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应该把钱捐到寺院里,还是布施穷人?

达真堪布:应该把钱捐到寺院里,还是布施穷人?

一、应该把钱捐到寺院里,还是布施穷人?这两者有没有区别?

答: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包括我们做这些善事,都要随缘去做。你认为:我不应该施舍穷人,应该捐给寺院。这也不一定。只有供养就不要布施了?上供下施,都得有,按照实际情况,随缘去做。其实你捐给寺院也好,布施穷人也好,主要是自己修舍心,发心是很重要的。什么事情都要随缘去做,没有缘,不可能做成。你今天遇见他了,而且要给他施舍,这就是一种缘分。乞丐有很多,你为什么没有遇到其他的乞丐,而是遇见他了,给他施舍了?捐给寺院也是一样。因缘具足了,事情就能做成,缘一散就灭了。“我不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这是错的。真正有高的境界与智慧,没有什么,做什么都是很正常的。

二、修三种供养就是要断除三种贪执

供养有法供养、力供养、财供养。供养的目的是断除内心的贪恋与执着。

上等根基的人,他会特别贪执善根和福德。有善根有福德,才能得到佛果,才能脱离轮回,最起码也能生生世世获得人天福报。他不会在乎自己的一些能力和财富,这都是身外之物,都是暂时的。善根和福德才是永恒的,才是可以生生世世拥有而不能失去的,才是真正的如意宝。

所以,法供养要断除对善根和福德的贪恋与执着。你贪执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也不行,也是成佛的一种障碍。断除对善根和福德的贪执,这是对上师三宝最大的回报,也体现了最大的恭敬和信心。有信心、有恭敬心的人才能种大善根,修大福报。

力供养是中等根基的人能够做到的。社会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特别贪执自己的一些知识技术,而不会太执着钱财。因为有了知识技术,钱财自然而然就有了。有的人为了知识,为了技术,能付出很多;等他拥有了这些,就会去执着。力供养就要断除自己对这些知识、技术的贪恋与执着。

奉献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上师三宝弘扬正法,饶益有缘众生。上师善知识们都在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能力贡献给佛的事业,去帮他们弘扬佛法,救度众生。这样的心,这样的行为,都是菩萨心,菩提行,直接到达了菩萨的境界。现在我们也有很多义工,都在奉献自己。这个机缘多好啊

,都要珍惜。你真正做到了,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直接成为菩萨了。

你有这个机缘,上师、善知识给你这个机会,这就是自己的福报,要好好地珍惜。这是让你直接到达佛和菩萨的境界,最起码是菩萨的境界。弘扬佛法、救度众生是佛的事业,是菩萨才能做到的。你做到了,你不就成为菩萨了吗?这也是“顿超”,很快就达到菩萨的境界了。说一百遍,不如做一件事。

财供养是下等根基的人能做到的。这种人特别贪恋和执着钱财。一定要断除对钱财贪恋和执着,转而用自己的财富去弘扬佛法,去饶益众生,去放生、印书、刻光盘、建庙、建塔、塑佛像。

先断贪念,然后再断执着。佛法是直指人心的,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形式上的一些东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商人与智者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商人与智者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想跳湖自尽。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观水静坐的智者,便将自己的境遇逐一细述。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

遇见药师佛的故事

遇见药师佛的故事

遇见药师佛的故事从前在天竺国有一位贫穷的男子,平日靠乞讨食物赖以维生。然而其所乞讨的人家都不愿意施舍给他。一见到他就赶紧关起门来,因此人们都戏称他为「闭门」;因为生活中这样的境遇,他经常感到忧伤悲凄...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三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六十三回

第六十三回兜率天的菩萨雁儿再次独自飞翔在那辽阔无际的天边。师父与小鸦的情,虽然是他所珍惜的,但这种孤独的自由自在,却是他的生命。这回连方向也不想,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突然天边传来了那梦里梦外皆那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1)(《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1)(《大经解》讲授)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1)(《大经解》讲授) 无量寿经讲座21(第二品) 能遮者,不好的东西,这个人要想动恶念,想去做坏事。陀罗尼总持的力量能够使得你不去做,得到陀罗尼的好就在这里。你的这个...

“原谅别人,就是拯救自己。” 近期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这句话并非华而不实的“宽心丸”,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秘诀。科学家们称,原谅别人,会让人更容易忘记痛苦的经历,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身心的平衡状态。


01  选择原谅,较易遗忘伤痛

5月21日刊登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选择原谅的人,比较容易忘记以往被伤害的细节。这是因为做出原谅动作后,会产生遗忘痛苦回忆的机制。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让30位受试者阅读40种包括在背后严重伤害他人及偷窃等情境的内容,然后让每位受试者针对每种行为造成伤害程度评分,并试想,如果自己是受害者,那么原谅对方的可能性会有多大。


两周后,同一批受试者再阅读相同内容,但内容已分别标注成红色或绿色。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回想绿色部份的内容,不去想红色部份的文字。


该论文的撰稿人诺琳(Saima Noreen)博士说,当受试者一开始就选择“原谅”后,事后再回想事情细节时会出现困难。而那些一开始就选择“不原谅”的人,即使实验中被要求不要回想其细节,那些记忆仍相当深刻。


研究结果显示,人做出“原谅”的决定后,大脑会启动遗忘机制,让人忘记那些曾对自己不利的痛苦记忆。即使一下子做到真正原谅仍有困难,但是,只要选择原谅,遗忘那些记忆也会变得更容易。


诺琳表示:“原谅与遗忘的关系是双向的,而且随着时间越久会越加复杂。长期以来,我们知道学习原谅他人,会为个人健康带来正面影响。”

02 “不原谅”带来的人生灾难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对“原谅”与健康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原谅”这种心理活动能够改善人体心血管功能、降低慢性疼痛、缓解压力和提高生命质量,是保持健康的一剂“良药”。


而一个对待矛盾耿耿于怀的人,他的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由于内心的冲突得不到解脱,就会导致大脑与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神经紧张、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胃肠痉挛、消化液的分泌受抑制等,从而增加罹患心脏病、精神疾病和其它疾病的机率。


生活实践也证明,一个遇事不冷静、不能宽恕他人的人,往往会使小事酿成大事,矛盾激化,以致给自己带来无穷后患。在由真实病例集结而成的《医山夜话》一书中,《破财伤身只因不忍》就讲述了因“不原谅”造成的人生灾难。


文中的患者名叫瑞,到中医诊所来治疗柏金森症(Parkinsons Dieseas)。柏金森症在中医叫震颤麻痹。瑞这个病有近3年的历史了,她双手都颤抖,吃饭时常常因颤抖得厉害,饭还没送到嘴边就掉在地上。她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后,起色不大,症状常常是好一阵又复发。中医师迷惑不解,在询问之下,瑞讲起了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我和先生经营一个船舶的集装箱运输公司,我们在一座岛上有一栋别墅,与邻居共用一条私人公路,岛上面只有我们两家。因路面失修,我们提议两家出钱将路修好,可是邻家反对,我们只好自己花钱修理。没想到雇来的工人不注意,将修路的石头倒在路中央,致使邻居在交通上不便。他们怀疑我们是因为赌气,故意这么做的,就将一个属于他们家领地、对我们回家又方便又近的一个门封上了,这使得我们回家比平时要多绕好几英里的路。”


“我先生开始骂骂咧咧的,一气之下把自来水总闸关了。水是我们先安装的,为了省钱,他们从我们这儿再接出去。这一关把他们的水源给切断了。断了他们的水,他们几乎气疯了,就在路上倒水泥堆石头,把我们回家的车道彻底堵死了。就这样,为了那二千元的修路费,我们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更令人不可忍受的是,我们双方都找了律师,这桩诉讼案持续快3年了,律师费已经高达200万。这3年中,我们不能回家,他们也无法居住。现在我们的矛盾已经快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房子因官司未解决不能出卖,又无法居住,且需要维修……”


在讲述的过程中,瑞越来越激动,手开始颤抖,面发红,情绪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医师知道了她的病反复发作不能改善的根源。


怒者,肝胆痛也,引肝气提逆心火上冲,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气,伤神,伤身。


在这个医案中,中医师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称为的“宽恕疗法”,向患者讲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柳暗花明”的道理,引导患者对伤害过自己的人产生正面感受。当患者对医生说“你把我这3年的闷气和怨恨给理顺了”的时候,她的手也停止了抖动。

03 学会原谅
邻里不睦、夫妻不和、同事不谐等都会使人陷入感情沼泽,使人悲伤、痛苦、气愤,甚至憎恨。要想摆脱情绪困境,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学会原谅。这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产生长远的好处。

当然,这不是在宽恕某些不道德行为或为某种不道德行为找藉口,而是要让人抛开那些极端的负面情绪。

心理学家们建议,遇到矛盾时,不妨从下面四方面来想问题:
(一)如果你能宽恕别人,你就能释放掉许多负面情绪。

(二)原谅别人,可以让你变得更健康和更强壮。

(三)想想看,对方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做。

(四)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对待当时发生的事。

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再去看待所发生的冲突时,生理上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不管是心跳速度还是血压都会变低,皱眉情形则会较少,而皮肤传导速率(skinconductance)也会跟着降低──这些都是交感神经系统作用的良好指标。

“原谅”让我们身心受益,那么,如果某些不愉快的回忆,至今仍能让你感到心跳加速、血液上涌、胃肠翻腾……现在就来试一试“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从新思考那些冲突,体谅对方的处境,真心地祝福对方。然后,忘记那些烦恼,在你的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吧。

科学证实:一旦你选择原谅,大脑就会帮你“丢掉”伤痛

“原谅别人,就是拯救自己。” 近期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这句话并非华而不实的“宽心丸”,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秘诀。科学家们称,原谅别人,会让人更容易忘记痛苦的经历,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恢复身心的平衡状...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忍辱的力量:将军的忏悔!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忍辱的力量:将军的忏悔!

梦窗国师有一次搭船渡河,当船正要开航离岸时,有位带着佩刀拿着鞭子的将军,大喊道:等一下,船夫!载我过去!全船的人都说道:船已开行,不可回头。船夫也大声回答道:请等一下班吧!这时,梦窗国师说道: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