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牛

某天在恭读「入法门论」时,内容提及到何谓忍辱。书上记着说:「忍辱者,逆我者不怒,恨我者不愤,气我者不恼,辱我者不恨。任其外境浊浪涛天,虐涛狂澜,我忍辱者,必泰然处之,无挠于心,无恼于己。」

有一故事记载着,有一水牛在旷野中,游行吃草,畅饮耆泉水,身体肥壮,毛色美好。有一猕猴,住道边树上,心怀嫉妒,就扬掷瓦石,轻慢毁辱。水牛默默而受。不予报复,速迳行而去。更有一黑牛,寻从后来,猕猴见了,野性依旧,亦复骂詈,掷石不辍。黑牛效法水牛,不予计较,忍辱不以为恨。或问两牛,何以默声如此?答道:「彼轻视辱毁我们,必会加施他人;他人当还报,彼必得祸患。」不久,有谙梵志来,时猕猴亦复毁辱,以为好玩。诸梵志立即捕捉踏杀牠。有比丘颂言:「罪恶不腐朽,殃熟乃遭患;罪恶今已满,诸殃不坏烂。」(取录自明伦电子丛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也能够看到一些人,因为一时之不快或瞋恨之心,驱使他们为其口舌之争更继以动武。近之,我们何况又不时跟自己亲爱的家人吵闹争骂?无论我们是否一位学佛的修行人,都应多修忍辱,多用一颗平和的心来善待和安忍他人,来避免一些无谓的争执。他人自作的恶业必有恶果现报,我们反之要可怜他们的无知。忍辱非易事,却是作为一个「好人」应要踏出的第一步。故圣云:「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我们必须努力修行,才能远离瞋恨之苦果,得到心中的寂静安宁。

笔者: 大头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从前,印度有一个大国叉尸罗国,国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个王子,各自统领一个小国。善住王子统领的国家最小,但国力稳固,百姓生活富裕。邻国有一个恶王叫做罗目侯,十分眼谗善住国的...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七佛圣号?南無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無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無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無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7大愿法师讲解妄语戒第四【佛告诸比丘,吾以种种呵妄语,赞叹不妄语者,乃至戏笑尚不应妄语,何况故妄语。】佛陀再“告诸比丘”,告诉、告诫诸比丘说:“你们要辗转教化在家信众,为他们...

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八)

百喻经--山羌偷官库衣喻(八)

山羌偷官库衣喻原文: 过去之世,有一山羌,偷王库物而远逃走。尔时国王遣人四出推寻,捕得将至王边,王即债其所得衣处。山羌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 王遣著衣,实非山羌本所有故,不知著之,应在手者著于...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第三十五讲 十月九日【狮子贤义疏】:此下是修道住位中不退还灭之相也。理事分别,未能摄持所有甚深差别,不具慧心故。欲令实慧出生,是令此修道之差别者也。颂云 修道指甚深 甚深空性等 甚深无增益 及损灭边...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海涛法师:家中有阴魂该怎么办? 问:有一个很困扰的问题,家里有一个阴魂,已经存在有十几年了,不管是念经回向超度它,或是请师父带他去寺庙修行,都没有效果。有时候在客厅,有时候在房间门口发出声音,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