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宝及法界有情。吃饭时应当提起正念,食存五观: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算思量我们所吃的食物,从种植、耕耘、收获、加工,其中饱含了农夫的血汗,粒粒皆辛苦。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检讨自己的德行有无亏缺,是否堪受供养。当自策自励,不懈怠一日,不妄食一餐。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对美食不起贪心,对劣食不生嗔心,以平等心待之。众生的过患,以贪为根本,如果没有贪心,则诸患不生,修行之人,常念心中过患,使其远离过恶。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饮食就如良药一般,能治疗身体饥渴的疾病。车子有油才能发动,身体也是如此,吃饭只是为了维持体力,用功办道,不应在食物上起分别好恶之心。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要借假修真,少食容易饥饿,体衰力弱,难成道业;但是如果贪多,也容易产生各种疾病。所以必须饮食适量才能资身修道。

吃一顿饭要把它与佛法结合在一起,能如此,即使硬如钢铁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化。因此,佛门中过堂有一语:“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常存惭愧心,莫失正念,不说人我是非,散心杂话。思量食物的来之不易与众生的苦痛艰辛,产生感恩心、慈悲心、出离心菩提心,一边受食,一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名号。

佛教的修行让人们通过了解自己来改善自己,与正念觉知是分不开的。因此修行人要努力提起正念并保持觉知,时时念佛。然而普通人由于观照力微弱,经常忘失正念,过堂仪轨就是正念修行的增上缘。要使行为符合这套仪轨的各方面细节,并在沉默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必须集中精神,随时觉知自己在做什么和想什么。吃饭时不具备正念,心不在焉,妄想连篇,就是随着贪嗔痴在流转。修因感果如种田,水养禾苗,如智水润心田,能念念在道,则处处都是道场。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闻,就要努力修行、念佛,勿空过时日。

只要学会在吃东西时真正地提起正念,默念佛号,一定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和感恩,真正吃得身心欢喜健康。那时候,也许你会忽然理解弘一大师所说的“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既不为喜欢的饮食而贪心,也不为不喜欢的饮食而厌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收藏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

药师坛城收藏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

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弘一大师手绘“108罗汉”图弘一大师  弘一法师(1880年-1942年)俗名李叔同,...

宣化上人:什么叫「属阳」「属阴」

宣化上人:什么叫「属阳」「属阴」

什麽叫「属阳的」呢?你常常生一种欢喜心,真正自性里边的欢喜,不是在表面上哈哈哈那麽欢喜;自性里边非常快乐,这是属阳。你自性里边若常常愁闷,一天到晚忧愁烦恼,苦苦恼恼的,这就属阴。属阴,这鬼就会找来。...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

鸠摩罗什 (传法东土 关河大师)龟兹国又迎来了一个平静的黄昏。国师官邸内,却出人意料地爆发出一场争吵,这对恩爱夫妻究竟怎么回事呢?你为什么非要出家,去过冷清的寺院生活?究竟为什么?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让阳光照进心灵之门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让阳光照进心灵之门

让阳光照进心灵之门在一座寺庙里有一间阁楼,由于窗户整天密闭着,年久失修,厚厚的布和满是灰尘的窗户遮住了阳光,整个屋子看起来十分阴暗。一天,两个寺庙里的小和尚看着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应该让阳光照进屋子...

念佛感应:观世音菩萨为我消业障

念佛感应:观世音菩萨为我消业障

自从皈依以后,我基本上是不间断的念佛持咒,打坐修行。刚开始会有很多障碍,像是腿麻、疼,脑子里妄念不断,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情况就慢慢好转了,最让我难忘的是前几天经历的一件事,更让我坚定了修行的信心。...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人与驼情义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人与驼情义

人与驼情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马文秋,只身穿越了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一路拍摄环保图片,此行没有同路人,唯一的伙伴是布鲁格一匹体高2.5米的大骆驼。布鲁格身手不凡,历经风风雨雨,征程已过上万公里,安全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