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焕法师:本焕长老报恩还愿记

1907年9月21日,在湖北新州李集西张湾村的一户贫穷的家庭里,一位男婴诞生了。在这个姓张的大家族,孩子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欢乐,父亲为这位爱子取名志山,希望以后他的志向比山还高,将来一定能够堪成大器。

小志山在父母的呵护下,很快就长大了。到了念书的年龄时,虽然家里再穷,但是父母决意要他念书,希望他能脱离种田种地,出人头地。志山从小听从父母的话,进了村里的私塾,一心读书,希望能够通过仕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他的聪明才智,受到了老师的夸奖,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时间过得很快,一晃6年过去,当志山准备出外进一步深造时,没有想到父亲突然去世,家里少了主心骨,一下就衰落了,没有办法,志山只好辍学到城里的杂货店做了一名学徒。

这时正是中国大动荡的时代,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外辱内患,民不聊生,怀着报效祖国愿望的志山非常失望,不知如何是好。城外的报恩寺成了他经常去的地方,在寺里他结识了传圣法师,聆听法师开示,讲经说法,世事无常的道理打动了他的心田,于是志山渐萌脱俗之念,立志潜心向佛,追求人生真谛。

1930年1月15日,志山23岁,佛缘到来,毅然割爱离家,投报恩寺拜传圣老法师剃度出家,赐法名本幻,后改为本焕。

1930年4月8日,本幻和尚到了省城武昌宝通寺受戒。武昌是华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三国时期,佛教就传入了这一地区。位于武昌南部洪山的宝通寺,始建于南宋,寺内的唐铸铁佛像,圆满丰润,庄严慈祥,是唐代写实艺术的遗产。南宋万斤铁钟,钟声浑厚悠长,警人心田。穿越武昌城的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后浪推着前浪,哺育中华儿女在华中大地繁衍生长。宝通寺的住持持松大和尚是湖北高僧,深受武昌佛教徒的尊敬。他一见到本幻,就觉得这是一位堪能成器的法子,于是他对本幻呵护有加,在持松大和尚的指导和关心下,本幻从此清静自修,乘着长江的浪头,开始走向了新的生命

时光如梭,转眼就到了1988年。本幻已经改名为本焕,成了82岁的老人。算起来他出家受戒也有60年了,在佛门里走过了一个甲子的路程。这60年间,他有过风光的时候,也有过吃苦的日子,但是随着时光的流转,多年学佛的薰陶,对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早已淡漠,不再放在心上。然而,几十年来只有一件事情让他放不下心,一直惦记在心里。

60年前,他决心出家,报恩寺和传圣法师给他的生命铸造了新的灵魂,伴着佛祖青灯,佛教支撑了他一生的精神信仰。佛教讲报恩,佛教徒要报四恩。四恩就是国土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如今,出家的寺院报恩寺已经毁掉了,传圣法师也早已离开人世,但是佛教仍然流传在人间,而且重新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今昔相比,更让本焕感慨,他觉得有负于出家的寺院,觉得有负于领他入佛门的传圣法师。既然要报恩,重新恢复报恩寺已经成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于是,他发愿重兴报恩寺,让祖师安心,为家乡的佛教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8年报恩寺恢复工程开始动工,经过6年的紧张施工,1994年报恩寺建设全面完工。整个工程耗资15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今天的报恩寺规模早已超过了昔日寺院的几百倍,更加雄伟壮观,成为江夏名刹。

1994年9月21日,本焕老和尚在重兴的祖庭欢度了87岁生日。整个新州城里,这一天人头攒动,万众云集,佛像开光、方丈升座、水陆法会,一个又一个接着热烈举行,成千上万前来祝贺、参观、敬香的人士,将一个小小的新州县城变成了人间福地,本焕完成了他的心愿,他可以面对祖庭和恩师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降脂抗癌的菇菌良品

降脂抗癌的菇菌良品

菇菌被公认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维他命及各种健康(健康食品)成份,有助抗癌、降血压(血压食品)、防流感及减少贫血等情况,益处多多,难怪在美国被称为上帝食品,而日本亦称之为植物性食品的...

烤河珍

烤河珍

【材 料】:豆腐1块、面粉1大匙、紫菜1张、芝麻少许、柠檬1/4个、素烤酱少许【调 料】:胡椒粉少许、盐少许【做 法】:1、将豆腐、面粉加调味料搅碎拌匀成泥。2、紫菜摊开,铺上豆腐泥,放入蒸笼蒸熟后...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信心《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一位名字叫做「手」在净居天的居士,他一心...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寿命部 第七章

佛教故事:因果故事:寿命部 第七章

寿命部 第七章如观佛三昧经说。其有饿鬼。极长寿者八万四千岁。短则不定。依成实论。极长寿者七万岁。短则不定。若依优婆塞经说。极长寿者一万五千岁。如人间五千年为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即彼鬼寿一万五千...

《学佛群疑》00自序

《学佛群疑》00自序

自 序  从体裁、目的与对象而言,这本《学佛群疑》是我在民国五十二、三年间所写《正信的佛教》的第二册。因为自从民国六十五年之后,该书即受到海内外的普遍欢迎。许多读过该书的人,不断地向我建议,盼我继...

索达吉堪布:皈依十几年了,但修学境界好像没有进步,近几年生活也越发艰难,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皈依十几年了,但修学境界好像没有进步,近几年生活也越发艰难,该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皈依十几年了,但修学境界好像没有进步,近几年生活也越发艰难,该怎么办? 问:我皈依十几年了,但因恶业深重,修学境界好像一直没有什么进步,最近几年也很不顺利,各方面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