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真正高手如何化解恶缘的

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时近傍晚,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雨,大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四下张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好便能够求住一宿避避风雨。

庄园很大,守门的仆人见是个和尚敲门,问明来意,冷冷地回说:“我家老爷向来和僧道无缘,你最好另作打算吧!”

“ 雨这么大,附近又没有其它的小店人家,还是请您给个方便吧。”和尚恳求着。

“我不能擅自作主,等我进去问问老爷的意思。”仆人入内请示,一会儿出来,仍然不肯答应,和尚只好请求在屋檐下暂歇一晚,结果,仆人依旧摇头拒绝。

和尚无奈,便向仆人问明了庄园主人名号,然后冒着大雨,全身湿透奔回了寺庙。

三年之后,庄园老爷纳了个小妾,宠爱有加。小妾想到庙里上香祈福,老爷便陪着一起出门。进了庙院老爷忽然瞥见自己的名字被写在一块显眼的长生禄位牌上,心中纳闷,找到一个正在打扫的小和尚,向他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小和尚笑了笑说:“这是我们住持三年前写的,有天他淋着大雨回来,说有位施主和他没有善缘,所以为他写了一块长生禄位。住持天天诵经,回向功德给他,希望能和那位施主解冤结、添些善缘,至于详情,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庄园老爷听了这番话,当下了然,心中既惭愧又不安。后来,他便成了这座寺庙虔诚供养的功德主,香火终年不绝。

这是一位老和尚最喜欢讲的一个改造「恶缘」的故事。世界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人生何处不相逢。胸襟宽大肚量能容的人,明了“大恩与大怨,人我原无两”的道理,环境与他人施与自己的一切恩怨,都能激励启发自己,恩与怨都是成就道业的助缘。相反的,心胸褊狭的人,除了求一时之快以外,积累恶缘阻绝善缘,结果只有逐渐封闭自己未来更多可能的路向。

或许,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怀修为,可能不易。然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此为人生成长的标竿之一,则个人的道路,自然无限的宽广了!

后:故事很好,评语差点:“要如故事中那位住持般的胸怀修为,可能不易。”此话中满满世俗功利、无明之心。之所以认为“不易”,是因为看不见功利,做才不易;因为无明才不明白其胸怀修为缘何而有。

大和尚用三年诵经功德的回向,化解了凡夫可能生生世世都无法转化的而且会累累加息的冤结,若说急功近利,何如这种修为之“急”、“近”?之利益?

就像众生看不见累世不灭的世俗因果轮回的厉害一样,也看不见累生不减的功德簿上的阴功阴德。庄园老爷穷其毕生的财富供养,也比不上大和尚转化众生冤结,使其供养寺庙积累功德于后世的功德之一二。所以若说“得利”,大和尚才是真正的赢家。

因为众生无明所以不知道修德积善这里面的若大“好处”,只看成是大和尚的胸怀修为一般人做不到。其实,把众生急功近利的功利之心的一半拿来修功德,那所得“利”益,不知要多多少倍~~。

由于大和尚转化了和庄园老爷的冤结,所以才会顺理成章地有小妾要进香祈福的事,小妾因之为自己修得些福报。

而这两人增加福报的功德,都朗朗记在大和尚的功德簿上哟。福报有爽可功德无量哟。所以啊,大和尚才是真正的大大大赢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索达吉堪布: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 问:发菩提心时,怎样提高心力和能力?索达吉堪布答:愿大力大。龙猛菩萨说,真有菩提心的人,即使行为上没有在利他,也是真正的大乘行者。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根本...

择吉日嫁女方法 给你的女儿选个吉日出嫁吧

择吉日嫁女方法 给你的女儿选个吉日出嫁吧

从古代到现在,但凡遇到好的事情需要庆祝的时候,我们就会找能看日子的道长帮我们选择黄道吉日来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这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择吉日。好的日子能给我们带来好的运势,让我们的事业、财运和生活得到...

受五戒恭塑地藏金身逃脱鬼门关

受五戒恭塑地藏金身逃脱鬼门关

【编案】相信许多人都有一段懵懂无知的过去,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在游戏人间,悟阳居士,即曾是其中一份子。从前他是一个天不怕丶地不怕的游子,不懂什麽叫做佛法,更不知何为业障,只喜欢用拳头论气魄丶拼英雄,在工...

你知道这位高僧吗?果断不拜当朝皇帝

你知道这位高僧吗?果断不拜当朝皇帝

清王朝开国皇帝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的时刻,恰是大清铁骑南下,扫荡其他各类反抗势力,建立起稳固的大清政权的时刻。这时刻,清军扫南闯北,所向无敌,普天之下,率士之滨,人们纷纷归顺新生的大清政权,不说是对...

素食等于只吃菜吗?营养膳食这三种食物不能少

素食等于只吃菜吗?营养膳食这三种食物不能少

近日,由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营养健康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主办的第七期中粮营养健康大讲堂在京开讲,澳大利亚科学与工程院院士Mark L.Wahlqvist及浙大食品科学与...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5.嗔心的果报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5.嗔心的果报

25.嗔心的果报优波笈多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须陀洹果。」有一个比丘听了优波笈多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须陀洹果。优波笈多法师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