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佛教中需知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1、合十

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仪之一。

除了碰到人能够合十表现问候、打呼唤之外,假如经由法师身旁、或穿梭大殿佛前,也能够合十的姿态,稍稍欠身经由,表现本人的礼貌与尊崇。此外,咱们写信时,用“某某人合十”作为信末署名,也是一种表白谦逊、恭谨情意的好法子。

2、操手

当咱们凝听长者大德说话时,也能够双手合十表现恭敬。假如说话的时间较长。则能够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态,这样也能让人摄心,不会散漫没精神。

详细法子为:双掌平放,手心朝上,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置于腹部前方。双手高度要适中,约为肚脐上方一寸,否则太高予人紧张严肃之感,太低又显得很没精神。双手不要贴紧腹部,否则看起来会很不天然。

3、顶礼

向佛、菩萨或上座行此礼。双膝跪下,头顶叩地,舒两掌过额承空,以示头触佛足,恭敬至诚,就是俗话说的“心服口服”。

4、问讯

佛教徒素日在正式场所见到师父或长者大德,能够心服口服行跪拜礼,但假如师父正在行走,或在吃饭、讲话、演说时,则能够用问讯的方法代替,同样能表白忠厚的情意。

首先忠厚地合起双掌,眼力瞩目中指指尖。而后向下哈腰约九十度,当要直起身子来时,合十的双手也同时变换姿态。以左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盖住右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大拇指指尖微微相接触,食指尖也微微相接触,食指与大拇指刚好略呈三角形状。此时,双手的姿态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就犹如向佛菩萨供花一般,充满了恭敬祥和。双手维持这个姿态经由胸前,不时举高到眉心(但不触到额头),这也表现把佛菩萨供到顶上,有着忠厚、恭敬而谦逊的立场。随后再微微将手放下,到胸前回复合十姿态,而后放下双掌。

5、功课

在寺庙里,僧尼天天的选修课为朝暮课诵,又名早课、晚课。一般,寺庙在早上4时就打催起板(起床号召),僧尼盥洗完毕,齐集在大雄宝殿,恭行礼佛,听候大钟大鼓完毕声,群众齐诵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晚课在下昼4时左右,僧尼齐诵《阿弥陀经》或念《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以及蒙山施食等。

6、过堂

僧尼吃饭都要过堂,早上、中午到“五观堂”或“斋堂”用食。五观之意为: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本人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发生贪食甘旨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在过堂时,住持和尚坐在堂中的法座上,僧众在两边就座。饮食之前,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梆)和云彩型铁板(云板)。梆是吃饭号召,又叫长鱼。鱼日夜均不合眼,隐喻佛徒修行也应精勤不息,夜以继日。吃饭两头,假如需要添饭菜,应将空碗送到桌边,由斋堂服务员添,不可出声叫嚷,碗筷应摆在桌边放齐。如住持和尚的筷子搁在碗边上,表现他要对群众讲话;筷子放平,即不准备讲话。过来,大寺庙因僧众较多,多用“过堂”局势吃饭,并施行分食制。如今一般小庙,人数不多,多驳回四菜一汤共食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诸佛为菩萨天人地狱等不同众生授记,放光过程是有区别的!

诸佛为菩萨天人地狱等不同众生授记,放光过程是有区别的!

云龙居士,2011  尔时,世尊为乞食故入王舍城,既得食已将还所止。时,有无量千众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牟呼洛伽,及无量千人与非人,又有无量拘胝那庾多百千众生,随从佛后。尔时...

我要努力接引更多的众生来学佛修行,享受真正的福乐

我要努力接引更多的众生来学佛修行,享受真正的福乐

给自己辛辛苦苦寻找墓地,死后能享受到什么?前两天回家和父母一起去地里摘柿子,途经一块地的时候,母亲说:“这就是你婶子家花三千块钱买的墓地。”“那两棵柏树长得挺好,这块地他们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吧?”我望...

第一次辟谷一定要了解的辟谷知识

第一次辟谷一定要了解的辟谷知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开始注重起养生。关于辟谷,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它原先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传入民间后就渐渐变成了一种养生方法。辟谷可以清理毒素、调理肺腑、延缓衰老,不少明星名人就在坚持...

如何挽回一个男人的心 90%的女人都用的方法

如何挽回一个男人的心 90%的女人都用的方法

中国的男人是内敛的,是更多沉默的,真的是这样的吗?女人像水一样温柔,男人像山一样伟岸。女人多变,而男人基本上很少变化,那女人如何挽回一个男人的心呢?下面就和你分享90%的女人都用的方法。1、男人觉得...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

佛陀教你不生气:快乐和不快乐

佛陀教你不生气:快乐和不快乐

快乐和不快乐如今,很多身外之物成为绝大多数人追求的快乐,诸如哗啦哗啦作响的钞票、一手遮天的权势,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等,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普遍认为快乐是存在于外在物质上的,于是我们盲目而冲动地贪恋身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