太虚,一八八九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州的长安镇。幼失恃怙,长养于庵院,深受外祖母的宗教熏陶。十六岁由小九华寺士达监院为他剃度,法名唯心,但培养之恩皆渊源于其师祖奘年。
  太虚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改革运动,倡导人生佛教,他有两句名言:‘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菩萨戒本。’虽然始终未能竟愿,但是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大师一生讲学弘法,不遗余力。曾出任中国佛学会会长、云南省佛教会理事长、闽南佛学院院长等职,主持庐山暑期讲习会,首开自由演讲佛法的风气。曾主编《海潮音杂志》,宣扬人生佛教的理念,目前仍在台湾发行,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发行最久的刊物。
  在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太虚大师不仅是一代佛教领袖,其著作《太虚全书》更是现代佛学思想的巨擘。太虚大师的思想主张八宗平等互融,各有殊胜,此一观念突破古德判教的传统。
  
   现代肉身菩萨的慈航大师
  慈航,名继荣,字彦才,福建建宁县人,一八九五年生。十八岁礼自忠和尚为师,剃度出家,法名慈航。在江西能仁寺受具足戒,曾学禅于圆瑛法师,听经于谛闲法师,学净于度厄老和尚,受教于太虚大师。
  一九三三年,在仰光与丘宏传、陈宏宣居士等人成立‘中国佛学会’,将大乘佛法传至南传佛教之地。此外,创办星洲菩提学院、槟城佛学会等,致力于佛学社会化,培育僧伽,对接引南洋地区的华侨皈依佛教贡献良多。
  一九四八年,应妙果和尚之请,来台主持‘台湾佛学院’。此外,汐止静修禅院住持达心、玄光二人礼请他到弥勒内院驻锡、授课,当时大陆来台学僧纷纷前来依止,弥勒内院遂成为台湾的佛学教学中心,当时亲近慈老的大陆来台学僧,例如了中、自立、净海、幻生、浩霖、唯慈、宽裕、真华等人,均是法门龙象,分别于各地弘化一方,为佛教贡献力量。
  一九五四年示寂,寂后坐缸,面目如生,三年后开缸,肉身不坏,成为台湾第一尊肉身菩萨。
  
   创办台湾佛学院的妙果长老
  妙果,字腾悟,生于一八八四年,台湾桃园人。从小习儒读书,聪明灵慧。十三岁,因为父兄相继去世,感人生无常,而有出家之志。十八岁时,在大溪斋明寺皈依,后随淩云寺觉力禅师学佛,一九一二年于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后创建苗栗法云禅寺、中坜圆光禅寺,专供僧众修道,而蜚声东瀛,获日本永平寺及总持寺赠金襕袈裟,且受日皇迎入内廷供养。同时,日本台湾总督选为南瀛佛教会理事,到处宣讲佛法,各地佛寺聘为导师。一九三六年传授大戒于圆光寺;为抢救僧青年,创办台湾佛学院,延聘慈航法师主持。不仅如此,诸多大陆军政长官初来台湾,也因其接引,而皈依者甚众。如谬征流、徐良等,皆为其弟子,晚年仍朝夕课讲不辍,严持毗尼,一九六三年圆寂于中坜圆光寺,世寿八十。
  
   传授戒法捐助办学的圆融比丘尼
  圆融,生于一九○六年,圆寂于一九六九年。曾重建屏东东山寺,成立图书馆,寺院庭园广大,开放供市民休闲游憩;提倡念佛共修,经常召集徒众弟子,于屏东县内作乡村布教。圆融并任屏东佛教会理事长多年,倡导戒律,迎请高僧大德传授三坛大戒多次。又法师深感教育的重要,因而热心于佛教教育的推动,曾请道源、真华、会性法师诸人主办佛学院;也于一九六一年,钜款捐助中国佛教会,创办中华佛学院。其大弟子天乙、天机诸师继承他的遗志,可惜天乙法师壮年早殁,现在的香光寺尼众教团,即其法脉。
  上述现代菩萨的风姿虽只是沧海一粟,但愿藉此篇抛砖引玉,令未发菩萨道心者,生起大悲,已发心者,坚固行愿,于三大阿僧只劫久远的菩萨道中,能作一切众生的救护,引导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同登如来佛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原  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兼得其后,是谓“正智”,报在人天。何以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也。

出世间智亦二:一者善能分别如来正法四谛六度等,依而奉行者是也;二者破无明惑,如实了了,见自本心者是也。仅得其初,是出世间智也,名为“渐入”。兼得其后,是出世间上上智也,乃名“顿超”。何以故?但得本,不愁末;得末者未必得本也。今有乍得世智初分,便谓大彻大悟者,何谬昧之甚。

—— 节选自《竹窗随笔》

【译  文】

通常所说的智慧,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智;另一种是出世间智。具有世间智的人,又可分为二种:

狂  智

一种是偏重于才学的,譬如学问广博言辞巧辩,有特长的技艺,有深远的谋略,这些人大都是以知识丰富,头脑灵活而胜过普通的人;

正  智

另一种是注重品德修养的,能认清善恶,分别邪正,知道做哪些事是符合道德的,应当行的便行;哪些事是不道德的,不该做的便坚决不做。

这二种世智中,如果只具有才学而忽略了品德,那么这种智慧只能称狂智,仗此狂智造业,势必堕落三涂;既有才学又兼能注重品德修养,这种智慧才可称为正智,以此正智断恶修善,将来报在人天。为什么呢?世间有君子小人之分,凡注重于品德修养而不炫耀才华的人,称为君子;而那些专爱卖弄才华的人,投机取巧,藐视品德修养的人,便是小人。

出世间智也有二种:

渐  入

一种是善能分别如来所说的四谛六度等种种法门,并依此正法而修行;

顿  悟

一种是断尽无明烦恼,能够通达一切诸法的实相,彻见本具佛性的人。

在这二种中,仅得前一种,虽可称为出世间智,但名为渐入。兼得后一种,便是出世间上上智了,名为顿悟。为什么呢?因为明心见性是根本,其余皆属枝末。得了根本,自然不愁不具枝末;但如果仅得枝末,却未必能得到根本。可笑现在有些人,刚得到点世间智的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真是荒谬愚昧到了极点。

智慧有哪四个层次?

【原  文】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者博学宏辞,长技远略,但以多知多解而胜乎人者是也;二者明善恶、别邪正,行其所当行,而止其所当止者是也。仅得其初,是谓“狂智”,当堕三涂...

在佛门说长短的严厉果报,太恐怖了!

在佛门说长短的严厉果报,太恐怖了!

作者 佛学生czycxm 湖北高僧昌明法师,归元寺的前住持,八十多岁都不倒单,声音异常洪亮,天天清晨四点在归元寺大声念佛,喊醒全寺僧人参加早课。以前湖北当阳玉泉寺请他去开光,世界细雨,开光完毕,老法...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智者品·第六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智者品·第六品

智者品第六品证得阿拉汉果的可怜人人应该追随会规劝别人过错的智者,一如追随向导前往埋藏宝藏的地点。追随智者,较容易开发智慧。(偈166)罗陀是个又老又可怜的婆罗门,只好寄居在精舍里,做些零碎如割草和清...

蘑菇豆腐汤

蘑菇豆腐汤

原料:蘑菇、豆腐、油(油食品)、盐各适量。 制法:蘑菇洗净。豆腐切成小块。上述材料入锅加水同煮,熟后再放油、盐等调料后可食。每日食2次,每次小半碗。 效用:清热解毒,健脾益胃,防癌抗癌。 说明:适用...

初心虽好莫让“放生”变杀生

初心虽好莫让“放生”变杀生

李福升报道昨日清晨6点多,55岁的李师傅沿着二一九公园的湖岸边,进行着垃圾清理工作,他随身带着黑色的垃圾袋中,装的不仅有垃圾,还有刚从湖里捞上来的死鱼。李师傅是二一九公园内的一名清洁员工,他每天两次...

如是因如是果

如是因如是果

在佛陀时代,某日,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在睡眠中,听见自己的左右两位侍卫官争论不休。其中一位说:“我是依靠国王才得以活著”;另一位则说:“我没有依靠什么,完全是随著自己业力所牵引而活著”,国王听了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