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启蒙:第二十八课、译经与求法

第二十八课 译经与求法

佛经的原本,是用印度的文字写的;所以佛教传到中国,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译经。

从东汉明帝时,翻译《四十二章经 》开始;接着,如西晋时的竺法护 (译经 三百多卷),东晋的鸠摩罗什(译 了三百多卷),陈代的真谛(译了三百多卷),唐朝的玄奘(译了一千三百多卷),都有着惊人的译经 成绩。

译场里,集合了全国有学问的高僧。他们都集中全副精神 ,穷年累月,字斟句酌地在译经 ,态度非常严肃认真。所以译出的佛经,意义正确,文字优美,大家都喜欢读诵、研究。

初期译经 的,都是外国高僧,因为语言文字的隔膜,不能完全表达佛经的真义。於是中国的许多高僧,便发愤立志,亲自到印度去取经,然后带回来翻译宣传。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国求法的,是三国时候的朱士行,他到于阗国(现在新疆省的于阗县,还没有到印度),得了《大品般若经》九十章,寄回翻译。又有法显法师,在东晋时,从西域陆路 ,步行六年,才到印度,抄写了许多佛经,从锡兰乘船回国。途中遇着风浪,在大海中漂流了九十天,才漂到山东半岛上岸。从出国到回来,已经十五年了。最有名的,是唐朝的玄奘法师,他因为感到当时的佛经不完备,立志要到印度去研究。自己一个人,冒犯政府的法令,偷偷出国;途中经过许多危险,才到了印度,在国外十七年,造就了最好的学绩。一次,在全印度的大辩论会中,表现 了无敌的学识,没有休息过,直到去世前的一月才停笔。他一共翻译 了一千三百多卷佛经,是古今留学生中间,成绩最好的一个。

像这样的求法者,前后七八百年间,有过将近二百个人。他们为了要到印度去求佛经,把生死置之度外:通过几千里长的大沙漠;翻过几万丈高的大雪山。多少人在路上饿死冻死病死,但是前仆后继的,大家还是勇往直前,毫不畏缩。这种牺 牲 一切以求真理的精神 ,实在太伟大了!

问答

1。佛教到中国的第一件重要事情是什么?为什么这件事情那么重要?

2。试列举出几译经的代表者。

3。译经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4。试述中国译经的起讫期间,译者的人数,所译佛经的卷数?

5。中国大德 为什么原因要到印度求法?

6。第一个出国求法的是谁?什么时代人?成绩如何?

7。合起书本,简单口述法显与玄奘二人求法的经过。

8。求法者有着什么样的精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六:古镜茶坊

禅宗公案与自我赏析六:古镜茶坊

公案原文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茶坊,因为口渴,就顺道进去,想喝杯茶小憩一下。店主一看是位云水僧,就热情招呼道:“禅师!辛苦了吧?喝茶吗?”有道禅师用平淡眼光看了一下店主,点了一下头。店主似乎...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二十四章 相信轮回的理由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二十四章 相信轮回的理由

世间诸有情,皆随业力转;业为其眷属,业为其伴侣;随业而往生,不定如轮转;或处天人中,或居四恶趣。《本事经》我们如何相信轮回?在轮回这个问题上,佛陀是我们最高的权威。在最初觉悟之夜的第一时,佛陀开发了...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

民间就有“宁吃开胃菜,不吃皱眉饭”的民谚。其实情绪和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体的消化功能。所以,中医强调吃饭的时候要心情愉悦,这样才能保证规律的饮食和营养的摄入。我们经...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山水画家变成真正的驴画家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四处打听,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 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

来自“人间天堂”阁骨岛的人生遐想

来自“人间天堂”阁骨岛的人生遐想

春节期间,女儿就策划好,一家人“自由行”去泰国度假。主要目的地——阁骨岛。那时济南尚有早春的料峭寒意,可到了曼谷,步出机场大厅时,迎面而来的则是阵阵热浪,顷刻间感受到了热带旱季的气候。我们计划在曼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八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三十八卷

第三十八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一百零八面最后一行当中看起:  【自归大护田。植种不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