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骑鬼装神

骑鬼装神

从前,有一个僧人被逐出僧团,一路哭哭啼啼,长吁短叹。一会儿,路上来了一个鬼。它刚好也是因为犯法,被毗沙门天王赶出来。鬼见和尚如此悲凄,奇怪地问:

你怎么边走边哭呢?

僧人向鬼吐露实情:

我因为触犯戒律,受到同伴的排斥,所有的施主也断绝了供养,恶名昭著,远近皆知,穷途没落,所以才这样悲叹。

鬼听了对他说:我的情况跟你差不多,你不用发愁了。咱俩合作,还怕没有活路。你不妨借用我的力量,帮你消除恶名,得到供养。你可以站在我的左肩上,我会挑著你在空中漫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只会看你,而不看到我。这样一来,你的信誉会立刻恢复。不过,我也有个条件,你得到供养,可要先献给我。

他们就这样约定了。鬼马上挑著和尚,到他原先的部落上空漫步。

部落的村民看见和尚有如此法术,无不惊奇,纷纷指责原先他的同伴们不近情理,骂他们排斥得道高僧。村民们一起前往寺庙,呵斥那些僧众,要他们迎接这个和尚回寺庙安居。结果,他总算巧妙地获得供养了。

有一天,鬼按照惯例挑着他游行空中,不料,路上遇到毗沙门天王等眷属。鬼在惊吓之余,赶紧丢掉肩膀上的和尚,拼命逃窜,可怜的和尚当即坠地而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佛法解冤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佛法解冤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唐朝贞观三年,有一天,安仁在路上偶然遇...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3 布施供养

法增法师:基本佛法 3 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克服悭...

净土法门法语: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点福,那点善,全从口里漏失了,怎么从口业漏失了?

净土法门法语: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点福,那点善,全从口里漏失了,怎么从口业漏失了?

1 《无量寿经》一开端,佛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个道理很深。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批评人、随意批评人,殊不知这是最大的过失,你每天诵经念佛,所修的那一点福、那一点善,全都从口里头流出去了...

今天的夕阳格外漂亮,我赶快拿出手机拍照,可是……

今天的夕阳格外漂亮,我赶快拿出手机拍照,可是……

中秋后的一个傍晚,我和孩子来到了房顶玩耍。“妈妈快看,太阳好漂亮啊!”女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指着西边快要落山的夕阳惊喜地说。“是呀,太阳真的好漂亮!咱们来给太阳拍个照吧。”我兴奋地说。“好啊好啊!”...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第三十三回 拜婆珊婆演底主夜神迦毗罗城,是佛的诞生地,很多佛都在那里诞生。所以那里日夜有善神守护。虽然人们行善,但是人总是苦,有忧悲苦恼,还是需要善神的守护。婆珊婆演底是过去无量劫前,一切法雷音王佛...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 第七章 欲望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 第七章 欲望

1我们也许知道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他这一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没有对自己欲望的觉知和醒悟,人的一生就只是在欲望这个狱卒不断驱使和鞭打下的终身苦役。2如果一个事物欠缺质量,那么它就会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