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天真延续我们的寿年

天真延续我们的寿年

天真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幼稚的一面,往往从天真中显现出真实的面貌。

天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遐想,它的延伸,能让痛苦笑出眼泪,能把复杂的生活变得更为简单。

小孩的天真是可爱的;成人的天真是友善的;老人的天真是清纯的。

天真是有尺度的。成人过度天真则会变得无知。

天真面对的敌人是诱惑;当你被过度天真迷离的时候,一种来自诱惑的危险就离你不远了。

天真是容易被诱惑伤害的。因为过于单纯的思想,你是不会更多去考虑伤害的问题。尤其是年龄相仿的人,天真的攻击是丝毫无顾及的,而被引诱伤害的天真也是最容易相信对方的。这些来自同龄人之间的伤害既简单,又残酷、触目惊心!因为一旦天真大脑劣变成为空白,瞬间的工夫,他什么残忍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我们不拒绝天真,因为我们拥有一份天真本然的天性;我们不过度沉醉于天真,因为天真的本性还珍藏着一份宝贵的理性。

保持一份天真,但还需保持一份警惕。

天真的存在,使我们对生活始终保持着热情。天真是一粒粒年轻的细胞,它循环于我们的生命中,为我们释放欢快的乐音。

天真使我们靠近了与天使的距离,使我们保持一颗孩子的心,延续我们年轻的生命。

天真是妍开在山野的烂漫鲜花,它为我们珍藏着童年每一个有趣而又难忘的故事,把我们从成年的忧郁中解救出来。

天天都充满着孩提般的童心,什么事都会变得真真切切。

奇迹往往也会在天真烂漫的幻想中发生。天真是一切不可预见事物的发源地。

天真延续了我们的寿年,是养护我们心灵生命的春天。

天真的后面现身出来的是美丽。天真的美是单纯的。是没有多少杂质参与的。这种美出于我们年少时期。但也有少数人把天真一直带到垂老暮年。天真的本身就含有动态的美感,它是少男少女的专利,是我们年龄最为美好的时段。

外表的美是经过眼睛感触到的;心灵的美是通过眼睛渗透进灵魂的;人格的美是飞跃过思想,从言行中不经意地呈显出来的。

友情的美,通过信任来验证;恋情的美,通过距离来闪现;情感的美,通过优秀的人格来体现。我们讴歌美、礼赞美,这个世界不能缺少美。

美所产生的魅力会使我们精神百倍。当然,美丽也会变成丑恶,它用华丽的外表,遮蔽你的视线,使你只看见鲜花,而忘记鲜花下面的陷阱。

发现美是一种很高贵的美。真正的美靠想像去发现。对于感官上的美,我们马上就能够满足;而对于发现中的美,却像酿造中的美酒,时间越久,味道越甘醇绵长。

美是灵感的化身。

美发挥到极致,悲剧也就开始了。

花朵从绽放开始,由凋零而终。短暂的美就是这样可悲可叹。

永恒的美能在平常的心态中寻找到它的身影。

美产生真和善。

从心灵深处闪射出的美,必然会通过你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中表现出来。这种美是一种无言的征服,是容易得到长久幸福的象征。

美,有时也是一种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产物。比如我们的穿衣要与体型和个性相结合。个性开朗,穿着打扮就要以活泼颜色和时尚的衣着来装束;个性文静,用淡雅的色调和简洁的服饰打扮更合适一些;个性内向,素净的衣着一般都是最佳选择。外观的美用衣着显示是最直观、最有效果的。它在修饰你的年龄,尤其是女性,注重外观美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美必须与内在的个性相结合,内外统一,美丽才不会失调。

美丽要变化才有新意。一件衣服的样式、发型、装饰等,要不断改变才符合美的质感。但不要频繁改变,要有一定时间和季节间隔。这是外在的东西,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而内在的个性是不容易改变的。但需要修养,个性修养素质不断提高,能更好烘托出外表的美。就如同强健的树木能更好地衬托出花和果实一样。

包含着永恒美的渗透是非常缓慢的。这样的美需要智慧和时间的熔炼,达到一种真正完美的境界。而轻浮的美却来得很快,因而,它也就消失得非常迅速。

性格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性格的美的释放是持久的,是能够延续到你一生一世的。

外表的美,刺激着我们的感官;心灵的美,富足着我们的精神。一种美的出现,如果能使我们不断发现美,这样的美才是恒久的。

我们因天真而变得美丽,我们因美丽而变得天真。天真的美是永葆年轻的元素,天真释放给美的秘密是纯净、永远纯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般若智慧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是梵语音译,意译为妙德、妙首、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般若智慧的代表,经常出现在般若系的经典之中,与普贤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 经典中常说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诸佛之母,这是说般若...

是非由或自论 凡事之非  莫可于执

是非由或自论 凡事之非 莫可于执

“人争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千古流传,好像不争口气就是没骨气的表现。其实,生活中是是非非,纷纷扰扰。我们绞尽脑汁辩论是非,大事小事非弄个曲直方圆,却忽略了由此而引发的愤懑与祸端。说起是非,也许只是一个...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皆一禅心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皆一禅心也

龙潭崇信禅师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也没有。道悟禅师怜他穷苦,就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

佛教故事:禅·看开: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

佛教故事:禅·看开: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

人生要有追求,更要常知足《佛遗教经》说: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传说八仙当中的吕洞宾,有一天从...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序 目录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序 目录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序 目录禅者的初心 作者: 铃木俊隆 译者: 梁永安 制作信息序 他就在我们之中日本有两位对西方最有影响的铃木禅师。半世纪以前,铃木大拙只手将禅带到了西方,这个移植的历史重要性...

索达吉堪布:极乐世界

索达吉堪布:极乐世界

索达吉堪布:极乐世界 法王如意宝曾说:有舍利也不一定就是往生 问:死后被超度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生前都发过愿吗? 答:一般来讲都发过愿。即使有些没有发过,但以他自身的福德力、与上师之间的因缘力,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