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吃素的问题

常听到有些人问:“听说想修行佛教,就必须要吃素,是真的吗?”

其实并非如此,修行佛教者,素食者、荤食者都有。提这个问题的人,当然不懂佛教。但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实在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和一些行者的某些错误知见有关。

错误知见一

有些行者认为:行者若吃肉,就会失去了灵性,也就不可能成佛了。所以修行佛教必须吃素。

这简直是胡说。如果吃了肉,就失去了所谓“灵性”,就不能成佛的话,那么根本一切众生都不可能成佛。因为无始以来,众生轮转于世,那一个没吃过肉呢?如果吃肉,就失去所谓“灵性”了,还有谁能成佛?可释尊、弥陀等大觉如来是怎么成佛的呢?

错误知见二

有些行者认为:若想度众生,先要不吃众生肉,想度什么众生,就要不吃什么众生的肉,不吃什么众生的肉,就能度什么众生。所以修行佛教必须吃素。

这种知见十分可笑。若吃肉就不能度众生,可许多密教大成就者都吃肉,如藏传佛教的许多活佛,他们不是也照样度生吗?有人说,活佛不能和普通行者相比。可此处谈的是度生,也只有成就者才谈得到度生,普通凡夫自己还没解脱,能度生吗?另外,若不吃什么众生的肉,就能度什么众生的话,那么许多草食畜生都不吃肉,是不是它们都具备度人解脱的功德呢?

错误知见三

有些行者认为:西藏过去的物质条件不好,人民难得吃到蔬菜,所以藏传活佛才吃肉。现在西藏的物质条件比以前好,连藏传活佛也应该吃素。所以修行佛教必须吃素。

这种知见不但不对,而且过失很大。为什么这么说呢?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也不管物质条件好不好,成就者就是成就者。既然藏传活佛们已经得了成就,作着殊胜的度生事业,就已经说明修行佛教不必非吃素不可。而无知之徒,以一己的之见,妄说藏传活佛食荤不应该,也应该吃素,这罪过当然不小。

错误知见四

有些行者认为:吃众生肉就是杀生,就是破戒。所以修行佛教必须吃素。

这种知见是不正确的。如果吃肉就是杀生,就是破戒,那么,“佛说一碗水,八万四千虫”,众生喝水,也同样是吃众生肉,同样是杀生,同样是破戒。虽然许多佛教行者讲究喝水要用纱布过滤后再喝,可纱布是不可能把水中的细菌过滤干净的。然而,人人都要喝水。这样一来,人人都在杀生,人人都在破戒,根本没有人能持好戒。那佛还制戒干什么呢?

错误行见五

有些行者说:吃肉虽不能说是直接杀生,可有人吃肉,就得有人杀生,所以吃肉就是鼓励他人杀生,就是变象杀生,是破戒的。所以修行佛教必须吃素。

这种知见听来好象有理,但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过失。如果吃肉是鼓励他人杀生,是变象杀生,那吃素呢?照这种人的看法来说,有人吃菜,就要有人种菜。农民种地,会伤害土里的动物,这是不是杀生?农民施肥杀虫,是不是杀生?恐怕伤害的性命更多。那么,吃素也是鼓励他人杀生,也是变象杀生,也是破戒。既然吃荤、吃素都是破戒,为什么必须要吃素?

诸如此类,关于“修行佛教必须吃素”的错误知见很多,不胜枚举,虽各自都有自己的说法,但却与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纲领相违,并不如理如法。

应如何处理荤、素食的问题

其实,行者在持戒方面,所出现的错误知见,其主要问题在于执着于表相,而不知依四科持戒。而在方法上,许多行者由于没有掌握持戒的原则,而只是机械持戒,造成了诸多的烦恼。“修行佛教必须吃素”的知见,就是典型的例子。

要知道,行者若是在“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上一味执着,就已违背了佛教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基本纲领。

其实,释尊早已把行者应当如何获得生活来源的原则讲给了佛教行者。这就是八正道中的正命。佛教行者的吃食问题,当然也要依照正命的原则来处理。

如何依照正命的原则来处理呢?其关键就在六个字上:少价、易得、无过。

行者处理吃的问题,只要依照少价、易得、无过的要点,就是如理如法的。

什么是少价、易得?当然,佛并不要求佛门行者都去吃糠咽菜,因为一味苦行并非解脱正因。事实上,释尊也经常到王宫、富绅家中,去接受供养。

那如何理解“少价、易得”呢?这是告诉佛教行者,不要去追求那些希有难得的生活必须品。食物当然也是如此。“物以希为贵”,若去追求希有难得之物,则会徒增许多烦恼,影响修行。因为,追求希有难得之物,求时辛苦,而多求不得,求到又惧怕失去,失去了则会因惋惜而痛苦。若依少价、易得的原则去获取生活必须品,则少去许多烦恼,则更有利于行者的修行。

如何理解“无过”呢?无过当然指无有过失。这无有过失的关键,即在于获取生活必须品的目的上。以吃为例,若行者为修行成佛而吃,则无过失;若行者为私欲而吃,则有过失。

修佛行者,是否必须吃素呢?《十诵律》说,佛许可比丘食净肉。什么是净肉呢?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疑为我而杀,名为三净肉。比丘尚许可食净肉,在家居士则亦许可食净肉。

释尊在世时,比丘乞食为生,当然是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无法保证必须吃素。佛教传入中华后,帝王充许僧人耕种自活,同时开始提倡素食。僧人素食属中国特有,并非佛教旧制。而对于在家居士,就更无必须吃素一说了。

《大毗婆沙论》记载,释尊在世时,比丘提婆达多,私制“五邪法”,妄图分裂佛教教团,犯下无间大罪。这五邪法中,第五条就是“尽寿不食一切鱼肉血味”。由此,大家应当知道,修行必须吃素一说,是错误的。

既然修行佛教并无必须吃素一说,是不是修行佛教就应该吃肉呢?当然不是。佛在宣说《入楞伽经》时讲:“大慧,我观众生从无始来,食肉习故,贪着肉味,更相杀害,远离贤圣,受生死苦;舍肉味者,闻正法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成佛。)这就告诉大家,佛教并不提倡吃肉。因为无始以来,许多众生就是因贪食肉味,造成了诸多杀业,致使自己在烦恼中流转。修佛行者,当舍肉味。若因贪肉味而食肉,则有过失。其实,因贪味而食素也是有过失的。

这里的关键,就在无过二字上。行者不论是食净肉,或是食素,若为维持生命,以修行成佛,利益众生,则都没有过失,都是持戒行为。若是因口腹之贪而食肉,或食素,都是有过失的,都是破戒的行为。

若行者出于慈悲心,而发心吃素,这当然很好,其慈悲心是值得赞叹的。但若行者认为修行佛教必须吃素,就是妄见了。

当然,若有个别宗系,内部规定必须吃素,那就另当别论了。但那也只能说修这个宗系必须吃素,而不应说修行佛教就必须吃素。若有人尚不能吃素,难道不让人家学佛?要知道,众生只要发心愿得解脱,佛就平等救度。《观无量寿经》已明示了九品往生的问题。连罪大恶极之人,都予以救渡,凭什么有人未吃素就不许人家学佛?

其实,修行者如法处理吃的问题,关键并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为什么吃,怎么吃。首先,佛教行者,一定要明确一点,那就是吃饭是为了维持生命,用以修行成佛,利益众生。而活着绝非为了吃饭,或为了吃什么饭。

佛教行者还要明白怎么吃饭,也就是说,不论是吃荤还是吃素,吃饭时都不要忘记忏悔自己的过失,并应把这些荤、素食物,看成是众生对自己的布施,感谢众生对自己的恩德,发心修行成就,以报达众生之恩。这才是真修行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小黄蚁,你们过得还好吗?

小黄蚁,你们过得还好吗?

我和太太于 2009 年拜一位妙谙五明的巨圣德为师,然后在家中最高层设立了佛堂。我和太太两个人只要在家就每天供水、供果,做功课,法喜充满。也不知从何时起,供台上出现了许多黄色的小蚂蚁,它们只是正常蚂...

做人的佛法:活着,要顺其自然

做人的佛法:活着,要顺其自然

活着,要顺其自然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禅语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界上最大的法则是自然法则,人的法则其实是最小的。所以,顺其自然才是人类的生存之道。药山惟俨禅师是唐代...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蕅益大师说的:刚开始对治烦恼,譬如二军对峙,强者为胜。


烦恼有三分的力量,我用十分的力量来抗拒烦恼,我们刚开始叫抗拒烦恼,弄到自己很辛苦。入道多辛苦,行道多退转,因为你疲于奔命嘛!


所以我们刚开始对治烦恼是压抑的,好一点就转移目标,我不管你;你不管它,它还是在活动,你的病根没有解决啊!这样在时时勤拂拭当中就是对治、抗拒,压力是很大啊!

  

第二种方式不是这样,你不要抗拒它,你面对它,你只要问烦恼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就完了!烦恼最怕你回光返照;因为它没有实体,它会变现很多假相来欺骗我们,让你心有所住、然后分别……

  

我们都喜欢喝咖啡,我们来观察我们的第一念心。一个人喝咖啡时,你只有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第一口而已,你的心跟咖啡接触的时候:嗯!不错哦,这个咖啡不错,口味不错哦。


你第一口真的喝到咖啡,你买的好咖啡,只有第一口受用到。第二口开始攀缘,你的心就住在妄想中了,你没有喝到咖啡,你被妄想带着走:


这咖啡是从哪里买的?它跟哪一个厂牌比较怎么样?第二口的时候,你再也喝不到咖啡,你活在你的“名言分别”当中,就是这样子!

  

我们活在自己的妄想中,妄想带给我们忧愁苦恼,引生我们的生死业力就在这个地方。取着妄想以后开始攀缘、分别,然后看到一个相状、又创造另外一个其它的假相,使令我们心跟随着境,产生很多很多的妄想。


使令我们拜佛、念佛、持咒的效果都表现不出来,本来我们念佛持咒真的是可以产生强大力量的,但是妄想产生烦恼障。


那这怎么办呢?当然你可以对治它,如第一种选择,但是很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问:你从什么地方来?

  

“觅之了不可得”。古人说:直了妄想无起处,通身热恼自清凉!妄想是没有起处,它本来是无生嘛,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心境接触那当下,产生一个假相,当外境离开的时候,它也觅心了不可得。所以印光大师说:对治妄想就是“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不是要你去断妄想,要“不随妄转”,要回光返照,这就是第二种选择。

对治烦恼你有两种选择

我们要对治烦恼时,你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个: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一,我们一般对治烦恼是用枝末,烦恼很重,我就抗拒它,“不能念,要它念;不能专,要它专。”蕅益大师...

药师咒

药师咒

药师咒注音版南nā 薄mó 谟bó 伽qié 伐fá 帝dì。鞞pí 杀shā 社shè。窭jù 噜lǔ 薛bì 琉liú 璃lí。钵bō 喇lá 婆pó。喝hé 啰là 阇shé 也yě。怛dá...

如何通过出行吉日方位的选择 给自己增添运势

如何通过出行吉日方位的选择 给自己增添运势

我们俗话说的好:在家日子千万好,出门难上难哦。这也就说明了在家的时候,在家的时候烦心事糟心事比较少,如果出现没有选择吉日出门,碰到倒霉事跟突发状况就会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如何通过出行吉日方...

佛陀教你不生气:迟来的惭愧

佛陀教你不生气:迟来的惭愧

迟来的惭愧我们会因为做不好一件事情,或者愧对了别人而感到惭愧。觉得惭愧仅仅这样还不够,惭愧应该转化为对人的刺激,从而使人产生深刻的悟,并在此悟的指导下转变自己的行为。有一位先生回忆自己的过去,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