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青年僧的故事——回来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

青年僧的故事 -- 回来

少年僧离开之后,老僧的日子没什么改变。一如既往地念经、敲木鱼、祈祷。好象任何事情也不曾发生过,光阴就这样一天一天流逝。但是,变化分明还是有的。老僧每天认真擦拭的佛坛上没有了佛像。再也承载不住岁月重量的老僧,动作也没有从前利落了。

找到茱山庵来的信徒渐渐少了。每次来茱山庵,年迈的老僧都要划船接他们过湖,信徒们心里过意不去。但是真正的理由并不是这个。

曾经有一个信徒这样问道:

「师父,我们在没有佛像的佛坛前跪拜,也能算是礼佛吗?」

老僧听完信徒的话笑着答:

「呵呵佛像并不是佛。如果说佛像是佛,那不等于说我这个身体就是我吗?」

「如果我的身体不是我,那是谁啊?」

老僧不理会信徒的问题,望着湖水说:

「佛祖的真身只是虚空,佛祖的身体是种表象。众生和佛都一样,生死和涅一样,烦恼和菩提一样。拋开所有的表象,众生就是佛,没有佛像不等于没有佛。」

「知道了,老师父。」

信徒并不完全懂老僧的话,带着疑惑离开了,之后再也没有来过茱山庵。其他信徒的足迹也渐渐稀了。

听说,村民现在都跑到邻村的庙里去。那里的住持和尚花了一笔钱,塑了尊黄金佛像,扬言在那尊金佛前许愿,定能心想事成。

茱山池秋意渐浓。

远山的红叶倒映在湖里,在水面铺开一幅绚丽的水彩画。老僧划船回庵。一只可爱的小猫从他的包袱里探出脑袋。

老僧坐在院子里,把包袱里的东西一一拿出来。最先出来的当然是那只小猫。可能是在包袱里面憋坏了,小猫马上在院子里乱跑起来。包袱里还有大米、玉米和一些糕点。老僧打开报纸包,拿出里面的糕点,咬了一口,眼神就定在无意中瞧见的新闻上。

报纸上的那张脸分明就是少年僧。虽然几年过去了,少年僧已经长成青年,但老僧一眼就能认出来当初的弟子。老僧的心一下子沉下去。新闻说少年僧是杀害了自己妻子的恶徒,正在被警方追捕。老僧慌慌张张地看完报纸,大概想起了什么,从屋里拿出一件破旧的僧服,开始一针一线地缝补绽开的地方。

这时,一柱门前正有一个青年,望着庵这边,徘徊着。

青年的模样很憔悴,背着大大的包,不安地四下张望。他就是以前的少年僧。那个为了盲目的爱情,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离开茱山庵的少年僧,现在以杀人犯的面目重新回到了这里。

青年看一眼一柱门上的四天王像,开门进去。奇怪的是,庵里的船静静地泊在一柱门前。难道庵里面一个人都没有吗?青年满腹疑云地上了船,刚想抓住桨,船自己动了。青年诧异地抬起头,看见满头白发的师父站在庵前,那悠然的神态,好象一早料定他会回来。

船一靠近,老僧就向青年伸出手。青年却不敢抬头直视师父的眼睛。

「快上来吧,长大了不少啊。」

青年迟疑地抓住老僧的手。就是这只手。虽然布满皱纹,手劲也没了,但还是很久以前握住他,教他划桨的温暖宽大的手。

青年四处张望一下,进了庵。佛坛还是自己当初离开时的样子。在俗世中度过了爱恨交织的十几年,他在执着和憎恨的泥沼里挣扎,甚至犯下杀人的罪行。这里的时间却好象停止了,船、石灯、木鱼,所有东西都和他离开时一模一样。青年从包里掏出很久以前拿走的木佛像,放回到佛坛上。

「这些年过得还好吗?让我听听你的故事吧。」

青年不敢抬头,转过身避开佛像。

「为什么要避开佛像,你不是经常擦拭它吗?」

......

青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师傅的眼色。

「看来俗世的生活让你很疲惫好好休息吧。」

老僧出去了。青年跪在佛坛前,鼓起勇气想望着佛像,却无法抬眼。青年再也不能忍受,一把推开门跑出去。

青年上了船,把原本在船上玩耍的小猫扔到院子里,抓起桨。怪事发生了,刚才能自行前进的船,现在怎么用力划都一动不动。青年很恼火。老僧站在院子里看着青年,开口说:

「怎么,船不动是吗?」

「师父,您就让我一个人呆着吧,我真的难受死了。」

「什么事情让你难受?」

......

「你回来吧。」

青年犹豫了片刻,走进院子。老僧从佛堂里取出一把刀子,是僧人们剃头时用的刀。老僧说道:

「到底什么事情让你感到这样痛苦?」

「我什么错都没有,除了深爱一个女子外。我只爱她一个人,把我拥有的全部都给了她。放弃修行的生活,破了戒,把所有的都给了她。」

「那又怎么样?」

「她喜欢上了别的男人。不是我,而是别的男人。」

「原来如此。」

「不可恨吗?我为她放弃了所有的东西,放弃了一切。」

「所以呢?」

「所以所以我无法忍受。」

「你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她时,心里还有『我在给予她』的想法。」

「我给她的,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再也无法拥有的东西!她怎么能这样对我?」

青年好象还很气愤,全身都战栗着。

「到现在还觉得不解气是吗?」

「是的。」

「杀了最心爱的人之后也这样想吗?」

......

青年接过老僧手里的刀,到屋里剃头。头发一把把凌乱地落在地上。随着头上渐渐露出白色的皮肤,很久以前无忧无虑玩耍着的、天真纯净的小沙弥的表情,又浮现在青年脸上。

夜深了,青年翻来覆去无法入睡。他突然站起来,从包里拿出还隐约沾染着血渍的刀子。他坐在佛坛前,把刀子放上去,低下头。他想用祈祷来赎罪,但是头脑里一片混乱。青年重新握住刀子,冲到庵外去。

水银般清冷而凝重的月光照着整个庵。湖水屏住呼吸,四周都被寂静所包围。

青年表情痛苦,指尖轻颤。好象无法把持住自己,用刀子在地上乱砍。他一边疯了似的往下砍,一边嘴里不停地咒骂。

被惊醒的老僧,推开门向外看。

在令人窒息的月光下,因痛苦而战栗的青年,疯狂地用刀子乱砍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如今遇到了释迦牟尼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又积累了这么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发自内心地欢喜,因此而获得了无量的福德。世尊清清楚楚地知道此事。傍晚回向的时候,世尊对国王说:“你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福德善根更大的人?”国王心想:“不可能有比我福德、善根还大的人。”于是就说:“谁的福德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世尊就念了那位贫女的名字做了回向。世尊连续三天都是这样做回向,胜光王心里十分不悦,于是与诸大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最后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我们多做些饭菜,让饮食溢到器具外面,等贫女来捡的时候,我们就打走她。国王同意了。第二天贫女遭到了殴打,不由得生起了嗔恨心,摧毁了善根。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随喜的功德不可思议,嗔恨心的过患也不可思议。我们要随喜一切,随时随地观察、忆念、随喜他人的善根和福德。我们可以忆念佛的愿力,忆念佛在因地的修持以及佛断证圆满的功德,然后生起欢喜:“佛当时发了那么殊胜的愿啊!哈哈!佛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为了四句正法舍弃了无数次的生命,那么精进啊!哈哈!”发自内心地高兴,进而去忆念佛、菩萨、阿罗汉以及修行人的功德,在心里生起欢喜,这也是一种殊胜的窍诀。若是能这样脚踏实地地修,一定能成就。

    现在人都会说“随喜”,一开口就是“随喜”,但都是表面上的随喜。内心真的随着他人欢喜、高兴,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那才是真正的随喜。

    我们看到他人积累福德和善根,修行有进步了,得到表扬或奖励了,得到世间的一些利益了,应该赞叹,应该随喜。但是有的人心里却欢喜不起来,这叫嫉妒。你再嫉妒,也影响不到他的成就,也无法阻碍他的进步。但是人都有这种烦恼和习性。很多人明明知道这样做没有意义,但是也控制不住。现在我们就要通过随喜来对治嫉妒心等烦恼习气。

    不要嫉妒任何人,嫉妒心的过患非常严重。尤其嫉妒金刚道友是非常不好的缘起,生生世世都会出现这种问题。我们是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已经进入了密'乘,应该帮助、利益众生,应该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你没有直接帮助、利益他们,他们自己就获得了成就与利益,这时你不能不高兴。否则,说明你的慈悲心不到位,说明你的菩提心没有发出来,更不用说进入密乘了。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只为他人不为自己,这是一种成就的要诀。真正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真正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低处,把他人的利益放在最高处时,你已经圆满了,成就了。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自私,放下了自我,这叫开悟,叫成就。

随喜是积累善根、对治烦恼的窍诀

    曾经有一个公案。从前,印度的一位国王胜光王,迎请世尊以及眷属供斋。当时有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想,胜光王是因为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拥有荣华富贵的...

「励志故事」苦难是冲破命运枷锁的原动力

「励志故事」苦难是冲破命运枷锁的原动力

小时候家里穷,姊妹多,因此父母也就特别的辛苦。别人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家则须披星戴月、日夜劳作。一年到头都是天未亮,夏夜的月亮还挂在天上,父母就出去干活了。晚上星星都像芦苇荡里的萤火虫一样密集了...

丈夫出轨,女人要如何挽回丈夫

丈夫出轨,女人要如何挽回丈夫

谁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很多人经不起外边世界的诱惑,和家里鼓噪乏味的生活,为了寻求刺激,而不顾家庭搞起了出轨外遇,很多妻子面对这样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是忍气吞声还是大...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5.五百菩萨的大愿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5.五百菩萨的大愿

15.五百菩萨的大愿过去旷野菩萨化身为鬼,散脂菩萨化身为鹿,慧炬菩萨化身为猕猴,离爱菩萨化身为羚羊,尽漏菩萨化身为鹅王,一共有五百名菩萨都各自化身为种种飞禽走兽的模样,而且他们的身体都发出智慧的光彩...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0.阿难的前身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0.阿难的前身

20.阿难的前身有一年舍卫国发生旱灾,过不久又发生水灾,田里的秧苗大多被太阳晒死了,之后补插的秧苗又被雨水泡死了,造成很多地方几乎没有收成。第二年,舍卫国里到处在闹饥荒,饥饿的人们差不多把能吃的东西...

佛宝一素:今日腊八节 教你在家制作腊八粥

佛宝一素:今日腊八节 教你在家制作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