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XX同播问:“对于生命之始源,佛教的态度又是怎样? 为什么佛陀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呢?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以下是我的回贴。
****************************************
XX同播,你好!
基本赞同章兄的看法,略补充几点:
佛典中常说的“十四无记”,即:(1)世间为常耶?(2)世间为无常耶?(3)世间为亦常亦无常耶?(4)世间为非常非无常耶?(5)世间为有边耶?(6)世间为无边耶?(7)世间为亦有边亦无边耶?(8)世间为非有边非无边耶?(9)如来死后为有耶?(10)如来死后为无耶?(11)如来死后为亦有非有耶?(12)如来死后为非有非非有耶?(13)命身为一耶?(14)命身为异耶?
面对外道的这些问题,佛不答之,以根本无事实故。拿禅宗的一句话讲,“一开口,即落巢窠”,都是错!拿中观论师的话来说,都是“戏论”而已。
像您问的这个问题,“第一个五蕴来自哪里?

”我和其他师兄以前也问过我的上师类似的问题,什么“众生的心识是一是多?”“最初的众生从哪里来?”等等。上师直接答“都是戏论!”什么叫“戏论”啊,就是说,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一个游戏的,无真实意义的论调。比如说,我们争论说兔子的角到底有多长,是1厘米还是10厘米,就是“戏论”,因为兔子根本就没有角啊!争论说兔子的角到底有多长完全没有意义,这个问题不存在,无论你答是多长都是错,就落入了“巢窠”(陷阱)之中。就像赵本山的那个小品,问“先杀猪还是先杀驴?”怎么答都会被抓住小辫子。佛以不答而答之,其实最好。拿禅宗来看,佛的行为本身也是一个大话头啊。
爱因斯坦说:“时间和空间是人的一种错觉”,此话和佛教所说“十方三世为妄想所成”,恰近相类。相对论里就有许多因时空相对存在而扭曲人一般概念的例子。
最著名的关于时间膨胀的假说通常被称为双生子佯谬。假设有一对双胞胎哈瑞和玛丽,玛丽登上一艘快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为了使效果明显,飞船必须以接近光速运动),并且很快就返回来。我们可以将两个人的身体视为一架用年龄计算时间流逝的钟。因为玛丽运动得很快,因此她的“钟”比哈瑞的“钟”走得慢。结果是,当玛丽返回地球的时候,她将比哈瑞更年轻。年轻多少要看她以多快的速度走了多远。
这就是很有点“缘起性空”气味的一个例子。(当然,佛教的理论还要更深一点,但这个例子从世间角度讲也已经不错了。)佛教的“缘起性空”,就是说一切法自性本空,唯依缘起安立。“缘起”可以暂时理解为“条件”。换句话说,一切法虽有现象的显现,但这些现象都是种种条件成立后才能形成(因缘和合而成),在这背后并没有一定的本质(自性本空)。拿这个相对论例子来说,玛丽的年龄是由速度,距离等条件所共同决定的,说她到底几岁根本没有意义,因为她的年龄只是一个条件所决定的现象,而并没有固定的本质。从这个例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点,每个人眼中的时空是可以完全不同的。我们一般众生认为时间是线性的,客观孤立的其实是一种很错误的“情见”。
再举一例。我有一个师弟,曾梦见中彩票大奖的号码和谁会中奖等,后来竟然一模一样地发生了。大家可以想想,彩票号码那么长,偶然蒙中的几率有多大?再想想,如果时间本质上就是线性的,那么请问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准确预知未来的事情吗?我可以说一句,那是绝无可能的。我们一般众生之所以觉得时间是线性的,是因为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处于一种条件(业力缘起)下,但其实在这背后时间并无固定线性的本质,而是自性空,当另一缘起成立时,可能就完全不同了。正所谓“三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十方尘刹,自他不隔于毫端”。
所以佛教经常讲“无始以来”,这个“无始”用得好!“如环无端”,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开始”。说“开始”,说“结束”,说“过去”,说“未来”,都是戏论!是故《金刚经》中佛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打个比方说,在梦里梦到生死轮回,改朝换代,等等,我们在梦里非要追究这个轮回如何开始的,第一个众生是谁?这个问题根本没实际意义,因为梦本身就是虚妄,其中的时间,空间又谈何真实呢?这段请参考拙作《四大皆空和想要成佛矛盾吗?--答tibbi同修书》。
楞严经中说,如人眼中有翳,妄见空花(喻众生妄想执著),他还非要追究说到底空花的种子是怎样来的,怎么开的花。待得一朝得除翳障(开悟见实相),方知空花乱坠,何有真实?于是大笑三声,道:“今日摸得自家鼻,方知从前错用心”!

恭祝:六时吉祥!
常愧 合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鲤鱼跳出求放生,甲鱼伸出长脖子,「观音诞」的放生趣事多

鲤鱼跳出求放生,甲鱼伸出长脖子,「观音诞」的放生趣事多

农历二月十九日是南无观世音菩萨圣诞日,也是我们的「放生祈福日」。这一天,我们自觉响应「防疫情不集会」的號召,各自根据放生环境和因缘,进行分散式放生,祈愿「新冠疫情」早日结束。这次「观音诞」放生发生了...

造药师像七躯感应

造药师像七躯感应

造药师像七躯感应 灵应记温州司马,得长病欲衰死,亲属奴婢,来集家室涕泣。既死经一日,亲属知识,至心归依药师,请除病应,一日造形像七躯,如法供养。至第二日,闷绝还活云:『我出家时,从三人冥官被缚,过幽...

飞翔经验:夏季里戒色养生的分析与对策

飞翔经验:夏季里戒色养生的分析与对策

飞翔经验:夏季里戒色养生的分析与对策 前言: 有的戒友可能担心戒色后会不会出现性冷淡的现象,其实根本不必担心,戒色后的状态是高度自控的状态,而不是性冷淡的状态,这两者乃云泥之别。有句话叫:“精满不...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欢喜助人圆满人生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欢喜助人圆满人生

欢喜助人圆满人生阿那律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刚刚出家时,曾经在佛陀说法的时候昏昏欲睡,被不客气地训诫了一顿:咄男子!蛤蟆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知佛名字。阿那律很是惭愧,于是,向佛陀请求原谅自己的倦怠...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婚姻是否会让人失望呢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婚姻是否会让人失望呢

婚姻是否会让人失望呢再看看这个姻字,右边的大口框就像是一座监牢,没有出口,里面的一个大字多么像一个伸着手脚不断挣扎着想要出去的人啊,而这个人,就是婚姻中的男人。在关你的这个监牢的旁边,还有一个女,一...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石臼神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石臼神

石臼神贵州有些县份,高山地带,多汉苗杂居。惟苗人与汉人的婚丧礼俗,各不相同,汉人结婚,新娘必乘花轿;苗族中之花苗嫁女,新郎须到女家迎娶,偕新娘步行,走到男家,不论几天路程,都要徒步;同行迎亲者,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