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之报

  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策恨炽盛于一身。

  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把自己贵重的衣服脱给他们穿,自己则穿着短衣短裤回家。父亲斥责他有失体面,他非但不听,反而出口顶撞,最后父亲决定不再管他了。

  从此,须菩提更是我行我素了,见到自己喜欢的人,能把身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常常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因此经常有人到他家里告状。家里的人也管不了他,时间久了,谁也不理他了。

  一天,须菩提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走到山林中,情绪很坏,风声让它生气,鸟叫声也让他生气,一个人无缘无故破口大骂。

  山神劝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议他皈依佛,让佛除掉他的策毒。

  须菩提第一眼看见佛陀就心生欢喜。佛陀为他开示瞋恚的过患,并教他忍辱。这天,须菩提成为比丘中的一员,并很快成就了圣果。

  弟子们问佛:“佛陀!须菩提以前造作了什么恶业,今生常怀策恨呢?出家以后又为什么这么顺利就得道了呢?”

  佛说:“过去迦叶佛出世的时候,须菩提在长久的岁月中处处供养比丘。后来,有个比丘不领他的情,惹恼了他,他便骂道:‘你这个比丘太可恶了,跟毒龙一样。’因为这个业缘,他五百世中受毒龙身,心常含毒。现在虽得人身,仍有恶习,常常生起策恨心。又因为他过去世供养比丘,种下无量福田,现在随我出家,很快获得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  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九:劝请诸佛初发心

佛陀本生传之二十九:劝请诸佛初发心

  劝请诸佛初发心  释迦牟尼佛宣讲完广度众生之善巧方便后,又开始叙说令诸佛初发心因缘。佛言:“我以佛陀之智慧现见微尘数十方世界中趋入涅槃之如来,是我令其初发菩提心,如东方花朵盛开刹土之无垢威严功...

祸福相依,用平常心看待即可!

祸福相依,用平常心看待即可!

  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必阳衰,阳衰必阴盛,阳盛必阴衰,阴衰必阳盛。  在《塞翁失马》中,不是有祸福相倚的故事吗?故事说:边塞居民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的老人。一次,他的马...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

杀生恶报:贪馋送死的戴典史(12-15)

杀生恶报:贪馋送死的戴典史(12-15)

  《江慎修居士选录》【第二篇杀生恶报篇 第一章 屠宰】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内容:  13.贪馋送死的戴典史...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陆亘大夫悟道因缘  宣州(今安徽宣城)剌史陆亘大夫(764-834),南泉普愿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南泉禅师晚年在池州传法的时候,与陆亘大夫的关系非常密切。陆亘大夫曾迎请南泉禅师入宣州治所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