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让阿难去河边舀水的故事

  原野苍茫,道路漫长,烈日炎炎,热风吹拂。为了弘扬宇宙人生的真谛,佛陀率领着一千二百五十名比丘,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印度大地上不停地游化。这些光头赤脚的出家人艰苦跋涉,默默行进着。他们神态安祥而又坚毅,使得他们的群体愈发显得庄严而且圣洁。

  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好像那流淌着的不再是河水,而是泥浆。

  涉过小河之后,比丘们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天色将晚,佛陀决定就在树林中过夜。侍者阿难第一个反对。理由是这里没有水源,比丘们无法洗涤一天的征尘,更不能解除口干舌燥的焦渴。

  佛陀说:“我们不是刚刚经过了一条小河么?”

  “可是,那条小河被商队的大象践踏成了泥河,水质被污染了,无法再使用了啊!”

  佛陀不再说什么,而是拿出瓦钵,让阿难去舀一钵水回来。阿难刚想表示异议,佛陀摆摆手,催他快去。

  阿难捧着钵走了半截,又折了回来。佛陀问他怎么啦?他说:“既然是用钵舀,您一定是口渴了。而那河水已经变得污浊了,饮用之后会生病的。所以,我还是到前面远方的那条大河去给您取。”佛陀说:“可是,远水不解近渴啊!”

  “但那也不能喝不清洁的水呀!”

  佛陀不与他争论,问道:“你走到小河边了吗?”

  阿难说没有。佛陀说:“你没有走到河边,怎么知道河水污染了呢?”

  阿难回答得理直气壮:“那会儿,您也亲眼看到了啊!”

  “可是,那会儿不是现在呀。”佛陀像是在咬文嚼字。

  阿难无奈,只好再次向河边走去。唉一一谁叫人家是佛陀呢?那就去白跑一趟吧!等我舀回一钵浊水,看你怎么说!

  然而,令阿难惊诧万分的是,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河水清泠泠,亮晶晶,甘醇甜美,让人直想痛痛快快地开怀畅饮……

  他感到不可思议,佛陀并没有到小河边,更看不到河水,他老人家怎么知道水质变清了?莫非,他是用天眼神通观察到了?

  佛陀笑着说:“我就是闭着眼睛,也知道那条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与纯净。因为,它的河水是流动的。这就像众生的心性,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了,但只要我们的心是灵动的,就能得到净化,回到本来面目。”

  阿难有所醒悟:“噢,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人,哪怕是十恶不赦的人,都能觉悟,都能得道成佛。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对。这河水的由清变浊、由浊变清,说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一刻不停的变化中。连佛法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心,去感知事物的变异,把握它的迁化。这样,我们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本文节选自《禅》刊

 

点我:

相关文章

令人震惊的慈悲!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令人震惊的慈悲!原谅你,只是因为你承担不起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是这样吗?  白隐慧鹤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生活作风严谨,戒行庄严。离他的寺院不远,有一户开布店的人家,全家都是白隐禅师的信...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佛教故事: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编者按:你诵经吗?诵经时应注意什么?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佛教故事》,慧能祖师如何教导法达禅师“无念念佛经”的。    诵久不明已,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百业经》:(99)莲花 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得道因缘

得道因缘

  得道因缘  从前有三个修行人,彼此询问各人的得道因缘。  第一个人说: “我在国都中时,见到繁茂的葡萄树充满生机。到黄昏时因人采摘葡萄而变成残枝败叶,狼藉遍地。我见此情形,觉悟到盛衰无常,以此...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安士全书:安世高大师度化蟒神

  度友全信  梁高僧传  汉洛阳僧世高。安息国王太子也。幼以至孝闻。赋性聪慧。博极群书。精天文医理。即鸟兽之音。无不辨之。自言前世出家时。有同学友好瞋。谏而不改。许以今世相度。时值灵帝之末。乃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