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正高手如何化解恶缘的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之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进了庙院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的,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

或许,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怀修为,可能不易。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此为人生成长的标竿之一,则个人的道路,自然无限的宽广了!

后:故事很好,评语差点:“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怀修为,可能不易。”此话中满满世俗功利、无明之心。之所以认为“不易”,是因为看不见功利,做才不易;因为无明才不明白其胸怀修为缘何而有。

大和尚用三年诵经功德的回向,化解了凡夫可能生生世世都无法转化的而且会累累加息的冤结,若说急功近利,何如这种修为之“急”、“近”?之利益?

就像众生看不见累世不灭的世俗因果轮回的厉害一样,也看不见累生不减的功德簿上的阴功阴德。庄园老爷穷其毕生的财富供养,也比不上大和尚转化众生冤结,使其供养寺庙积累功德于后世的功德之一二。所以若说“得利”,大和尚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为众生无明所以不知道修德积善这里面的若大“好处”,只看成是大和尚的胸怀修为一般人做不到。其实,把众生急功近利的功利之心的一半拿来修功德,那所得“利”益,不知要多多少倍~~。

由于大和尚转化了和庄园老爷的冤结,所以才会顺理成章地有小妾要进香祈福的事,小妾因之为自己修得些福报。

而这两人增加福报的功德,都朗朗记在大和尚的功德簿上哟。福报有爽可功德无量哟。所以啊,大和尚才是真正的大大大赢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活佛的等级与财富史上首位活佛的神奇诞生过程

活佛的等级与财富史上首位活佛的神奇诞生过程

活佛的等级与财富史上首位活佛的神奇诞生过程暮鼓晨钟的宗教生活为西藏披上了神秘面纱。在数千公里的青藏、川藏线上,随处可见信徒以磕“等身长头”,即每走一步便全身俯地的方式行进在朝圣路上。他们的目的地是位...

六大中风饮食禁忌 素食上榜

六大中风饮食禁忌 素食上榜

台湾医学会研讨会发专家温启邦研究称,经历超过八年研究分析五十万人健检资料,以抽烟和喝酒等五大生活指标,搭配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贫血、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预测准确率高达到八、九成以上,提醒民众平时...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达真堪布:相信因果做一个好人 龙树菩萨在《亲友书》里讲了六种损害名誉之法。 一、赌博。 很多人都爱打牌赌博。赌博的时候不可能没有贪心嗔心,不仅有而且会很强烈。以贪心、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事,这都...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孝亲尊师故事-育儿篇

佛教故事:佛化生活:孝亲尊师故事-育儿篇

育儿篇一、孕期须知月经停止后,经过三个月左右,胸中时时作恶,有呕吐的现象。或饮食不进,或气促身热。又时常怕寒,面貌屡呈红色,或时作苍白色。心郁气沉。这都是受孕应有的现象。经过三四个月,乳房渐渐涨大而...

佛教故事: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

佛教故事: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

唯有认真接纳,才知道痛下针砭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一起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

刚晓法师:《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刚晓法师:《正理经》简读之十三

《正理经》简读之十三先看第一章第一节,是讨论灵魂与感官的。3.1.1 由于通过视和触两种感官可感知同一个物体(所以灵魂与感官不同)。这句话呢,其实是个例子,比如我有一次在古玩市场上看见了一只玉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