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智法师:什么是正行(151—160)

纯智法师:什么是正行(151—160)

151、什么是正行?

答:一,以三学为修行的总纲;二,以四摄为利他的方便;三,以六度为修行的正行;四,以老实做人为修学的起点;五,以轻安明净为修学的验证。

152、怎样才能让信众的信仰变得更加坚固呢?

答:不是说让信众拿了归依证,他的信仰就坚固了,这需要有长时间的净化过程。出家人不要只想到信众布施,还要想到怎样向信众布施,布施给他法、布施给他欢喜、布施给他希望、布施给他温暖和关怀。出家人要平等地看待信众,对他们要一视同仁的欢喜。你能够做到平等,你就能够摄受众生;你自己有良好的佛法修养,你就能够教化众生;你能够时时刻刻给人以欢喜、亲切、关怀,你就能够令众生生信。只要能做到上面那些,信众的信仰就会变得更加坚固。反之,你用分别心来对待信众,信众就会感到失望,那么如何能让众生生信。

153、师父每次走我都哭,很想师父对吗?

答:是不对的,应该用聚散随缘的心情来看待。我们修行人,一定要破掉这个情执,才能了生死。但是反过来讲,在一起相处久了,彼此想念,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毕竟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有感情,有感情就会想念。所以要多想想无常,就会克服这个毛病。

154、我是共产党员能信仰佛教吗?

答:不能,因为你已经信仰了共产党,就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而去信仰别的宗教,这样做不但违反了贵党的党章,这是很不道德的,而且我们佛教也不会接纳的。除非你向贵党组织要求辞去党员资格,经过你组织的批准后,才可以。

155、我的家人认为我身体差,不要我信佛对吗?

答:信佛跟身体的好差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是你的家人误解了。实际上越是苦恼人,越容易受益,因为他的心是真挚的,一心求佛菩萨保佑的缘故。大约估计四种可能使你的家人产生误解:一是你执着于修行,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使你的家人担忧,所以你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因为修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二是吃长素,你的家人误认为素食没有营养,使你的家人担忧,所以你不要执着,因为在家居士,是可以吃五净肉(六斋日除外)的;三是你接触的都是一些不讲修行没有威仪的师父或者是一些故作神秘的居士,使你的家人担忧,怕你跟他们学坏了,所以你一定要注意,都接触一些良师益友,改变家人的态度;四是整天在外面乱跑,回来身体不舒服,使你的家人担心,所以要注意,因为修行就是修心,不是从外面能跑回来的。

156、为什么法师经常讲“先把人做好再来学佛”呢?

答:因为只有把作为一个普通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好了,才能得到社会和家人的认可(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安于本职工作、孝顺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团结邻里、体贴丈夫或者妻子、关心子女。),才是一个合格的人。只有是个合格的人,我们佛教才接受你,学佛才有收益,才有好处。反之,如果工作不做、家务活不干、不关心团结人,象这些人社会上都不要,佛教要你们干什么?要了只能败坏佛法,根本得不到学佛的好处。曾经一个居士的家属跟学人讲,他的媳妇整天在外面帮助别人修庙,早出晚归,家里乱了,家务活不干,孩子不管,孩子们都说他妈妈疯了,没有信佛是个贤妻良母,信佛后怎么变得这样。你看没有把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做好,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然而我们佛教却要给他背黑锅,所以学人常讲,“先把普通人做好再来学佛”这句话的。

157、是不是真和尚头是有戒疤而假的没有?

答:不一定,戒律上并没有严格规定,受戒一定要燃戒疤,那是个人的发愿,这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佛之说有关。所以识别真假出家人,并不一定看他头上有没有戒疤,而是看他守不守戒律有没有威仪。反过来说,假和尚绝对不会在头上燃戒疤,因为这:一不利与还俗;二他也发不了那个愿,吃不了那个苦。所以,这也是个识别真假和尚的简单方法。

158、什么是菩萨?

答:菩萨,原是印度梵文的Bodhisattva的音译,全译是“菩提萨踱”,意译“觉有情”。觉是觉悟、觉了、觉知、觉见的意思;有情是众生,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也是众多生命的意思。

但是众缘和合的众多生命之中,有的是有情爱以及情性的动物,有的是没有情爱以及情性的植物和矿物等等。这里所说的众生,是指有情爱以及情性的生命,所以称为有情。组合起来有两重意思:一重是发心上求无上觉(佛)道的有情众生,并且也发心启化一切有情众生都得无上觉(佛)道;二重是自己已经悟见了觉(佛)的本性,同时也要使得一切有情众生都能悟见各自本具的觉(佛)性。概括起来说,便是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就是“菩萨”。

159、“菩萨”之名如何得的?

答:菩萨,是由于实践了成佛之道而得名;成佛,是由于实践了菩萨之行而得果。菩萨道是成佛的正因,成佛是菩萨道的结果;要成佛,必须行菩萨道,行了菩萨道,必定成佛。

160、信佛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答:我们信佛学佛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自己也成为佛。但是佛的境界,是至高无上,至妙、好、大、刚、圆、明、实、真的,成佛的道路,也是非常艰巨而且漫长。一个人才最初信佛学佛,要经过漫长的时间过程,才能达到成佛的目的。佛虽然是难成的,终究是能成的,不过要付出努力的代价。这个代价,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的菩萨行或者菩萨道。不断地洗刷自己从无始以来就玷污了自性觉(佛)体的烦恼无明。自己的烦恼无明,也不断地帮助他人(众生)洗刷从无始以来就玷污了自性觉(佛)体的烦恼无明。自己洗刷烦恼无明,可以增长智能,用以自照,也用以照人,协助他人洗刷烦恼无明,可以增长自己的福德,用以自利,也用以利人。这就是智能与福德双修变成的菩萨之道,也就是逐段前进逐层向上的成佛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依空法师:54 心地功夫

依空法师:54 心地功夫

54心地功夫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参究自己的本来面目,忘记春秋的交替,不管浮世的变幻。森林中安静无声,时间仿佛凝聚在剎那,偶尔从远处传来鸟儿唧唧啾啾的鸣唱,为闇寂的山林带...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九讲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 第九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第九讲)好,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下面就是具体的展示极乐净土依报的庄严。这个“无有众苦,但受极...

流产坠胎婴灵要超度

流产坠胎婴灵要超度

为什么要超度婴灵?婴灵,或是人流、胎死腹中,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因爸爸妈妈没有协助为他做超度,魂魄无依,无法往生,弥留现世,发作无尽的怨气恨意,故此循着血缘的磁场密码找到亲人,羁绊作怪,形成...

劝诫家人反成仇,学佛明理得自由

劝诫家人反成仇,学佛明理得自由

最近农村开始丈量宅基地,阿同和阿敏夫妻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老屋因多年无人打理,院子长满了野草。面对荒凉的老屋,二人陷入了沉思,仅仅 30 多公里的路程,却好似咫尺天涯。梳理了一下纷乱的思绪,二人仿佛...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

第二十一回 卢庄求宿又遇因缘 糯米相贻治愈痼疾话说妙善大师等三众,见天色已经不早,前边又有高山阻路,其势来不及越过此山,幸离山数里处有个村庄,三众不免迳投村中来借宿,顺便化些斋饭来充饥。到了村中,见...

星云大师宽心:精神修持的好处

星云大师宽心:精神修持的好处

星云大师宽心:精神修持的好处时自在命自在;处自在心自在;物自在舍自在;周遍自在业自在;大小自在生自在;有无自在心自在;动静自在信自在;深浅自在愿自在;无碍自在法自在;不自在亦自在智自在。佛教不只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