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以素食为美

在宋代,吃得上肉是地位和生活富裕的象征。那时候,还没有骟猪的技术,猪肉的味道不是很好,所谓吃肉,可能主要是吃羊肉。有一句俗谚可以佐证:苏文熟,食羊肉;苏文生,食菜羹。意思是说,熟读了苏东坡的文章,便可以登第做官,吃得上羊肉。据说那时京城官员有一种福利待遇,每月可以领取一份羊肉钱;否则,就只能终身为民,以菜羹度日。俗谚说的是北宋的情况。其实,南宋也是如此,也崇尚食羊肉。羊肉被视为上品,不是轻易能吃得到的。

与当时社会崇尚肉食的主流饮食观念相异,陆游则开风气之先,坚定地以素食为美,以田园菜蔬为美。

陆游把素食和田园菜蔬写进诗里,用诗的手法、诗的语言进行讴歌,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素食和菜蔬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的新理念。陆游一生写了60 年诗,保存下来的诗作有9300 多首。其中赞美素食和田园菜蔬的诗究竟有多少首,尚无具体数字,但表述一个相当多的模糊概念,应当没有夸大之嫌。读者可以翻翻陆游的《剑南诗稿》,品一品那些清新的脍炙人口的素食诗和田园菜蔬诗,就会觉得我所说的相当多并非虚言。

陆游一生都喜遊寺院,好交僧徒,也许是受佛教的影响,他对饮食一直比较节制,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上了岁数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更是以粥品、素食和蔬菜为主,并以此为乐事、美事。陆游有一首题为《素饭》的诗就着重表现了吃素菜时的生动情趣和欢喜心情: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五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诗人作这首诗时已81 岁。他为了保养脾胃,多年来已不吃肉食,但所用的餐具却仍然是美器。他常常在松树桂花之下用文火烹煮五粒子饭,用醋酱自调茄蔬,并邀两三个饱学之士同食,那种清爽之气是城里千百人家所不能比的;吃罢饭大家以手交错摩腹,缓缓散步后再点起炉子煮茶品尝,情调是何等的高雅。

陆游还亲自开辟菜园,种植菜蔬。在他看来,种菜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劳作,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它既能自给自足,又能放松心情、活动筋骨。且看他那首《种菜》诗所表现出的悠闲: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须臾彻案呼茶碗,盘箸何曾觉寂寥?种上各色蔬菜和可食用的药苗,加之豆豉香盐,精心烹饪,不仅美味可口,也可在操作过程中尽享无穷的乐趣。有这样好的心态,有这样美味的食品,人怎能不健康长寿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溺水的小孩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溺水的小孩

有位农妇在地里干活,听见不远处的水库里有小孩在喊救命,她没理睬,干完活就回家了。中午时分,许多人赶往水库边,说有孩子溺水死了。农妇烧好饭后,也赶着去看个究竟。但她怎么也不敢相信那孩子不是别人,正是她...

人和星球存在一种感应

人和星球存在一种感应

今天是七夕,是乞巧节。就是古人向织女乞巧,尤其是古代妇女。这个是天体运行中出现的。我感觉现在人对天文和地理都不敏感了。或者认识上有错误。以前人认识天文地理,把天上的星宿分为二十八个,都按五行来分,地...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白马方彖禅师悟道因缘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白马方彖禅师悟道因缘

夔州白马仪峰方彖禅师,俗姓罗,达州人,法系不详。出家后,一心参究如何是鬼神觑不破之机,三年后,恍然有省。于是出川游方,遍历诸禅德。后结茅于双溪隐修。一天中午,方彖禅师正在庵中用瓦罐做饭。无意间,方彖...

何为六时吉祥?

何为六时吉祥?

六时吉祥  六时:指日夜六时。乃将一日夜分为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以上为昼三时)、初夜、中夜、后夜(以上为夜三时)。在印度,时间之最小单位称刹那,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

佛陀教你不生气:身心一体

佛陀教你不生气:身心一体

身心一体愤怒并不只是一个心理问题,愤怒和我们的身体有关,和我们的生理习惯也有关。那些影响人们的生理的事物,同样也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反过来也一样,影响心理的事物也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心理的疾病与生理的疾...

想要挽回男友建议通过和合术挽回

想要挽回男友建议通过和合术挽回

情侣之间分分合合是很常见的事,感情不深放弃之后觉得不可惜,但有些用情至深,不想分手,这时候应该怎么办?想要挽回男友建议通过和合术挽回。和合术是道家一种挽回感情的术法,奉请的是和合二仙。和合二仙的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