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对父母有怨恨,应该怎么办?

2016年大学生佛学体验营学子提问

同学提问:我的爸爸、妈妈做了一些事情,对我造成了一些伤害。这次来的时候,我就压制自己,告诉自己,不能恨自己的爸爸妈妈,父母对我们的恩情重如山,这样来压制自己的情绪。事后又比较自责。我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自己对父母的怨恨,但遇到对境的时候,又无法克制自己。第二个是道德标准,在自己的真实感受中如何抉择,请上师开示。

上师开示:确实,父母有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但是父母对儿女是真心、真正的爱。这种爱我也不太懂,我听别人说,这种爱不为自己,只为他人付出,这是真正的爱。父母也是众生,他也是凡夫。他有时候有一些情绪或不太正当的行为,也是正常的。《入行论》中讲,他们也是不自由的,也是受业力的牵引,被烦恼所束缚,有时候烦恼生起来的时候,可能会骂人、打人,他也没办法;有时候嗔恨心生起来了,他也压伏不了、对治不了。一个修行人,他可以对治这种情绪,但没有办法控制烦恼,肯定会有一些过分的、不正当的行为,我们要理解。有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也是受业力的牵引。我们在六道里都是不自由的。你看有时候,我们不愿意做的也做;不愿意面对的人和事情也要面对,不愿意接触的必须要接触,这都是业力。我们受业力的牵引,父母也是这样的。当我们明白这些的时候,就应该从心里不怨恨父母,不怨恨众生。

这样,当我们遇到这些事的时候,就不会烦恼了。否则,要控制的时候很难。若用压制的方法,就如你说的那样,心里肯定很难受,不舒服。如果没有智慧,只靠道德和信仰是不行的。按道德标准来说,你的言行上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你的心已经动了。我们佛法里讲:“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要心不动,心平气和。表面上你动了,心里不动就行了。你明理后就不怨恨了,就能包容了。你们经常讲“包容、包容......”,明白道理后,你才会包容,之前不行。你今天包容,明天包容,若一再如此,总有一天你会爆发的,很难控制这种情绪。所以佛法里不主张这个,你若明白了,心里就不会起烦恼。

问:什么是世俗菩提心?

上师解答:从发心的本体的角度来分,菩提心可以分两种,一个是世俗菩提心,一个是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下的发心,胜义菩提心是登地菩萨以上的发心。

世俗菩提心可以分两个,一个是愿菩提心,一个是行菩提心。对于初学者来说,世俗菩提心特别重要,尤其是愿菩提心。

愿行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天天讲法、闻法前念的,“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这就是愿菩提心;“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这就是行菩提心。一个是为果而发誓,一个是为因而发誓。

我们一定要反复地这样发愿发誓。直到有一天在我们的相续中自然而然就有那么个念头、那么个想法的时候,我们才算发出来世俗菩提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1】药师禅: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种闲适,边走边看是一种优雅,边走边忘是一种豁达。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埋着头赶路,路到尽头,却堙没了乐趣,错过了精彩。温馨提示:心质鸡汤,坚...

心道法师:知苦离苦

心道法师:知苦离苦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而无法出离,一直不断地在三界六道中轮回...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还搜集众恶,你说怎么得了?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还搜集众恶,你说怎么得了?

1、念头最善的,善中之善、第一大善是念阿弥陀佛。要想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经上告诉你,专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去打妄想?把时间、精神都搞在妄想上,那叫造轮回业,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轮回,不能不知道。2、我...

禅茶一味:茶之心

禅茶一味:茶之心

从科学,养生、医学的角度去说饮茶的益处,简直是不胜枚举。总而言之,茶是越喝越明白,越喝越清醒,不是吗?第一杯茶似新友相逢,淡淡若水,似有似无,新鲜与青涩相伴,缘已结下;第二杯茶,酽酽入喉,提神醒眸,...

把鬼神认作当成我们依止解脱的主人

把鬼神认作当成我们依止解脱的主人

我求“土地神”的事儿真的兑现了?前几天出差经过一个村镇,看见当地的人逢初一、十五或者遇有不顺之事便去拜神,这是当地一种习俗。这不禁让我回忆起二十几岁时的一些往事。年轻时的我不安份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闲...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星云法师:受持五戒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烦恼无明的众生,每日放纵身口意业,一任贪瞋愚痴横行,贡高我慢如山,嫉妒恶心如毒。慈悲伟大的佛陀!我再不管理自己,整顿自己,我就快要在社会人群中毁灭了!我再不修正自己,净化自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