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恚之报

  须菩提少年时代与众不同,性情多变,集聪明智慧、乐善好施、策恨炽盛于一身。

  他家里很富有,父亲常常给他零花钱,然而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常常把钱施舍给穷人,有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孩子很可怜,甚至把自己贵重的衣服脱给他们穿,自己则穿着短衣短裤回家。父亲斥责他有失体面,他非但不听,反而出口顶撞,最后父亲决定不再管他了。

  从此,须菩提更是我行我素了,见到自己喜欢的人,能把身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他,见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常常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加,因此经常有人到他家里告状。家里的人也管不了他,时间久了,谁也不理他了。

  一天,须菩提在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走到山林中,情绪很坏,风声让它生气,鸟叫声也让他生气,一个人无缘无故破口大骂。

  山神劝他不要再折磨自己,建议他皈依佛,让佛除掉他的策毒。

  须菩提第一眼看见佛陀就心生欢喜。佛陀为他开示瞋恚的过患,并教他忍辱。这天,须菩提成为比丘中的一员,并很快成就了圣果。

  弟子们问佛:“佛陀!须菩提以前造作了什么恶业,今生常怀策恨呢?出家以后又为什么这么顺利就得道了呢?”

  佛说:“过去迦叶佛出世的时候,须菩提在长久的岁月中处处供养比丘。后来,有个比丘不领他的情,惹恼了他,他便骂道:‘你这个比丘太可恶了,跟毒龙一样。’因为这个业缘,他五百世中受毒龙身,心常含毒。现在虽得人身,仍有恶习,常常生起策恨心。又因为他过去世供养比丘,种下无量福田,现在随我出家,很快获得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诸业的果报  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

戒因缘经第八卷--竺佛念

戒因缘经第八卷--竺佛念

  第八卷戒因缘经   鼻奈耶卷第八   波逸提法第五之二   佛世尊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未结过中食戒。尊者迦留陀夷日下晡。着衣持钵入舍卫殡陀跋陀。天阴夜黑厚云。掣电霹雳光亘然明。有一...

放生得智:48.得智慧男江州都巡检《江慎修居士选录》

放生得智:48.得智慧男江州都巡检《江慎修居士选录》

  《江慎修居士选录》【放生得智 第五章 放生得子】  放生现报故事集----印光大师鉴定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铸板流通  民国十一年壬戍冬释印光谨撰  【原文】  48.得智慧男江州都巡检...

孝经--未知

孝经--未知

  《孝经》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着作。有人说是孔子自作,但南宋时已有人怀疑是出于后人附会。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自西汉至魏晋南北朝...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义净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义净

佛说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皆是贤劫大菩萨众。尔时世尊于此众中。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曰。今现...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和提婆达多的今世前缘,你知道吗?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至诽谤佛陀的言语举动,若听到有人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