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清净微妙 出污泥而不染──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清净微妙.出污泥而不染(上)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诗人的眼里有着高雅的君子品质,「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展开合任天真」;据佛经上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而净土的莲花则千瓣以上。由于莲花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之涵义,喻意由烦恼恼而至清净;亦以之形容如来德性的清净微妙,如《中阿含经》卷二十三《青白莲华喻经》中,以莲花生于水中而不着于水,来比喻如来出现于世间而不着世间:「犹如青莲花、红赤白莲花,水生水长,出水上不着水,如是如来世间生世间长,出世间行不着世间法。」

因此莲花,可以说是佛教的象征,经中常以之来譬喻:

如《分别功德论》卷四中,佛陀告诉阿难:「如我今日,皮身清净无过于我,犹如莲花不着泥水。」在《中阿含经》卷三十五中,形容佛陀:「如诸水花中,青莲花第一。」又《中阿含经》卷二十三中说:「佛陀的心如莲花,出于世法而不染世法。」又《文殊师利净律经·道门品》中说:「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犹如日明不与冥合,亦如莲花不为泥尘之所玷污。」

而经中更以白莲花的稀有来比喻佛陀出世的难值难遇。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二中说,世尊如白莲花,堪能运载一切众生。……是时世尊,舒金色手,如莲花开。又说如来出世,难得值遇,如优昙钵罗花。

此外,也有以莲花为经名,来比喻法门清净、无染、庄严,如《妙法莲华经》、《悲华经》。而《华严经》、《梵网经》等经中,更有「莲华藏世界」之说。

密教也以八叶莲花为胎藏界曼茶罗的中台;以莲花表示众生本有之心莲。密教胎藏界三部是指佛部、莲华部、金刚部。「莲华部」略称「莲部」,代表众生本具清净之菩提心,又表示如来大悲三昧之德。众生本存自性清净之心,虽然在六道四生、迷妄无明界等生死污泥中流转,但其本有之清净菩提心仍然不被染垢,就如同莲花之出污泥而不染,所以称为莲华部。

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叶可欣赏;莲子除了可食用外,又可继续生长,栽培出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而《摄大乘论释》卷十五中,则以莲花的香、净、柔软、可爱四种特德,比喻法界真如的常、乐、我、净四德。这些都是莲花所表征的美德。

以莲花比喻佛陀妙德

由于莲花富有深刻的意涵,而且具备种种清净、柔软的特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花,所以经典中几乎处处都可以见到以莲花来比喻佛陀的相好,与诸佛菩萨的种种妙德。

如《佛说萍沙王五愿经》中就以珍贵的千叶金色莲花来比喻佛陀。

当时王舍城的国王萍沙王,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佛弟子,对佛陀无比的尊崇与敬仰,所以常发五种愿望:一者愿我年少为王,二者令我国中有佛,三者使我出入常往来佛所,四者常听佛说经,五者闻经心疾开解,得须陀洹道。

由于萍沙王非常真心诚意,后来这五种愿望都实现了。有一天,好友邻国的弗迦沙王送了一朵千叶的金色莲花给他,他就回了一封信说:「如果你是要送我奇珍异宝,那就不用劳烦了,因我国中金银珍宝甚多,不用再作增添,现今我国中出生了一株珍贵的人花,号为佛陀,身紫磨金色,具有三十二种相好。」

佛陀的「相好光明」本来是世间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唯有清净的莲花可作譬喻,故经典中常以莲花来形容,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一、《大智度论》卷一中,描写佛身微妙真金色,其光普照似金山,清净柔软如莲花。

其它经典中,亦常以莲花来比喻如来的三十二种相好,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中说,如来的舌相广长极柔软,譬如红莲出水中,而《华严随流演义钞》卷四十九中说,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而在《大宝积经》卷一百零九中则说,如来世尊面貌容色,就如同清晨开敷的莲花,端严美好,光明显耀,微笑熙怡。

此外,亦常以青莲花花办的形状及颜色,来比喻佛眼,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一中说:佛陀目如广大青莲花叶,眉间毫相如秋满月。

经中也以白莲花的稀有来比喻佛陀出世的难值难遇。如《福盖正行所集经》卷二中说,世尊如白莲花,堪能运载一切众生。……是时世尊,舒金色手,如莲花开,又说如来出世,难得值遇,如优昙钵罗花。

莲花柔润的特性,又是「和平」的象征,所以在古代印度的时候,两国国王互赠莲花,就是表示和平相交,善意友好;如《大智度论》卷十中说明诸佛平等,但互以莲花供养亦是随顺此意:「问曰:『诸佛力等,更不求信,何故以花为信?』答曰:『随世间法行故;如二国王力势虽同,亦相赠遗。复次,示善软心故,以花为信。』」

清净微妙.出污泥而不染(下)

──莲花在佛教中的意义

以莲花比喻菩萨善法

除了形容佛陀的相好之外,经中也以莲花来比喻菩萨所行之善法,如:《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中说:「然诸菩萨于诸世法,不为爱恚所涂染故,如红莲华。」这是说,菩萨于世间种种善恶之法都不染着,不会被爱欲、瞋恚所垢染,就如同红莲花一样。

《大宝积经》卷十四中说:「贤王菩萨……在于大众若如师子,不倚俗法;犹如莲花不着尘水,无所憎爱心。」菩萨在大众中如同狮子般勇猛无畏,不倚靠世俗之法,如同莲花不染着尘劳之水,无有憎恨爱欲之心。

而在《摩诃行宝严经》中则说:就如同陆地不会出生莲花,菩萨也如是,不从无为法中出生佛法。譬如充满淤泥的水,则会出生杂莲花,菩萨也如是,从恶性众生的烦恼结缚之中,才会出生佛法。

还有在《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就记载,以莲花比喻菩萨所修持的十种善法:

1.远离染污:就如同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着,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一切外境,而不生起贪爱执着,虽然处于五种浊恶的生死瀑流,也无所染着。

2.不与恶俱:如莲花,虽然只是一点微滴之水也不会停留在花上,菩萨修行也是如此,在修行时,灭除种种恶业,生起各种善业,一心守护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而不与微小的恶念共俱。

3.戒香充满:就如同莲花妙香广布,远近皆能闻之。菩萨修行也是如此,坚守一切戒律而无所毁犯,由于戒行能灭除身口之恶业,如同香能除去粪秽的臭气。

4.本体清净:譬如莲花虽然处于污泥中,但是自然洁净而无染着,菩萨虽然处于五浊恶世之中,但由于持戒的缘故,得使身心清净无有染着。

5.面相熙怡:譬如莲花开敷时,能使一切见者都心生喜悦。菩萨的心也是如此,常安住禅悦,诸相圆满,使见者都能心生欢喜

6.柔软不涩:譬如莲花体性柔软润泽,菩萨修习慈善之行,也是如此,虽然行于善法却无所滞碍,所以体常清净,柔软细妙而不粗涩。

7.见者皆吉:譬如莲花芬馥美妙,使见者及梦见者皆吉祥。就如同菩萨的善行成就,身相庄严美好,使见者皆能获致吉祥。

8.开敷具足:譬如莲花开敷,花果具足。菩萨修行也是如此,智慧福德庄严具足。

9.成熟清净:譬如莲花成熟,如果有人眼见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亦得清净。就如同菩萨妙果圆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见闻者,皆得六根清净。

10.生已有想:譬如莲花初生时,虽然尚未见到花朵,但是众人都已经生起有莲花之想。就如同菩萨初生时,一切天人都喜悦意乐护持,因为了知菩萨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

另外,《阿弥陀经》中说:「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有地,……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经中的莲花,有白有青有黄有赤,不同颜色具有不同意义,如白色代表「深」;青色是「善」;赤色是「觉」。天上的莲花,能随缘开合,视需要而开花,让众心喜悦,既是空却又是有,其实都在乎一心,所以称之为「妙莲华」。

可见在佛教中,莲花意涵丰富且几乎无处不在。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均坐在莲花宝座之上。其余的菩萨或手执莲花,或脚踏莲花,或手示莲花;而佛国称莲花国,佛庙称莲刹,佛眼称莲眼,出家人的袈裟亦称莲花衣,而佛弟子们以「莲友」相称;法师讲经说法时「口吐莲花」等等。

于是莲花深为修行人与学佛者所喜爱。尤其是净土宗以精诚修行、一心念佛即可往生西方净土,而且有「三辈九品」;莲花成了念佛人的化身,所谓「一声念佛莲花生,一朵莲花生净土」,又谓「九品莲花为父母,不退菩萨为伴侣」,莲花表示清净解脱与觉悟;含苞待放的莲花喻众生含藏觉悟心,初开的莲花喻众生初发觉悟心,而盛开的莲花因其「华实齐生」、「华果同时」,表示已修成正果──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在天上或人间都是至高无上、无可比拟的。(全文完)

写于西方寺《妙法莲华经》念诵法会圆满之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夏天到了,如何防蚊虫叮咬呢?

夏天到了,如何防蚊虫叮咬呢?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汗液里的乳酸以及香水、发油和除臭剂等散发出的芳香气味,都受蚊子“青睐”。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农业部化学专家乌尔里克·伯尼尔等人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了解人体皮肤表...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善耕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善耕

过去,佛陀在拘萨罗国度化众生。一日,佛陀威仪庠序,着衣持钵,前往一那罗聚落乞食,心想:今天时间尚早,可以先到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煮食的地方。这时正在努力耕田的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远远地就看到世尊的身...

赵薇吃素身材好(图文)

赵薇吃素身材好(图文)

在今年一次采访里记者问赵薇:发现你瘦了好多,是因为吃素吗?为什么想开始吃素呢?赵薇:主要之前一直在拍戏,比较辛苦。但是和吃素也有关系吧。从今年开始,我开始慢慢地吃素,一开始吃锅边素,也就是配菜,比如...

婚姻遭遇危机 如何挽回婚姻

婚姻遭遇危机 如何挽回婚姻

婚姻中我们会面临困境,这个可能是来自内部也可能是来自外部,不管是哪一种都对我们的家庭造成很大的影响,婚姻遭遇危机要如何挽回婚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挽回婚姻的方法。挽回婚姻要提升自己当意识到自己的吸引力...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佛教圣众因缘集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

十一、毁谤口业 现受惨报诗曰:仇其离谤圣贤人,屡谏无听反倍;捷感恶疮头至足,即时堕狱苦难陈。释迦世尊的十六位大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与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是最好的朋友,通常都结伴在一起游化...

星云大师:佛弟子宁舍生命也不能做的四件事

星云大师:佛弟子宁舍生命也不能做的四件事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舍身命,不犯净戒。──《大宝积经》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何以见得呢?一个人平常都是‘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