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僧中峰明本禅师,用禅悟与僧格折服了元朝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我们中国的佛教行门就是修持的方法,可以说是禅宗和净土最为契机,轻易上道。那么禅宗成长到宋代的时刻,也就是说在佛教宗派中几乎达到了桂林一枝这样的高光时刻。可是因为宋朝今后朝代更迭,进入了元朝,元朝众所周知,因为他这个民族,文化的差异,它本身是崇尚藏传佛教居多。这样整体上元朝的汉传佛教逐渐地可以说是走向低迷。然则就在这种低迷的情况下,有这么一位禅师,他可以说是用自己清澈的禅悟,甚至出尘的文字般若和僧格的这种高洁的风骨,他折服了全部一个朝代,就是元朝。

元朝前后几个皇帝都曾经对这位大禅师献上自己的恭敬,而且还数次册封、赐号,还追封为国师。在这样的影响下,原来只有藏传佛教的蒙古和南传佛教的云南,竟然也有了禅宗的流布,还陆续出现了一批禅宗高僧。告诉人人这位禅师就是中峰明本禅师,杭州人。

常说自古名师出高徒,他的师父叫高峰原妙禅师,就是位得道高僧。他白叟家平生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行梵衲行。我们知道梵衲就是苦行的意思。硬生生的在西天目山闭关十七年死活关,他可以说也是宋朝禅宗里边这样的一个异常出格的大丈夫。

中峰明本禅师是这位梵衲禅师门下最出色的学生,他几乎有着跟他师父一样的风骨,一辈子异常的清苦,名满世界,然则他对这个世间的名望唯恐避之而不及。人人要知道,当时官府很多大的丛林都来迎请他,德性招感。结果他为了躲避这些名利之累,中峰明本禅师三十多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

我们佛法讲无常,在佛陀时代,也是说比丘就不能在一棵树下跨越三天。所以,中峰明本禅师有时刻住在船上,有时刻就在长江高低和黄河两岸到处这么云游,甚至有的时刻他就随便找个寺院暂时栖身一下,人人响应了,聚在一路说说法,有时刻又被认出来了,那就又走了。所以他所建居的这些寺院、庵堂一律都称作叫做“幻住庵”。

我们又讲到庵了,我现在住在白华庵。庵就是典范的民间自筹结社栖身,结这个道场栖身。一般寺院是政府皇上这个敕建。所以因为他在江南一带游化得异常的法缘殊胜,所以就这样的一个草根民间式的弘化方法,还被人们送一个美誉,叫江南古佛。当然,我们一听到说这样的一种超然于世外的禅师,他肯定又是紧绷绷的,没有什么生气,然则他并不是那种完全一本正经的苦行僧。他也有禅者的清风明月,大修行人的圆融无碍。特别是他在世间文学和书法上都有异常高的造诣,可以说是当时很多的王公贵族、绅士士大夫异常推重的精神领袖。也就是说他在摄受众生的时刻,其实各个阶层都是面面俱到的。

我提一个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大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跟他有着亦师亦友的深挚法缘,他们之间常有手札来往商量佛法,交流一下心得。明本禅师还给他写了一篇叫做《勉学赋》,其实是对他一种劝诫。他说前人是经由过程学才学艺才达到这种道的境界,就是所谓的禅茶一味、禅书法也是一味,禅诗词歌赋都是一味,是实其实在,确实法有道的一味。然则他说后来的人就是他们那个时代已经不可了,空负学道的声名,然则实际上心就流于才艺了,舍本逐最后,没有真正的禅的悟境。所以他就写了这个来勉励赵孟頫,赵孟頫大书法家妙笔生花,害怕这成为他的障道人缘,所以赵孟頫对他有决定的信心。可以说两位既是在道上的亲信,在这个世间也是有异常高层的法谊!

那么中峰明本禅师他平生留下了很多的语录、文集,甚至有上千首的诗偈,他对后世的禅宗,特别是净土宗,阿弥陀佛都有异常深广的影响。

他写的一百零八首《怀净土诗》,可以说是独赞净土,力劝世人、求生西方。给人人读一首,他说,大梦宅中无一法,万法皆空,于无法处有千差。因果不乱。回观自性离分别。就是念念阿弥陀佛,念念响应念念佛。念念重开白蕅华。将来七宝池,莲花化生。所以白蕅华我们普陀山也叫做小白华山。

人人听了诗今后,愿望我们也像中峰明本禅师在诗中勉励我们一样,及早念弥陀,舍此娑婆苦,及早念弥陀,取彼西方乐。这是真法、处死,也是最轻易上手的法,最轻易成功的法。南无阿弥陀佛!

文章转自微信"大众,"号:师父来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

昂首与低头的智慧人处世间,总免不了两种行动姿态:昂首与低头。昂首,给自己希望;低头,让自己思想;昂首,是向上的激情;低头,则是谦卑的风度;昂首,看远方的天空,寥廓、明朗,心中升起一轮燃烧的太阳;低头...

相信因果,一切都会好起来

相信因果,一切都会好起来

一直以来,我就想把我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相信因果,相信佛会拯救一切。相信菩萨会拯救一切。只要你心诚,就会很灵。我从小一直以为我的命运是比较好的,我和姐姐是双胞胎,从小她学习比我努力,可是最后她考的中...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

佛顶山水瓢观音现真身作者:煮云法师佛顶山还有一件事,值得提一提的,那就是‘水瓢观音’。观音大士是随类化身,只要我们对佛菩萨具足了坚定的信心,最后的结果是功不唐捐;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随众生应现色身...

佛教故事:法音集:生死的渴爱

佛教故事:法音集:生死的渴爱

生死的渴爱守成法师著从前有一个人,非常的愚騃。有一天,从家里出远门,因跑久的关系,感觉得口里很渴,于是他到各处找水吃,结果在山麓下找到一只贮水的木桶。水从高山上弯弯曲曲地流进木桶里,既清净又很清凉。...

【中国夏至护生节】周一请吃素

【中国夏至护生节】周一请吃素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就佛门而言,尊重生...

不比别人矮一头

不比别人矮一头

不比别人矮一头罗慕洛是个善于言说的人,但由于身材矮小,参加公众活动,常常惹来嘲笑,甚至歧视。有一次,他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他是最后一个上台的。当他精神焕发地走上主席台时,却发现,前面的桌子几乎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