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骠比丘的善恶果报

驼骠比丘的善恶果

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事,关照僧众的饮食起居,佛称赞其‘营事第一’。

当时,在僧团中有一位福德浅薄的弥多比丘,几乎每次都拿到粗糙的食物,久而久之,便对驼骠比丘产生成见,认为对方是故意分给他不好的东西。后来,弥多比丘公然中伤驼骠比丘,并联合他已出家的姊姊,于比丘尼僧团中诽谤驼骠比丘。驼骠比丘为避免众人因毁谤罗汉而造恶业,只好选择离开,于是显现十八神变,灰身泯智,入火光三昧。

僧团中的比丘们对于驼骠比丘何以被诽谤?何以力大无穷?何以证得阿罗汉果?均感到疑惑且好奇,请示佛陀之后,终于明白。原来迦叶佛住世时,有一位年少比丘,长得眉清目秀,相好端严。一日外出乞食,在城中遇到一名少妇,少妇见其相好庄严,心生贪恋,于是目不转睛地直盯着他瞧。当时的驼骠比丘是一名监督膳食制作的官员,看见这位少妇紧跟着年少比丘,于是不明就里到处传言:‘年少比丘和少妇私通!’因为造作不实的诽谤,以此因缘堕落三恶道中受苦。又因过去在迦叶佛时出家学道,所以今生得证阿罗汉果。在其出家修行的期间,于僧团中料理僧事,某次极力挽救陷于深泥中、驮着米面的驴,以此缘故得力大无穷之果报。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二》

省思:

人一生中的造化,皆与因果业报息息相关。儒家言:‘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又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切众生皆是自作其业,自受其报。如何逢凶化吉、远离灾祸?先须明因识果。凡事从因上努力,修一切善,无善不修,断一切恶,无恶不断,常怀慈悲心、清净心,时时觉察、返照,使自心能清楚作主,以正念面对顺逆境界,不逃避、能承担,才是远离轮回桎梏的正确途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食者应该吃甚么?

素食者应该吃甚么?

想吸收足够营养,提升生命力,最好多多吃:瓜菜〈例如红萝卜、青瓜、菠菜〉五榖〈例如糙米、小米、小麦〉水果〈例如苹果、香蕉、梨〉豆〈例如芽菜、豆腐、红豆〉同时也吃一些:果仁〈例如腰果、杏仁、合桃〉植物油...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跳动的人头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跳动的人头

跳动的人头大约在七十年代,在闻名全省的师范大学女舍宿,曾经发生这样一段故事:一个女同学,因不知受了何种创伤,竟然跳楼自杀,但这种自杀方式,跟别人不同。因她是头先落地,从此在女一舍走廊xxxx室,经常...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破布裹真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破布裹真珠

相国裴休有一次到大安寺,请示大安的寺僧道:佛陀的十大弟子,各有第一,请问罗侯罗以何为第一?寺僧大众认为这么简单的佛教常识,所以就异口同声的回答道:以密行为第一。裴休对大家的回答并不满意,随口问道:此...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累,一般都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心被太多放不下的东西纠缠不休,被工作的压力折腾得疲惫不堪,于是,生命中最淳朴的快乐就会如同海市蜃楼般遥不可及。所以,要享有大自在...

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六六度万行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六凡。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因这六者都是凡夫位,故叫六凡。六行。指佛的六行:十信...

佛学入门简要:附录(四) 选择题

佛学入门简要:附录(四) 选择题

附录(四) 选择题1.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_年(A)五四三 (B)五九四(C)五八八 (D)六二三2. 世界公认的佛陀日是阳历_。(A)四月十五日 (B)四月八日(C)五月月圆日 (D)月圆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