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乞丐可怜?他的“结局”许多人想不到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清朝时有一个乞丐,住在松江的一所破屋,每日面向市门专注诵《心经》。如果有人给他钱,就礼貌道谢;如果有人呵斥,他也毫不介意。只要讨足一日糠菜窝头之需,就关上门清净念佛。

当时的布政使蔡西斋,想出些银钱,帮他修缮破屋子,这乞丐却不接受。说:“我担心过于去计较衣食房屋,会影响我的修行,动摇我往生西方净土的愿心,使我执著于身外之物而不得清净。我愿以这些钱和粮替你去供僧修福。”

于是就用这些钱去东禅寺供斋,供完仍然回到破屋中念佛如常。至嘉庆年间,此乞丐无疾坐化。

世间上的人总以为这个乞丐很可怜,却不知道这个乞丐的内心清净无为之乐,是一生为财富和虚荣所累的人所不及的。更重要的是,他往生到佛国了,不再遭受六道轮回之苦了。

还有一些人看了这个故事,可能就认为:哎呀!那我就念佛,多简单啦!一念就往生了,什么都不用学了,什么都不做了。还有人说,每天念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实在是偏面,太邪知邪见,太错误了!

首先,该文中东门乞丐忍辱修行,喜怒不执,更不留恋尘世享乐,布政使蔡西斋要出钱粮,为他修缮破屋,他不仅拒而不受,而且还拿去供僧修福。这样的虔心念佛,实在修行,所以当因缘成熟时,无疾坐化往生。而纵观现在社会上很多学佛修行人,不论贫富,都还在贪嗔痴中计较不休,执着于名缰利锁,没有的想有,有了的想要更多,更对佛法的正知正见不甚了解,他们所谓的学佛,只是在修徒劳之行,走形式过场而已,哪谈得上解脱成就?

不错,南无阿弥陀佛是说了,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念佛,都要把念佛的人接到极乐世界去。南无阿弥陀佛的话从来没有妄语,因为衪是佛陀,妄语就不是佛陀了。要知道,佛陀讲的“一心不乱”这几个字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所谓“一心不乱”,不是念一声有几种心念。并且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谈何容易!临命终时地水火风四大分解,八苦交加难受,多少人在临命终时痛苦万状,挣扎呻吟,当然心念就会乱的。我们也见到过很多临命终时心念乱了,不能往生的人非常之痛苦啊!一生念佛,到最后要断气的时候,他挣扎啦、叫唤啊,悲惨的呼救声,这样他早都心乱了,这个乱,不是你说提起正念它就能定住的,这要功夫啊,要我们平常的定力啊,定力来于修行,如果失去了日常的修行,就没有定力可言。

再者,如果只念佛就能百分之百去极乐世界的话,佛陀就不会说要修六度万行、修十善、四无量心、菩提心,佛陀就不会制定那么多戒律来约戒大家。当我们的业力来时,就会昏沉、掉举、散乱甚至睡眠,做不到一心不乱的。你做不到一心不乱,这不能怪南无阿弥陀佛不来接你。南无羌佛在《藉心经说真谛》中说法: “如果说你是忤逆不孝、尽做坏事,整天念十万遍阿弥陀佛,最后还得遭恶报而亡,不得解脱。如果说你是一个大孝子,勤修十善,念佛虽然很少,那么你的善因积聚,到临命终时,念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如来也得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

该文中乞丐也念佛,但是,如果不是他在生活中依教奉行,不贪不嗔不痴,更懂得供养三宝,三业相应,虔心念佛,所以才会一当因缘成熟之际,得以坐化成就。所以,只念佛而不修正自己的行,是不会有法缘成熟之机的,我们必须用真修实行,学到真正的佛法,这样相结合,才能成就。

撰文:心静梦舒

编辑:凡世尘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4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49」“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继续分享显密高僧大德盛赞药师法门!圣聪大师,以心安和尚所书之本,刻板流通,欲令受持者发起正信。祈简明以告之,又此经系唐...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七集)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七集)

太上感应篇  (第十七集)  1999/6/4  香港  档名:19-012-0017诸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看第九句,《感应篇》第九句:【算尽则死。】这四个字。这一句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天地有司...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利益?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利益?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利益? 问:在做功德回向时,应该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孩子考试顺利。请问大恩上师,应该如何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益处呢? 达真堪布答:能够...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智悲佛网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智悲佛网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西藏,民众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同特征,它既是精神的,又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西藏的佛教信众会在各自的生活中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进行宗教活动...

求欲经

求欲经

求欲经 西晋沙门法炬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婆只尸收摩林鼻量鹿野苑中。彼时尊者舍利弗告诸比丘。诸贤。世间有四种人现可知。云何为四。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彼内有求欲。不知如真。此诸贤。或有人内有求欲...

只有不断地迈出这一步,才能不断种下善因种子

只有不断地迈出这一步,才能不断种下善因种子

一个深秋的下午,秋风伴着夕阳,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进小区大门,迎面便是一栋两层的物业楼,在物业楼的四周环绕着一圈人工湖,人工湖中的水很浅,因为天气日益寒冷,物业为防止冬天冻坏人工湖中的喷水设施,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