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徒劳行之--十八:若不实行,受口诀为徒劳也

密宗佛法之法义诠释,诸行者修习,必通过传承之上师言传身教,并经过若干传法仪式修法授与诸众,如此,方可实行。不经上师而自行修法者,是无效之行持,没有受用的。

但是,多有行人在皈依了上师之后,经上师正式传了法,授了口诀却并不依此而行。也就是说,受了口诀却不依口诀实举于行之,故到头来仍是一场空,一无所获,这实在是颇为痛心疾首的佛门不幸之事。

谓此等行人,究其行径,是不可能得到乐果的。

如此行人,佛门甚众,非为少数。

他们在虔诚乞师得以传法之后,一时短暂的热情高涨,有的可以通宵达旦地不眠不休,持续用功;有的虽不至于此,却也是兴奋不已,每日必修;然而好景不长,过了几天或一段时间,上师所授的口诀就再也不持,也不依法依口诀行持了,有的更甚之,为世间喜乐所导,就连口诀都忘得一干二净。

如此修法不实行,授了口诀又有何用呢?

任何修持,实践要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即令有何等高妙之法可令众生得以成其大就,了脱生死都是枉然,都是不可能让有情解脱的。

因为它缺乏了前提,就如同是无根之木,断米之炊。即是园艺高手,再是能工巧娘亦无能为力:无根之木不可成材,断米之炊岂能充饥?

修行之道亦复如是!由上师得以授持口诀,恰似给了你一把开启了脱生死的金钥匙。用这把金钥匙,再遵循诸佛及上师之教导正确使用它,将其使用方法心神领会,而去开启出世之大门,则是得心应手,任运自如。

若已得此金钥匙却听之任之,随其散落,不加过问,不将它放在生死之大门的锁眼上行开启之事,正确使用它,这样,有金钥匙则不如无,何异于无缘得此钥匙而于门外苦苦徘徊受困之人呢?

盖一日不依口诀法义所示而持修,功力远退,护法远离,与十日百天无有差异,一生之祸患已悄然种下,更不用谈及根本不依法义所授口诀所示行持之后果了。

行人不如斯作想,却自以为有多年之修行,颇是劳苦功高,不以为然,故随意对待,而不以此为警戒,故日渐放逸、佛慢、执着、散乱、骄躁潜滋暗长,则如废园之荒草稍不勤锄立即人头钻动,蓄势待发,斯人便无复安忍祥和之定,自然德行有失了。

此与国之兴衰存亡理亦同:国民若四体不勤,不思发奋图强,精进益国,则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稍不思进取散乱放纵,或自恃四平八稳而闭门造车、安然高卧,一枕黄粱直至天光,只恐江山社稷已是岌岌可危,门外风光更乃万般不同,旖旎变幻。

结果落得人前人后只有挨打受辱、被人生吞活剥,束手无策自寻痛苦的份,于此之时自责后悔、伤心难过只是亡羊补牢。正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破国亡臣作奴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此乃世俗之语略谈,佛法尤甚之矣。本有学佛了生死之法缘,得以蒙师教化授持口诀,是无量三界众生所可望而不及,几经夙世方有此福果!

这等行人却不惜此千载良机,反以瞬间之贪着为执而远离法修,将诸佛上师所授之口诀抛诸脑后,弃修持佛法于不顾,不从实践上去实证亲修,依口诀精进行持,则如此修行实为徒劳之行,无有所获矣。

行人切不可迷其心性紊乱,只顾贪求佛法而不实地修持,纵有上师授之口诀,若不实行,亦徒劳无功,终不得解脱。

  声明:这是阿王诺布帕母《子必依论》里面的一段,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如果要学习完整义理,请看完整经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鲤鱼有的感应

放生鲤鱼有的感应

  放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通过放生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好运和福报,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能快速的解决,也能够为我们增长功德和智慧,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并且放生的...

内在的光

内在的光

德山禅师被在路上卖点心老太婆难倒了,内心着实不好受,饿着肚子上山直奔龙潭寺,暂时住下习禅。 一天深夜,德山随侍在崇信禅师的左右。 崇信对他说:“夜已深了,还不回去吗?” 德山说:“外面太黑了,伸手不...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不要因为曾经帮助过别人就觉得别人对你的好是理所当然,做事都要有个分寸,这也是一种智慧。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感恩屈辱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感恩屈辱

感恩屈辱无须惊诧,毋庸费解。是的,我感恩屈辱。那年,我14岁,高小一毕业,父亲便作出了我命运关头的第一次重大安排:跟我牧羊的表哥去作小放羊。那时年龄虽小,但我知道,我参加初中考试的成绩绝对一流,尽管...

饮茶仪礼:童子捧献于前 为君以泻清臆

饮茶仪礼:童子捧献于前 为君以泻清臆

日本茶道基本上归属禅宗茶道,源于中国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随着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相关文献中逐渐趋向于用“茶会”来称呼一般意义的饮茶,而将“茶事”限定为日本茶道的专用语。那么,二者的区别何在呢?“所...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佛化生活 自序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佛化生活 自序

佛化生活 自序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雏形,而社会乃是家庭的集合体。要使社会佛化,必须先从家庭佛化做起。人类整个的生活,不外乎精神的和物质的二方面。父母、夫妻、兄弟、姊妹间的感情,亲戚朋友间的酬应,和休闲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