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以素食为美

在宋代,吃得上肉是地位和生活富裕的象征。那时候,还没有骟猪的技术,猪肉的味道不是很好,所谓吃肉,可能主要是吃羊肉。有一句俗谚可以佐证:苏文熟,食羊肉;苏文生,食菜羹。意思是说,熟读了苏东坡的文章,便可以登第做官,吃得上羊肉。据说那时京城官员有一种福利待遇,每月可以领取一份羊肉钱;否则,就只能终身为民,以菜羹度日。俗谚说的是北宋的情况。其实,南宋也是如此,也崇尚食羊肉。羊肉被视为上品,不是轻易能吃得到的。

与当时社会崇尚肉食的主流饮食观念相异,陆游则开风气之先,坚定地以素食为美,以田园菜蔬为美。

陆游把素食和田园菜蔬写进诗里,用诗的手法、诗的语言进行讴歌,抒发自己的感悟,表达素食和菜蔬更有利于人的健康的新理念。陆游一生写了60 年诗,保存下来的诗作有9300 多首。其中赞美素食和田园菜蔬的诗究竟有多少首,尚无具体数字,但表述一个相当多的模糊概念,应当没有夸大之嫌。读者可以翻翻陆游的《剑南诗稿》,品一品那些清新的脍炙人口的素食诗和田园菜蔬诗,就会觉得我所说的相当多并非虚言。

陆游一生都喜遊寺院,好交僧徒,也许是受佛教的影响,他对饮食一直比较节制,主张少食、素食、清淡;上了岁数特别是进入老年以后,更是以粥品、素食和蔬菜为主,并以此为乐事、美事。陆游有一首题为《素饭》的诗就着重表现了吃素菜时的生动情趣和欢喜心情:放翁年来不肉食,盘箸未免犹豪奢。松桂软炊五粒饭,醯酱自调银色茄。时招林下二三子,气压城中千百家。缓步横摩五经笥,风炉更试茶山茶。诗人作这首诗时已81 岁。他为了保养脾胃,多年来已不吃肉食,但所用的餐具却仍然是美器。他常常在松树桂花之下用文火烹煮五粒子饭,用醋酱自调茄蔬,并邀两三个饱学之士同食,那种清爽之气是城里千百人家所不能比的;吃罢饭大家以手交错摩腹,缓缓散步后再点起炉子煮茶品尝,情调是何等的高雅。

陆游还亲自开辟菜园,种植菜蔬。在他看来,种菜是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劳作,更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它既能自给自足,又能放松心情、活动筋骨。且看他那首《种菜》诗所表现出的悠闲: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须臾彻案呼茶碗,盘箸何曾觉寂寥?种上各色蔬菜和可食用的药苗,加之豆豉香盐,精心烹饪,不仅美味可口,也可在操作过程中尽享无穷的乐趣。有这样好的心态,有这样美味的食品,人怎能不健康长寿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住吗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一度成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不知济公还有后两...

依空法师:65 神通何价

依空法师:65 神通何价

65神通何价有二位师兄弟结伴同行,到各个名山去参学,希望得到名师指点,能够深入佛法的堂奥。两个人跋山涉水,芒鞋踏遍了岭头云朶,但是依然云深不知处,寻访不到名师的踪迹。二人决定分手各自寻师访道,并且相...

午后不能供佛了吗?昼夜任何时候都可以

午后不能供佛了吗?昼夜任何时候都可以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根据佛经摘录,在白天夜晚的任何时候,都可以随力供养。以下由yammcoi,2008整理。恭录自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六“天王!云何诸菩...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三阿弥陀经讲记(十三)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就是我们的大志向,这才是大事,一大事因缘。我们当了出家人,成佛就是大事,因为我们中国汉传佛法都是大乘,出家也是大乘,汉传比丘比丘尼...

《佛说阿弥陀经》具体注释注解(二)

《佛说阿弥陀经》具体注释注解(二)

64)经行:于一定之地旋绕往来也。僧众为养身疗病及禅家坐禅为防睡眠而行此法也。《玄赞》云:“西域地湿,叠砖为道,于中往来,消食诵经,如经布绡之往来来往,故言经行。”《释氏要览》曰:“十诵律云,经行有...

中国名人故事:不穿布鞋的贺龙

中国名人故事:不穿布鞋的贺龙

1929年,贺龙军长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坚持同敌人进行艰苦不懈的斗争。那时候,由于环境艰险,物资短缺,贺龙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走路。一次行军中,贺龙的脚裂了许多口子,一走路就流血。一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