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圆瑛大师(二四)

此经单以圆照觉相为宗,故位次不说所断,但约观行浅深,以明位之高下;若对普贤章中云: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即净解未亡,当观行位。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即见觉为碍,当相似位。有照有觉,同时寂灭,即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当分真位。下言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即远离为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名究竟觉,当究竟即。经旨了然,幸深思之!以上六即之文,配合甚妙,谨录直解,俾得发明。三圣位竟。

丑四 果位

寅一 明境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四、果位,论寄息于生相。文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前三位是因,但以观智浅深,用显证位差别。此位是果,以究竟极证,故是究竟即,以示平等佛慧也。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者:此总标以下十对,每对上句是障碍,下句即究竟。若见有障可断,断已名觉,即非究竟。若见一切障碍无不是觉,方称究竟矣。即论中:得见心性,心即常住也。得念失念无非解脱者:一、智识对。无念则得正念,智也;有念则为失念,识也。故论中说:觉则离念,念则不觉等。今则了达念性本空,若得若失,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解脱德故。成法破法,皆名涅槃者:二、成破对。众缘聚会曰成,离缘毁谤曰破。今则了达缘无自性,成破一如,同归圆觉,以圆觉即涅槃不生灭法故。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者:三、智愚对。真解佛法即是智慧,妄生分别即是愚痴。对愚立智,智非真智。因智显愚,愚非真愚。今则了达,二俱叵得,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般若德故。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者:四、邪正对。依正解修证为菩萨所成就法,即是正道;依邪心取理为外道所成就法,即是邪道。思益经云:住正道者,不分别是邪是正。同归圆觉,以圆觉即是无上菩提法故。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者:五、真妄对。如地中历位所断,即无明,历位所证,即真如。无明无性,全体即真,真如随缘,任运现妄。迷则真如是妄想,悟则妄想是真如。二俱不立,同归圆觉,以圆觉即诸法,无异境界故。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者:六、染净对。戒、定、慧净法,淫、怒、痴染法;染法本空,何异净法。诸法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如是三事中,有无量佛道。即是圆觉,以圆觉即清净因故。众生国土同一法性者:七、依正对。依报,是无情国土;正报,是有情众生。涅槃经云:我以佛眼,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皆悉究竟。即是圆觉,以圆觉即诸法实性故。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者:八、苦乐对。地狱是十恶苦果;天宫是十善乐果。苦乐之念由心,地狱天宫岂定,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既本空,同归圆觉,以圆觉即常寂光净土故。有性无性齐成佛道者:九、有无对。以三无二有决定性及不定性,二种众生有佛性;定性二乘及无性阐提,三种人无佛性。诸大乘经云:大地众生,皆当作佛,无论有性无性,皆已齐成佛道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者:十、缚解对。一切昏烦之法,恼乱真性,即贪、嗔、痴等,八万四千是系缚之法,能系众生受生死苦。今了达苦即法身,无苦可舍,故一切烦恼毕竟解脱。以上十对,名相虽异,其意不殊。但缘佛证圆觉,心无取舍,故得诸法普融,同归圆妙矣。一明境竟。

寅二 明心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法界即一真法界;迷时从一真法界而起十法界。今证佛果,还归一真法界,深广如海。慧是照用,称法界而起,故名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者:今海慧为能照,诸相是所照,以离分别念,相即无相,犹如虚空。楞严云: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上句指体不变,非为群相:下句指用随缘,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正不变而常随缘,虽随缘而仍不变,则圆觉妙性,亦复如是。二明心竟。

寅三 结名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此名如来者:指能随顺人。随顺觉性者:谓如来从初发心修行,大开圆解,于无修证,而起修证,渐次随顺,而证圆满觉性,是为究竟觉。一明依位渐证竟。

子二 明亡心顿证

丑一 亡心入觉

寅一 指示安心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前者渐次随顺,位有高下,证有浅深,皆为不了,寂灭心体,能所未亡,恐存分别,则悟入无期。今者的示平等一心,任运合道,乃为圆顿妙旨,成真随顺。前是随相法门,今为离相法门。亦如华严,先说差别位地因果,后以平等因果融之;此中意趣,正相同也。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者:此的示一类圆顿菩萨众生,平等安心之法。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以众生日用现证,全是如来平等法身,若一念不生,全体自现,故居于一切时中,行、藏、语、默,见色、闻声,不起丝毫妄念,以才起一念,即迷现量故。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者:谓众生妄心,本无自性,全体即是真如,若息妄求真,何异离波觅水。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境从心现,元是自心,以妄想境界,本是一真,岂容拟议。举心即错,动念即乖,若加了知,如楞严经云: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且心体本具灵知,何必更加了知耳!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谓于无了知处,则能知既寂,即真实知,真实即知,谁知真实?如眼有见,不自见眼,故不辨真实也。此道人日用安心之法,苟能任运如斯,则心心合道,念念证真,随缘而现利生事业矣!然上云:住妄想境,是事法界,不加了知,则事不碍于理也。此云:于无了知,是理法界,不辨真实,则理不碍于事也。理事无碍,名为圆觉随顺。谓从此任运修习,自可到事事无碍,圆满诸佛境界矣。一指示安心竟。

寅二 依法顿入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彼诸众生者:指上根众生。闻是居一切时等法门,乃直指圆顿安心,修行要诀。闻已能生深信,信已能解义趣,受以自修,持以化世,不生惊疑怖畏之心,则坦然合道。亦同金刚经中:不惊、不怖、不畏,甚为希有也。初亡心入觉竟。

丑二 验果知因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

此结上顿悟,任运合道之机。嘱以汝等当知,如是众生,皆因夙植深厚,故得信解受持。已曾供养恒沙诸佛及大菩萨者:如金刚经云: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也。及大菩萨者:供其主以及其余也。植众德本者:以供佛则必闻法,供佛得福,闻法得慧,福慧双修,已植万德之本。以佛果万德,惟以福慧为种故。二验果知因竟。

丑三 印成佛智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佛说,信其不虚也;此等之人,虽居因位,决定成佛无疑。一切种智,即是佛智,成就此智,能生佛地一切智慧,故以种智为名也。一长行竟。

辛二 偈颂

壬一 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壬二 正颂(科初二全同长行,末二句总结,长行无也。)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归真堂上市?中医药急需提升“环保智商”

归真堂上市?中医药急需提升“环保智商”

图上的文字为:这个小小的星球像一艘船,我们都是乘客,只不过我们坐在三等舱,而你们坐在一等舱,你们且不要因此就漠视我们的存在,更不要以此为三等舱的沉没和灭绝与你们无关,这一点。坐过船的人都知道。说这话...

放生:动物灵媒与海豚天使的对话

放生:动物灵媒与海豚天使的对话

高贵的野生可爱的弗兰克拼命想要解救的海豚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呢?让我们再来听一个关于海豚的美好故事吧。在南美洲智利,有一个查尼亚拉小岛,岛内的海域上居住着一群太平洋瓶鼻海豚。大约七年前,有个叫奥古斯汀...

大师支招 教你如何挽回维持好异地恋爱情

大师支招 教你如何挽回维持好异地恋爱情

异地恋,现在是越来越普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选择到更适合的城市求学、求职。有很多异地的恋人既要饱受相思之苦,还要随时面临被分手的结局,感情的事从来都是说不定的,上一秒...

信佛功德经

信佛功德经

信佛功德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拏迦城庵罗园中。与大众俱。尔时尊者舍利弗。食时着衣持钵。入阿拏迦城。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复还本处。收衣洗足。敷座而...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爱的种子,金色童年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爱的种子,金色童年

爱的种子,金色童年一套面向中国儿童的世界优秀图画书精选金种子接力精品图画书即将由接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教授推荐语:谢谢金种子里的图画书。它们的优良,每一粒种子里的新味道,新精神...

佛陀教你不生气:减少痛苦

佛陀教你不生气:减少痛苦

减少痛苦当一个人想要转化自己的愤怒时,有一些具体的步骤和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三步:学习,反省,改过。可以多读一些经典,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方向。当你掌握了基本的常识后,你就可以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