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7日功 让身心与自然渐近相融

古人说:肉食者鄙,素食者智。于是现代人更有了吃素食的理由,素食可以让肠胃清净,也可以叫心思安稳。虽然吃素已经流行了好几千年了,不过不同人吃素食的理由不同,佛家食素的出发点是为了不杀生。古代文人雅士食素多是崇尚朴素清淡的生活方式,而现代饮食男女吃素则更多从健康考虑,或者为了环保的宏大理想,食素清净悠远的理想渐渐被减肥的实用主义代替,不知道以后是什么名目,但很明显,素食会一直流行下去。

从宗教到健康

吃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于宗教的,食素的出发点是为了不吃肉,不吃肉的目的是为了不杀生。佛教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除了宗教的约束外,古人食素一般是崇尚朴素清淡的生活方式,孔子就不爱吃肉,子曰:“饭素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李渔也在《闲情偶寄》里说:“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渐近自然也。”这两位都是吃素的倡导者,追随者不少,不过都是具有仙风道骨之人,并非我等凡夫俗子可以体会得到的境界。

如今,素食已经超出了信仰的范围,变成了一种健康饮食的趋势,从而生成出一种新素食主义。现在人食素,大多是为了自己的身体着想,有为了减肥的,有为了延年的,清净悠远的理想少了,实用主义的目的多了,当然也无可厚非,常常就有人以身作证,证明食素的确对身体有好处。

人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高的期望,使素食理念超越了地域、民族、信仰等天然屏障,正在全球悄然传播:1/6的英国人已经或正在考虑成为素食者;美国有10%的素食人群,在任何一座城市都可以找到素食餐厅;德国已是一个素食大国,素食连锁店遍布大街小巷;我国台湾全岛素食者超过200万……素食、绿色和平运动、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已经成为风行欧美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穿要布,吃要素”已经成了很多人的行为规范。

从最便宜到最贵

素食大概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全素,一种是仿荤。现在北京有素食餐厅大概20多家,里面都有很多仿荤的素食,除了原料不是肉,名字、味道、形状都几乎和荤菜一样。有些人觉得,不吃猪肉就叫吃素,其实不然,素食都戒荤腥。荤指的是葱、蒜、韭菜等。腥就是有生命的肉、鱼、虾、蛋等。不过,这素菜烹制出来的口感、讲究和荤菜不相上下。所以,这做素菜的厨子,功夫自然非比寻常。

在解放以前,北京的素食餐厅和普通餐厅的比例大概是1:3,那时,最贵的和最便宜的都是素食餐厅。而今,很多素食餐厅开开停停,北京不过20余家,有的走精致路线,价格很贵,有的则是简单温馨,实惠便宜,但有一个相同之处,就是所有开素食店的人都性情平和,与他们交谈是一种如沐春风的随和。

如何做一个素食主义者

如果你想尝试一下素食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又不想勉强自己,建议你循序渐进。

一、先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果进食量,或放弃陆地肉类,做个“半素食者”。

二、要注意少食多餐,这样会使胃部容量渐渐减少,胃部无须一次消化大量及种类众多、性质迥异的食物,患上胃病的机会较少,消化系统也能更有效地吸收营养。此外胃部容量减少,使饥饿感不会像以前的强烈,胃部因为消化工作较轻松,无须从脑部抽调大量血液,饭后恹恹欲睡之感大减。

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想活得健康,应该把早餐安排得最丰富,如果一日三餐是十分的话,早餐最少要占四分或五分,午餐、晚餐各自三分或两分。不过按照现代生活方式,晚餐常是家人共叙天伦或饮宴、社交活动时间,把晚餐安排得最为简朴,似乎不近人情,但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努力改变晚餐吃肉、吃饱的习惯。

7日成功的开始

如果你有兴趣成为完全素食者,但又担心不能适应,可以选择某一段日子(如较长的假期)中的7天,尝试在7天之内完全不沾肉食,但可以吃乳酪类食物。

另外,素食也要看缘分,如果喜欢素食,不妨每周有一天,或每天有一顿坚持素食。而且素食必须注重营养。应尽量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豆类、生果、谷物,以增加吸收不同营养的机会,达到均衡。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二

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二

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是在语言上、分别上,也可以说是世智辨聪,八难之...

观音菩萨普门品中偈语,一心持诵者受益无尽

观音菩萨普门品中偈语,一心持诵者受益无尽

尔时,观音菩萨一语偈曰: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

青年节特辑:青年赋予了“人间佛教”生命活力

青年节特辑:青年赋予了“人间佛教”生命活力

    五台山的法师说“学佛要趁早”,等到有一天告别“年轻”的时候,就会越老越慈祥,越老越有力量。佛学家有两个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判断:其一,佛教赞美青年;其二,大乘佛教是典型的人间...

达真堪布:请问应该怎样把握适度的处事观

达真堪布:请问应该怎样把握适度的处事观

达真堪布:请问应该怎样把握适度的处事观 比如说两位师兄,都忙于工作,但是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的帮助,两个人约好地点见面取物,但是到达时间有半个小时误差,见面时一个人就起烦恼了,大声训斥对方。而另一个...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建议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建议

给父母的建议媒体如猛虎,它会把我们女儿对信息的抵抗力一点点吞噬掉。那么,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为她们打好这支媒体广告免疫针呢?方法一:和女儿一块接触媒体如果父母因为不喜欢韭菜的味道,就告诉孩子...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

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不执着一事一物,也不被一事物所束缚无牵无挂,这就是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佛陀位于恒河旁的柯沙毗城南一百多里的地方,就是舍卫城。此城就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脚旁。舍卫城与柯沙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