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歼仇

从前,有一群乌鸦和一群猫头鹰,生活在同一座森林中,两群鸟结了怨仇。

乌鸦知道猫头鹰白天看不见东西,于是每到白天就杀进猫头鹰的巢中,啄杀猫头鹰,吃它们的肉。

猫头鹰知道乌鸦夜里看不见东西,于是每到夜里就杀进乌鸦的窝里,啄杀乌鸦,剖腹开肠,吃它们的肉。

两群鸟你杀我、我杀你,互不相让,怨仇越结越深。这边怕白天,那方怕黑夜,整天胆颤心惊的,谁也不得安宁。

有一只乌鸦特别聪明,它对其他乌鸦说:“我们与猫头鹰的怨仇,是无法纾解的了,双方不共戴天,势不两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们只有想办法彻底消灭它们,才能安心地过太平日子。否则的话,它们身强力壮,终有一天,我们会被它们全部杀光。”

乌鸦们说:“事情的确像你所说的那样,那么你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能消灭那伙可恶的仇敌呢?”

那只乌鸦说:“你们都过来啄我,把我的羽毛啄光,把我的头啄破,我就有办法消灭这些猫头鹰。”

乌鸦们就依照它的吩咐,统统拥上来啄它,把它啄得遍体鳞伤,浑身的羽毛也被啄个精光。

这只乌鸦挣扎着来到猫头鹰的巢外,假装悲伤地痛哭起来。

一只猫头鹰听到哭声,就探出头来,看见乌鸦那副狼狈相,便好珍地问:“你是怎么弄成这副模样的?你为什么哭着到我们这儿来?”

乌鸦回答说:“我劝乌鸦们说:‘猫头鹰身强力壮,我们根本打不过它们,干脆投降了吧!’它们就生气了,把我啄得遍体鳞伤,还把我赶了出来,并说下次再看见我,非杀了我不可。我现在无家可归,又怕它们追杀我,所以来投靠你们,希望你们能收留我。”

这只猫头鹰见它说得挺可怜的,就想收留它。

但其他猫头鹰都说:“这是我们的冤家对头,不能亲近。要是收留了它,就等于帮助我们的敌人。”

想收留乌鸦的那只猫头鹰说:“它是为了说服其他乌鸦投降我们,遭到反对,才落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它现在来投靠我们,我们怎么能不收留它呢?再说,不就是一只小小的乌鸦嘛!即使它有什么坏心眼,量它孤单单的,也起不了什么风,作不了什么浪!”其他猫头鹰听它说得有理,就不再反对。

于是那只乌鸦便被收留下来,猫头鹰们每天觅食回来,都会把吃剩的肉送给它吃。

日子一天天过去,乌鸦身上的伤全好了,羽毛也重新生长出来。乌鸦装出非常感谢的样子,每天欢天喜地的。

过了些日子,它便经常飞出去,衔一些树枝、干草什么的回巢中来。

猫头鹰们问它:“你叼这些东西回来干什么?”

乌鸦回答说:“我们这个窝在山洞里,四周全是冷石头,到冬天寒风吹过来,多冷啊!我叼些树枝、干草回来,到时候可以挡风御寒。”

猫头鹰们听了挺高兴的,都不再吭声,也不再阻挡它。

过了些日子,乌鸦又说:“为了报恩,我愿意为你们效劳,希望你们让我看守洞口,我保证不让任何别的鸟进来。”

猫头鹰也答应了。

冬天来了,狂风怒号,雪片纷飞,天气一天比一天冷。猫头鹰们纷纷飞回洞中,挤成一堆取暖。

乌鸦看机会来了,就用干草塞住洞口,飞到牧牛人那儿,衔来一点火种,把干草点着。火苗就着风势,呼呼地烧起来,洞里塞满了干树枝、干草,火越烧越旺,洞里的猫头鹰全被烧死了。(据《杂宝藏经》卷十《乌鸦报怨缘》改编,参见《大正藏》第四卷第498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为自己的明天铺路

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为自己的明天铺路

人生所有的努力无非两种结果:见笑亦或见效。做好迎接前者的准备,做好遇见后者的从容。因为我们的每一刻都是在为自己的明天铺路。无论是阳光大道还是坎坷泥途,路都是自己走的。(一)“拜金女”曾有一档比较火的...

出家人为何都以“释”为姓?

出家人为何都以“释”为姓?

佛以释迦为氏,今为佛子者,宜从佛之氏,即姓释。佛教初来东土,到汉地传法的多是外国僧人,人们按照中土习惯,并为方便称呼,往往要给他们起个简化的音译汉姓。开始的时候,人们多用这些外来僧人本国或地区名称中...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我执”为根,生诸烦恼

我执为根,生诸烦恼我们常说:我的房子、我的车子、我的地盘、我的尊严、我的权位、我的利益、我的时间、我的健康、我的爸妈、我的老婆、我的所有什么东西上面都要附加上我的这个标签。殊不知,一旦形成这种惯性思...

达真堪布:做火施时可以不用食子吗?

达真堪布:做火施时可以不用食子吗?

达真堪布:做火施时可以不用食子吗? 供护法和做火施的时候,不用供品或食子,只念仪规和观想,这样可以吗?答:这样不太好,应该有一个缘起。修这些仪轨要靠三种力量:禅定、观想的力量,咒语的力量,打手印的力...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拜和合二仙有用吗?

夫妻感情出现问题拜和合二仙有用吗?

我和老公结婚两年,因为是年轻人所以生活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经常和朋友出去玩。我老公是个比较安静的人,当初会在一起也是因为他这种性格吸引了我,觉得他很有魅力。结婚后我出去玩一开始他没有说什...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竺佛调 (了尽生死)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竺佛调 (了尽生死)

竺佛调 (了尽生死)竺佛调是佛图澄的徒弟,在常山寺住了好几年。他道法纯朴,不以华美言辞为装饰,时人都因此看重他。有两兄弟素来信奉佛法,住处离常山寺有百里之遥,但常常徒步来礼拜焚香。哥哥的妻子忽然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