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民间故事:赛商鞅

赛商鞅

有个外号叫赛商鞅的人,这里不提他的真实姓名和籍贯,他是位老秀才,带着家眷寄居在北京。此人天性尖酸刻薄,凡是好人好事,他都要刻意从中挑剔,故而得了个赛商鞅之名。

翰林院编修钱敦堂先生死后,他的门生们为他筹措款项,置办衾棺,料理丧事,并赡养怃恤他的妻儿子女。事事办得周全妥贴。这位赛商鞅却说:世间哪有这么好心的人。他们分明是借机沽名钓誉,好博得人家称他们有古道心肠,让显要人物知道他们的名声,将来想攀附钻营就容易了。

有一位贫民,他的母亲病饿死于路旁。这位贫民跪在母亲的遗体旁,向路人乞钱买棺,以安葬母亲。他面容憔悴,形体枯槁,声音酸楚悲哀。很多人为之泪下,纷纷施舍给他零钱。这位赛商鞅说:这人是借死尸发洋财!那躺在地上的,是不是他妈妈还不知道呢!什么大孝子?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

有一次,这位赛商鞅路经一座表彰节妇的牌坊。赛商鞅抬头看了一阵碑文,嘲笑说:这位夫人生前富贵,家里奴仆众多。难道就没有像秦宫、冯子都那种人?这事得加以查核,我不敢断定她不是节妇,但也不敢说她肯定就是节妇。

这位赛商鞅平生所操的论调都是这样尖酸刻薄,所以人们都怕他,回避他,也没人敢请他教书。因此,他一辈子不得志,终于贫困潦倒而死。他死后,妻子儿女流落街头,极为悲惨。后来,有人在朋友的宴席上见到一位陪酒的妓女,她那举止言谈,颇有书香门第的闺秀风度。人们感到惊讶,认为这样一位女性不该沦为倚门卖俏之流。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就是赛商鞅最小的女儿。他的女儿竟走到了这一步,是多么地令人悲哀啊!

先父姚安公说:这位绰号赛商鞅的老秀才,平生并没有做过什么大的罪恶。但他总要显示自己的识见高人一等,所以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这种悲惨的地步,怎可不引以为戒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

魏德东教授:刍论中国佛教的公益事业魏德东 “如来世尊福足、慧足”,佛陀所创建的佛教也是一个并重世俗幸福与宗教智慧的宗教。佛教自创始起就关注众生的世俗生活,并由此发展出丰富的公益理论和实践。 关于佛教...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教改邪盛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佛教改邪盛

佛教改邪盛佛陀在莲花座上,未开金口,先放光明,照澈长身婆罗门及青年大众心中的愚痴黑暗,消除了他们的业障。大众受到佛陀盛德和祥的慈光所感,每一个人的心中,自然而然的生起一种沉静虔诚的恭敬心,寂静安乐的...

佛教故事:青年僧的故事——涅槃

佛教故事:青年僧的故事——涅槃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青年僧的故事 -- 涅槃深秋的夜晚。天上有弯弯的月牙。老僧靠着门柱像是在打瞌睡。一片叶子从院中...

海涛法师:家里有白蚂蚁、老鼠、蜈蚣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里有白蚂蚁、老鼠、蜈蚣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里有白蚂蚁、老鼠、蜈蚣怎么办? 问:家里有白蚂蚁、老鼠、蜈蚣怎么办? 答:我只能这样讲,我们都是一家人。能怎么办呢?就对它好一点,既来之则安之,拿东西给牠吃。白蚁吃什么?白蚁只吃木头,...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弟子问:听闻佛法的时候总是记不住怎么办? 真觉上师答:导致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第一,自己不重视。第二,因缘不具足。第三,业障所致。第一,“自己不重视”这方...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2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2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2)

戒日王与戒贤法师关系密切,在立场上也更倾向于大乘学说,否则也不会专门为那烂陀寺建造一座价值不菲的铜塔,于是就觉得这些小乘信徒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那些小乘僧人见戒日王不相信他们的话,就希望以一场辩经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