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问: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如何把这句话落实在待人处世中一切时、一切处?

答:你要读《华严经》五十叁参,学习善财童子不见世间过,要明白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的过失,别人没有过失,宇宙之间决定没有过失。「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所有一切差别都是我自己的心造成的,当我觉得这个人好,就会喜欢他,贪心起来了;当我觉得那个人讨厌,瞋恚心就起来了,心在面对外境时分别好坏。但要明白自己的真心本来是没有这些的。

这个道理现在已被科学证明了,一切众生,也就是动物、植物、矿物是一不是二,全体皆是法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法性没有好丑,法性是平等的。但人的意念会改变它们的好坏,这在江本胜的实验当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你用善的意念对水,水的反应是善的,是美的。用恶的意念对它,它的反应是恶的,是不好的。矿物、植物、动物也不例外。由此可知,面对恶人,你以善心对待他,他回报你好;面对好人,你以恶心对待他,他回报你不好。

故不见世间过,不是要我们不知道世间过,而是自己清楚是非善恶,但是心裡头从来不起一个念头,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心要像镜子一样,能够清楚、明白的照到外面,但镜子本身没动,如如不动。

你的心就不会被外面的境界影响,你的心就能清净,面对境界也清净,你就有法乐,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境随心转,这是修行人。

凡夫是心随境转,带来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苦痛,这是自作自受,于人无干。总之,随外面境界动摇就错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首愚法师出家及宏法记略

首愚法师出家及宏法记略

我们在两年前有缘与陕西省韩城市庆善寺管委会筹建处主任、台湾十方禅林主持、方丈释首愚相见,心中甚是欢喜 。见面后言语沟通并不多就被大和尚的般若智慧而折服!随后又有几次在不同省市邂逅相遇,多次交流了各自...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农民父亲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农民父亲

农民父亲他来自农村,学的是医学专业,上了几年学,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他上没了。医院不好进,没钱也没关系的他,混了几年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卫生员。一辈子土里刨食、对他寄着太多希望的老父亲为此很着急,从百...

禅师为何拒绝三次

禅师为何拒绝三次

故事发生于禅师居住山科地藏寺这时。 某日,禅师吩咐他的侍者上京买一批上等的纸材。这位侍者向来被称许具有“子贡之资材”,可见是个相当聪敏伶俐之人。众所周知,子贡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人之一,不仅才智陪聪敏...

父母是家中的活菩萨

父母是家中的活菩萨

杨甫,是安徽省太和县人,从小父母就十分疼爱他,供他念书、吃穿一切。但是,他进城考试却没考中,出外做生意也没赚钱,想要娶个妻子,也没有合意的对象,但是,他的父母仍然认为很安心,因为杨甫总算平平安安的,...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1.迦叶的故事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1.迦叶的故事

21.迦叶的故事舍卫城中,有一个很和睦的婆罗门家庭。后来,婆罗门的女儿偷尝禁果,与邻家的小伙子发生关系而怀孕。当婆罗门发现后十分愤怒,一气之下就把女儿赶出家门。这位怀着身孕的女孩求助邻家,而邻家的小...

学佛者是不是必需吃素?

学佛者是不是必需吃素?

圣严法师曾讲过,素食(素食食品)是佛教鼓励的事,但并不要求所有学佛的人一定要吃素。因为学佛的人吃素是出於慈悲,而慈悲又以五戒中的第一条戒“不杀生"为根本。所以学佛的人如能吃素,那是最好的事,但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