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禅理故事: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成需要,结果使我们自身产生苦恼。

欲望,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需要,是此时此刻,是当下,是人的自然需求。

需要是我们本能的反应,是此时此刻的反应。正如此刻你饿了,那么你就需要吃饭;此时你口渴,你就需要喝水;此时你困倦了,你就需要休息需要是很单纯的感受,也是最本质的反映。如果你不能及时地满足的你需要,那么你的身体就要提出抗议,饥不饮食、渴不饮水,生命的能量就会透支,困倦时不睡觉,那么就会精神崩溃。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大作家,记者问他:您认为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位大作家竟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便通畅!作家解释说,当你便秘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痛苦了没错,幸福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如果我们当下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刻的痛苦你就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所以说,人生本能的满足和需要,是胜过一切的。

人的需要是不能够压制的,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花开柳绿是因为时节到了,花苞需要绽放,柳芽需要舒展;正如九旱的大地需要甘霖的滋润,从而使植物生长;正如湖泊需要水草来自我净化需要是真实的,归于本质的,也可以说,需要是必须的。

万物同根生,我们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生灵,同样不可压抑自身的需要,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反而忘记了自己需要什么。需要,是生理本能的反应,同样也是心灵上的反应。我们在职场、商海奔波劳碌,心里压抑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侯,我们的心里自然而然就生出了一些需要,需要放松一下,需要发泄一下。也许,此时此刻,你就是想去街边的花园散散步;也许,此时此刻,你只是想停下工作看看书;也许,此时此刻,你很想一个人看一场老电影这些都是当下心灵的需要,是你此时最真实的感受,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满足它呢?

人的身体会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死去,人的精神同样也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消弭。尽量去满足当下的感受,去体验、去感悟当下需要,那么你就会从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你就会理解什么才是人生的喜悦。

然而,欲望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要给欲望下个定义,那么它就是你的意念,向着未来运动,你追逐却不可得的东西。

当你心中升起了欲望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投向了虚无缥缈的未来,可是未来又是什么?未来未到,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未来虽然可以设计,但它毕竟是虚幻的,并非真实存在的。要知道,一个人要想达到真实、宁静的状态,就需要身心一处,当你身在当下而心在未来的时候,你的心神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注意力没有放在当下,你还能做好什么呢?

欲望就好比天边的地平线,看似不远,可是当你用尽全力向它奔去,却永远也无法到达。正如夸父追日,那是遥不可及的美妙幻想,耗尽生命去追逐,却永远也追不到,最终渴死在追逐的路上;正如精卫填海,欲海之深,又岂是能够填平的?人的欲望是无法到达的,它就像悬挂在驴子面前的萝卜,看得到却够不着;欲望又是无穷无尽的,即使你刚刚满足了一个欲望,新的欲望又会迅速升起,诱惑你去追逐。人一旦落入了欲望的漩涡,那么只能是苦苦挣扎,循环往复不得解脱。

人们在苦苦追逐欲望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人们把欲望奉为之上,可是欲望回报给你的是什么呢?欲望带给你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是千方百计想要到达的烦恼,是苦苦追寻求而不得的烦恼看看我们周围的人,看看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心烦苦闷?正是因为你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可是人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么?

欲字,是欠着的谷子,永远要欠着,永远填不满,又怎么能够得到满足呢?真理真的就摆在我们面前,不要再视而不见了。既然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又何必苦苦追逐一个永远也追不到的东西呢?欲望是虚幻的,它常常变换形态来迷惑我们,让我们认为那才是美好的,可是你跑啊跑啊,直到你落入了死亡的境地,还是到不了它的怀抱。而在追逐的同时,你已经耗去了生命的能量,失去了身边真真切切的幸福和快乐。

当今社会的人们,崇尚野心,似乎只有雄心勃勃才能证明一个人具有慷慨激昂的志向。可是那些朝着欲望奋战的人们,那些年轻有为或是老当益壮的企业家们,当你把生命的能量完全用于满足所谓的抱负和欲望的时候,你失去的是身心的健康,是家庭的幸福,是点点滴滴的快乐。

欲望?虚妄,是未来;需要才是真实,是当下。欲望是复杂的,而需要是简单的。曾经,有人问孟子:如果再给你一次生命,你要怎么活呢?孟子回答说:我一定会多注意我的需要,少去关注我的欲望。需要是触手可及的幸福,千万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何况山外还有高山在呢!与其遥望远山,空自嗟叹,不如俯身赏花,自得其乐啊。

所以,去满足我们当下的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二十一讲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二十一讲

《二课合解》第二十一讲5月17日上午 9:00,释亲佛法师在榕桦寺念佛堂继续向四方信众讲授《二课合解》中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上节课已讲到第八节“常随佛学”,由于今天来了一些新听课的信众,释亲佛法...

何为四大皆空?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

关键时刻念药师佛,急病皆除

关键时刻念药师佛,急病皆除

关键时刻念药师佛,急病皆除末学业障深重,关键时刻念药师佛,急病皆除,不敢独享;这几年学佛,无什么大见闻,但关于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护佑,真是屡次获益。不敢独享,在此把这天大的好事奉献给大家:一、前几年还...

经典拍黄瓜

经典拍黄瓜

首先要选顶花带刺脆生生水灵灵的嫩黄瓜,这算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其次处理方法要用“拍”的而不是“切”。有筒子肯定要问咯,为什么黄瓜要拍呢,切成段不好嘛?那俺就要请出两位老师给您讲解鸟~~从物...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四十三)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四十三)

十四、声闻无数愿前题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众生,都修成了缘觉果位,以缘觉圣者的殊胜智慧,纵然运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衡量我佛国中声闻弟子的数目,也不能够知道有多少。关于...

现今末法时期,法师互相攻讦,居士批评知名法师,请问是否如法?

现今末法时期,法师互相攻讦,居士批评知名法师,请问是否如法?

现今末法时期,法师互相攻讦,居士批评知名法师,请问是否如法? 现今末法时期,法师互相攻讦,居士批评知名法师,请问是否如法?答:「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互相攻讦违背了佛陀教诫,犯破坏佛教形象罪,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