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如何了生脱死?

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生是相对的。基督教说人死是安息,依我的了解,人死并不能安息,这个生命了结了,另一生命的熊熊火光又告燃起。有人说:“生死由命,一死百了。”依我看,人也是死不了的,佛教主张生死轮回,死了再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生死不已。

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不但不了解,而且不重视生命,只知道求生活。知识水准较高的人,除了生活之外,还知道有生命,但是仍然不重视生命,因为死对他而言是茫然无知的。有人说:“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之下交还了生命。”连孔子尚且说:“未知生,焉知死?”何况是一般人?

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对人生的意义仍然是不了悟的,如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看成槁木死灰,与万物同朽。古人云:“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恶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对于生命的所以然,古今人士大都所知不多。

佛教讲生命的流转是无始无终的,人类既来世间生活,就有生命,有生命就有生死。因为无常之故,世界有成住坏空,自然有寒暑冷热,人类有生老病死,山河大地及一切自然现象,都会有变坏的一天。佛经上说:“须弥虽高广,终归于消灭;大海虽渊旷,时至还枯竭;日月虽明朗,不久则西没;大地虽坚固,能负荷一切;劫尽业火燃,亦复归无常。”这说明佛陀所看到的生命是无常变灭,无穷无尽的,如同江河之水滚滚不断,是刹那不停的变化着。旧的灭去,新的又来。只要我们了知人生与万有诸法互相为缘,互相生成,透悟了这个道理,才能与佛法结合在一起,对于生死也就不觉得可怕,因为生死本来就像世俗的搬家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躯壳而已。

汐止肉身不坏的慈航菩萨,他曾有一个徒弟法名律航,是将军退役下来的。因念佛念得太恳切,也希望师父能每天与他念阿弥陀佛,以往生极乐世界。慈航法师被他说得没有办法,只好说:“念佛往生,好,去!”马上坐着就往生了,没有气了。在旁的徒众一看,大惊失色,大家都怪律航法师说:“师父被你逼死了。”众人吵吵闹闹的经过了半个小时,慈航法师一息悠悠又醒来了。这时,他说了下面这些话:“修行各宗各派,各人自由;信仰诸佛世界,各人自由。”

所以,佛法提供给众生的“解脱之道”,主旨在使人们有一合理的安排。譬如今天要出门去了,就得预备今天要住在哪里,万一下雨,要怎么办?所以说修行的人,对于“死”是胸有成竹,无忧无惧的。

简单的说,佛法的万千法门,主要的目标便是在为众生解决生死问题。佛经中提出的解决方式有很多种,一般而言,“念佛”是其中比较简易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值得大家采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玄奘法师生命最后的日子是这样度过的

在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的历史记载中,玄奘法师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这样说: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在玄奘法师的一生中,他第一次发出了担忧之...

冰心起名字

冰心起名字

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刘放园表兄鼓励冰心,说她能写,让她再写,同时还不断地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几种新出的杂志给她看。鲁迅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小说《狂人日记》,给冰心很大的震动。这时...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赵兴居士往生纪实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赵兴居士往生纪实

赵兴居士往生纪实赵兴居士出生於一九四一年,黑龙江省密山县人,一九六一年牡丹江林专毕业,分配到方正林业局工作。他为人正直、忠厚、老实、谦虚,以平等心待人,工作踏实认真、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与他一起...

    曾误以为寺院供奉关公(关圣帝君)仅仅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做法,殊不知中国寺院供奉关公才是如法的事情,因为关公就是伽蓝菩萨。中国寺院的伽蓝菩萨的来历,绝不是简单的传说。印光大师文钞赞云:“关帝在世则精忠贯日月,浩气塞天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没后神王玉泉山,隋文帝时,智者大师至玉泉,关帝特运神力,创建寺宇,又求授戒,以为菩提之本,兼愿拥护佛法(见《关帝全书》及《玉泉寺志》)。故天下丛林,皆谓之为伽蓝菩萨,而与韦驮菩萨,并镇山门。”公元220年,关公在与东吴决战中非命而死,令他死不瞑目的是他的头颅被敌人割下,其魂灵执著这个恨事不能放下,于是在鬼神道里做了三百多年的山神大王。公元592年遇到智者大师,才有幸得到解脱,发菩提心,成为佛教大护法神。

    《佛祖统纪》载:“智者大师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大师奏于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河北蔚县隆善寺有伽蓝殿,相关资料介绍:关公曾经是一位忠义两全、誓死如归、豪气干云的大将军,最后为人所害,因执着深切,死后未得解脱,幸遇禅师开示,当下反观,体悟心性,三百多年来,含恨未解之冤,顿时冰销云散。即发愿拥护佛法,镇伏魔军,当下即成护法菩萨,为中国佛教界中的伽蓝神。

    另有个说法:智者大师有一次在荆州的玉泉山入定时,遇上已经成为厉鬼,到处惨叫着寻找自己头颅的关羽。关羽愤恨不平,智者大师安抚他,并为他讲说佛法。关羽随即皈依受戒,成为佛弟子,并发愿作为佛教的护法。从此天台宗的寺院开始供奉关羽。自天台宗寺院开了供奉关羽的先例后,各宗寺院争相效法,渐渐地,关羽被视为伽蓝菩萨,跟韦驮菩萨并称,成为中国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后来更有人把关羽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定为伽蓝菩萨的圣诞。习惯上,佛教护法神造型的关羽,身上会多了一条绶带,无风自飘地绕着神像,如果没这特征的关羽像,则不是佛教寺院护法神的造像。

    伽蓝菩萨(关公)与韦陀菩萨相伴护法,维护道场秩序,清净道场人心,警示修道人谨遵佛法,帮助修行人排除障碍,甚至有意让凡夫得到显性感应。《释门法戒录》记载一个反面案例:清朝顺治丁亥年(1647年),尧峰有一行脚僧,夜里去偷韦驮菩萨像前的灯油,口里说下流话“莫管他娘”。第二天,有人看见他自己反缚着,跪在韦驮像前,韦陀菩萨借其口说:“你前天去玄墓偷吃一盘面,我都饶你;现在又偷我灯油,并且口出下流话,罪该死,不能饶恕。”全寺僧众惊恐跪下代为忏悔。韦陀菩萨又借其口说道:“如果不是关圣帝君劝解,立刻杵死你,现在罚跪一柱香。”香未燃完,众人扶他上禅床。又自骂道:“还有两寸香在灰里!”身不由己地跪在床上,依旧反绑状。众人看灰里果真还有两寸香,直等香棒烧完才松了绑。

  伽蓝菩萨(关公)还帮助真修行人挡住障碍,顺利往生西方。《念佛感应见闻记》:台湾林清江老居士生前是虔诚佛弟子,精通医术,无偿治疗众人疾苦。在佛门大德李炳南老居士座下听经、念佛,受菩萨戒,早晚功课从不间断。并感化子女信佛学佛,建成佛化家庭。七十九岁那年,身体老衰患重病,仍坚定念佛求生西方。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半夜三更,他的孙子林耀堂在他身边闭目念佛,忽然看见一群人要闯入大门来,可是大门左边站立伽蓝关圣菩萨,手拿青龙偃月大刀;右边站着韦驮尊天菩萨,手拿降魔杵。两大菩萨分别用大刀与降魔杵把那一群人挡住,赶走了。但不久又有大群人再来,亦都被他们赶走。一连三次,皆是如此。耀堂把此境看得清清楚楚,知道是宿世冤家要来找他祖父算帐,被护法菩萨挡住退去。清早,林老居士向众人说:“我今天晚上要往生西方了。”这天,林老居士现了许多瑞相,果然承阿弥陀佛接引,顺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伽蓝是“僧伽兰摩”的简称,汉文翻译为“众园”。当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位长者名须达多,乐于给贫困者布施,被尊称为给孤独长者。他和舍卫国太子祗多请佛陀率领众弟子到太子的花园讲法并居住。后来舍卫国王波斯匿王也归信佛教,为佛陀建立佛教的事业作出过很多贡献。后代寺院的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祇多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他们护持佛教的功德。故此,印度佛教常以护法国王为伽蓝菩萨而供奉,如供奉阿育王。

    “伽蓝”是寺院道场的通称,狭义上的伽蓝神,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上的伽蓝神,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统称“十八伽蓝神”。在中国汉地寺院中,以伽篮菩萨(关公)形象为代表。寺院每日的早晚课诵中,都会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刹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中国自唐、宋时,禅宗道场已有供奉伽蓝神的风俗。《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为非,恐招现报耳。”(2015/6/28)

关公成为伽蓝菩萨,因缘于智者大师和杨广(隋炀帝)

    曾误以为寺院供奉关公(关圣帝君)仅仅是接引众生的方便做法,殊不知中国寺院供奉关公才是如法的事情,因为关公就是伽蓝菩萨。中国寺院的伽蓝菩萨的来历,绝不是简单的传说。印光大师...

星云法师:如何正心诚意

星云法师:如何正心诚意

人与人相处,总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有道德,肯和我们来往,所以“正心诚意”很要紧。如何正心诚意呢? 一、对世间要救苦救难:人活在世间,难免有一些灾难,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我们要及时伸...

越抱怨越糟糕

越抱怨越糟糕

越抱怨越糟糕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越糟糕的交通状况、商场里拥挤的人群、银行里的长队、工作太累、待遇太少、感情的困扰、疾病的折磨、房子的问题、孩子的消费等等,都在抱怨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