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

一、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二、无愧:愧是内心对自己所作所为感到难过,若无这种反省就是无愧。

三、嫉:喜欢吃醋,对他人的好处、学问、道德、成就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嫉妒中。嫉妒心不是女人的专利,也不单是大人才有,男、女、大人、小孩都一样会有嫉妒心。这种业力的缠缚相当牢固,不易转化。

四、悭:就是吝啬,不只是钱财的悭吝,还有对法的悭吝,不肯惠施于他人。

五、悔:悔有什么不好?悔不是忏悔的悔。我们随时都在后悔,悔什么呢?哎呀!当时那个机会我买下来就好了,或者那个时候我整了他就好了,类似这样的悔特别多,凡是对自己有利而没有得到,便生悔恨心。

六、眠:就是睡觉,一睡觉,什么都不知道,这也是业障。

七、昏沉 :昏沉就是脑子不清楚,迷迷糊糊,昏头昏脑,一天到晚颠倒。

八、掉举:掉举就是散乱,胡思乱想,东想西想,停不下来。

九、嗔忿:心里闷闷的,想发脾气,看到谁都不对,看谁都讨厌,整天都在怨天尤人,只有自己好,自己对。

十、覆:做错了事,想办法掩饰,这种掩饰非常痛苦,经过了多少年,还要去掩盖它。心里不光明,不坦荡,自己在阴暗中,把光明磊落之心盖住,所以叫覆。

这就是十缠,以上只是简单的说,详细讲的话,‘百法明门论’所列的五十一种心所有法、心理现象,都是业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三节 张姓营长 信佛经过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三节 张姓营长 信佛经过

第三十三节 张姓营长 信佛经过谈起军人皈依活佛的,当然很多很多,值得记述的除李张江以外,还有一位张营长,他率领全营弟兄数百人集体皈依。那一次皈依,上至营长,下至伙夫,共计差不多有四五百人,跪满了一坍...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达真堪布: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 我想弘法但是没有人听怎么办?答:有的人很着急,“我想弘法,但是都不听我的!”然后很苦恼。自己觉得,“我讲得很明白,很不错啊,怎么没有人听,没有人相信呢?”还是...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善择--长菩萨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善择--长菩萨

善择--长菩萨说到所有生灵,实在彼等之心,皆与人心相同。爱命如故,爱眷属亦如故。谓长菩萨者,蛇也。愚初居山间。因思庄严佛净土。乏资请人。又近山河,便就近取材。河中多有平扁之石,捡来铺经行之处,及默坐...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

学佛基础-《入法门论》科解(六):六 道阿王诺布帕母著多扎信雄仁波切 科解一、三善道:(一)天人道(神仙道): (P.110-113)1. 无色界天人:福尽投生他道受苦2. 色界天人:(1)所求之苦...

虚云法师开示录-平常心的真实义理

虚云法师开示录-平常心的真实义理

五月十七日开示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寂静缉盗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寂静缉盗

寂静缉盗辕辕关发生抢劫案清朝咸丰十年二月初四早晨,由洛阳到许昌的官道上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兵勇,各骑一匹战马在飞奔。他们过了参驾店,在开始攀登轩辕山的时候,因为坡陡路窄,所以行进的速度缓慢下来,而且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