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鲤鱼有的感应

  放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通过放生不仅能够为我们带来好运和福报,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能快速的解决,也能够为我们增长功德和智慧,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和专注,并且放生的好处还有很多。那么放生鲤鱼的感应是什么呢?

  放生鲤鱼的感应

  大鲤鱼是最有趣的动物。如果放他,他会报喜。我放的鲤鱼其实不算多。但是却有过三次鲤鱼报喜经历。下面说说放生鲤鱼的真实功德。第一次,我基本没钱生活的情况下,梦到和父亲,女朋友在长江游玩,有无数的大鲤鱼在江里翻滚,都露着大脊背,我梦里想,我放的鱼都长大了。然后半个月,我就进了一家高收入的机构。第二次,我没有工作的时候,心里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目前应该如何做。这时候梦到“地下的河里,有一些鲤鱼,但是数量不算多,还比较小”。这是鲤鱼告诉我,放生念佛还不够,要继续,坚持,很快会有好果报的。第三次,我在单位做节目,去放鳗鱼和乌龟,正在放,有一个大红鲤鱼突然从池塘吃蹦起,蹦得非常高,象在为我们的行为喝彩,也象在给我报喜。次日,我就得到意外收入2000,然后很快得到更加意外的收入32000。再以后一个多月,又得到将近60000。经常放生,这类事情真是遇到太多太多了。放生是布施之王,无论放什么动物,都同时具足了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但是放各种具体的动物毕竟在细微的果报上有所不同,听海涛法师讲:”放泥鳅可以美容,使皮肤光华细腻;放乌龟可得安详,且比放其他动物更加让人长寿;放海螺得平安,心量大(因为海螺在海里生长,且每次放都是很多,会增加信心,知道自己有大福报);放青蛙,则自己的腿会比较有力(听了开示才知道我小时候跑步就最差原来和我小时候杀青蛙有关,而我胳膊力量很大,是大学铅球冠军,腿和手臂对比明显);放蛤蟆可医治皮肤病;放鸟类可使自己的身体轻盈;放蚯蚓可增加忍耐和适应环境能力(要多带自己的孩子去花鸟鱼市场买蚯蚓呦);放老鹰会增加视野和胆色,气魄;放鳝鱼会学会感恩;放鲤鱼会增加欢喜心,增加弹跳能力。放鸽子,算了。其他的动物大家可以自己发挥。总之别小看了这个秘密,绝对真实有效。

  死尽偷心,深信有借有还;搞大放生,突破心量极限,心量多大福分多大,我们在放生的时候,经常赞叹说:”功德无量”。但要放出慈悲心才真正功德无量。因为我们放得再多,也是”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因为罪过是无量劫造成的,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法界不能容受。但是借放生念佛,可以欢喜信入,激发体性,破除魔障,放生放到佛光普照,放到慈悲心激发,才灭无量罪过,”如同健儿突围而出,非复千军能制”。有人问:”念佛不放生多好,还不用花钱。”但是不放生,就没有内财和外财布施;不得财富和健康报。同时念佛没有助行——念佛是有多大心量得多大利益,而放生是不断拓开心量,增长慈悲,大开布施之门的第一方法。开始放的几次,会有好运临头,但是别急,以后就没有,大约一年的积极放生,开始心想事成。如同积气冲关。没有感应,空空洞洞的感觉不要紧,那是在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欢喜心,慈悲心,舍心,自由的境界,健康的心态都会出现。所以说放生是人类的最好习惯。放生以前,念忏悔偈(以前所造的恶业,都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从今我愿都忏悔),三归依(归依佛,不堕地狱,归依法,不堕饿鬼,归依僧,不堕畜生),再念“南无阿弥陀佛”佛号(根据当时情况念多少声),想象佛光照在你和动物上方。放掉,然后回向——“愿意把功德替所有众生回向到极乐世界”。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放生鲤鱼的感应,其实放生能够让我们的罪业和孽债得到消减,使我们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放生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定力和意志,使我们的的内心更加坚定和清明。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借锤子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借锤子

有一个人想挂一张画。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邻居有锤子。于是他决定到邻居那儿去借锤子。就在这时候他起了疑心:要是邻居不愿意把锤子借我,那怎么办?昨天他对我只是漫不经心地打招呼,也许他匆匆忙忙,也许这种...

真正的地狱

真正的地狱

真正的地狱有个小和尚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都要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情太多了。于是,禅师就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死后,来到了阎王殿。到了那里后,这个人发现那里的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里就想:我...

火柴的故事

火柴的故事

火柴的故事茅山上有个三重瀑布,当阳光强烈之时,折射在水流之上,便会有七彩霓虹从飞流而下的水流中折射出来,置身于此,便仿佛在光彩之中。可能是山上有我们的关系,有人称三重瀑为佛光瀑,戒嗔知道这不是真正的...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那里没有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那里没有佛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此理!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这位吐痰的禅师又再咳嗽了一下,对纠察师说:请您告诉我,虚空...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第三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清凉的华严心要观,是在答唐顺宗所问心要法门时,结合禅宗思想,解说华严心要,大意如下: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迷理量则...

佛教名词: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_佛教三界是指哪三界

佛教名词:佛教中的“三界”如何解释?_佛教三界是指哪三界

三界(佛教解释)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