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较的人生,天更广,路更宽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里写到:“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是的,人生短短数十载,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这一刻的时间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因此,能不计较的,就别再计较,也别挂碍。

(一)计较得少一点,心也会轻松一点

延寿禅师《宗镜录》有云:“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念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

太多的计较与追逐,会让我们陷入一个又一个烦恼的漩涡,打下一个又一个轮回结,在六道苦海里煎熬,求出无期,最终感受到的是无尽的痛苦。

所以我们千万别被“计较”蒙蔽了心智。功名利禄、财富权势,其实不过是过眼云烟,都会无常变幻。人终归是两手空空而去,何不让自己的心看开、放下呢?

追求一辈子,未必会得到什么,受尽苦难,再回首曾经历的一切,无非浮云归去来,心中纵有懊悔,但亦不能重新再来一次。

(二)放下纠结,不为难自己,转而柳暗花明

每个人都会有心结,都会有想不明白的事情。当我忆及过去,事业失败,借贷出去的款项无法收回时,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我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纠结痛苦,寝食难安。负面情绪为难了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亲人、朋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佛门,学习了佛法,恭闻到南无羌佛亲说的法音,也恭读到《藉心经说真谛》《解脱大手印》《什么叫修行》等佛书,我懂得了原来一切都是因果。我所承受的一切,都是过去之因果业报之感,和现在之新因业报所显。

不再纠结度日,放下包袱,珍惜时间,过好当下每一分钟,并满怀深情地活着。要做一个合格的学佛修行人,与佛菩萨三业相应,认真理解和体悟佛陀所讲的法义,在实际生活中去修正自己的行为,利益众生,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希望今生能转换因果,早得解脱。

执着成伤,一念成魔。没有什么过不去的高山,只有自己想明白了,才能过好每一天。不要妄想去征服谁,去改变谁,要改变的是自己,自觉才能觉他。

学佛两年了,最开心的是,我和先生学佛不久,74 岁的母亲也皈依了佛门,拜圣僧为师。学佛后,母亲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她无比感恩圣僧师父,脖子上整天挂着师父的像。母亲虽饱经沧桑,但和蔼可亲,乐观豁达,是大家口中的“郝妈妈”。疫情期间,母亲还捧着鲜花供佛,并诚恳为众生祈祷祝福。

现在我们家成了佛化的大家庭,彼此间交流修行心得,每天沉浸在快乐的氛围里。

(三)境由心转,勇于走出烦恼区

生活是由无数的琐碎小事堆积而成,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生存,更需要宽阔的胸襟去面对各种不顺遂。

心气小的人,也许会因为买早餐与旁人的一次碰撞,豆浆撒在了衣服上而感到十分气愤,这种心情持续一整天,上班效率都降低了。

与人碰撞之后,无论谁对谁错,先诚恳地说声抱歉,学会忍辱,豆浆撒了,再去买一杯,亦或者去吃点别的早餐犒劳自己。当我们放下这些所谓的执着,即可走出烦恼区时,生活便能处处开出娇美的花朵。

不同的人,看到同一事物,理解不一。当你觉得过不去,一直陷在困境中的时候,不妨换位思考,让执念释怀,这就在放过自己。

林清玄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

别让负面的情绪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别让自己困在人生的低谷中走不出来。困住你的,永远不是某些事或某些人,而是你自己的执念。不计较,不执着,人生的道路便会随之广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绵羊养大的狮子

绵羊养大的狮子

绵羊养大的狮子有一天,在狮妈妈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狮子独自在森林里玩。玩着玩着,它的注意力就渐渐被其他东西吸引了。它认为自己可以稍稍走远一点,看看家以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不知不觉中,它已经走得很远,找...

星云法师:格局与破格

星云法师:格局与破格

格局是说一个东西的大小和样式,一般指建筑物的结构和格式,例如金銮殿就是皇家的格局。一般说来,房子的建筑有长形、圆形、不规则形;而一个有规模的建筑,必须要方正,因为方正才有气派,方正才能见出其雄伟的气...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共生--秋鹭与犁牛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共生--秋鹭与犁牛

共生--秋鹭与犁牛在一处风景如画的山坡,有一对老朋友正互相如鱼得水般的谈天及共进午餐。不远处,另对老朋友,也时时相互呼应:喂!朋友吃饱了吗?干净了吗?舒服多了吗?嗯!谢谢!多亏您们帮忙,不然也没有一...

怎样才算一个素食主义者?

怎样才算一个素食主义者?

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称为素食主义者。素食主义者有很多种,如自由式(偶尔犯规也没关系)和苦行式(严格遵守,蛋、奶、黄油、奶酪也绝不吃)等等。而成为素食主义者的原因有两种:1.宗...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黄念祖居士: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7 从《金刚经》到《无量寿经》之第七讲 作为最后一讲,从《金刚经》我们完全谈到《无量寿经》了,今天所要讲的是《无量寿经》的宗要,即它的宗旨、要领。 《无量...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临济禅师法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临济禅师法语

师示众云:今日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只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的路。如山僧指示人处,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