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成佛之前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出家后,经过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为阿难说了一则公案。

  过去有一位大富长者,拥有各式珍奇异宝,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独缺取得不易的深海赤珍珠。于是长者决定出海采珠,在突破种种难关后,终于找到赤珍珠的产地。

  珠蚌生性嗜血,为了得到这稀世珍宝,长者以刀刺身,将流出的血装入油囊中,并且垂至海底,引诱大蚌出而食之;一旦蚌壳打开,就趁机剖蚌取珠。就这样,长者一次次地刺身取血,一次次地入海剖蚌取珠,经过三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采集到一袋赤珍珠。

  长者带着这袋赤珍珠回到岸上。不料,同伴们看到如此稀有且价值非凡的宝珠,竟萌生恶念,欲杀害长者将宝珠占为己有。于是众人佯称要到井边打水,趁着长者不注意时,便将他推落井中,并把井口封死。

  坠落井底的长者幸好无恙,不知在井底待了多久,突然听到狮子的吼叫声;长者张开眼睛一看,竟然有一头狮子从旁边的洞穴走进来喝水。长者惊惶万分,心想性命难保,没想到狮子喝完水后就离开了。长者不仅松了一口气,并且循着狮子的足迹,离开这一口井,最后安全回到家乡。

  长者找到同伴的家,对他们说:‘你们抢走我的宝珠并且加害于我的这件事,目前还没有人知道,只要你们将所有宝珠归还,我就不会告诉任何人。’他们看到长者安然无恙地站在面前,都感到非常恐惧,知道自己犯了大错,于是将所有的赤珍珠全数归还。

  一天,长者的两个儿子在游戏中把玩这些宝珠,大儿子问道:‘这些宝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儿子说:‘宝珠当然是从我的口袋里找出来的。’大儿子辩道:‘不对,不对,宝珠是长在屋子里的大瓮中。’

  听到孩子们的对话,长者面露笑意,长者夫人不解地问:‘这有什么好笑呢?’长者回答:‘宝珠对他们来说是垂手可得,他们岂能想像取得宝珠的过程是如此地辛苦?那是因为有我当他们的依靠,才会以为这些费尽千辛万苦、几乎丧命采得的珍珠,是从家里的瓮中长出的。’

  佛陀告诉阿难:‘你只看到我成佛的果,却不知我从无数劫来即不断地勤苦修学,就像小孩认为宝珠是在口袋中,如探囊取物般容易,而不了解采珠过程的辛苦。其实,成佛必须修诸万行,积功累德,不是一事、一行、一身就可获得。’

  典故摘自:《众经撰杂譬喻·卷下》

  省思

  经云:‘理可顿悟,事须渐修’,修行并不是一蹴可几,而需把握因缘,勤修六度万行,累积福德资粮,‘做一分得一分,做十分得十分’,如此努力不懈,待因缘果熟,自然能圆满菩提道果。(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康熙结缘普陀山

康熙结缘普陀山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朝恩宠,普陀山才有历史上的显赫地位。本文叙述的是清圣祖康熙与普陀山观音菩萨结缘的...

佛陀降伏毗沙恶鬼

佛陀降伏毗沙恶鬼

  世尊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在拔祇国的国界处,出现了一个名叫“毗沙”的恶鬼,极为凶猛残暴,杀害了无数人民,他每天残杀一人、二人、三人、四人、五人、十人、二十人、三十人、四十人、五十人不等...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百喻经卷下》:71、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娶了两位妻子,若是亲近其中的一位,另一位就生气了,决断不下,便在两位妻子中间直端端地仰卧着。正值天下大雨,屋舍淋漏,水土俱下,堕落在他的眼中。因先有约定的缘故,不敢起身躲...

20个佛教故事

20个佛教故事

  1、你还抱着吗?  某日,坦山和尚与一道友一起走在一条泥泞小路上,此时,天正下着大雨。  他俩在一个拐弯处遇到一位漂亮的姑娘,姑娘因为身着绸布衣裳和丝质衣带而无法跨过那条泥路。  “来吧,姑娘...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著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

为什么说怕入错行?一定要看看这个因果实录

为什么说怕入错行?一定要看看这个因果实录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临清李名儒说:  我家乡有一个屠户,这一天买回一头牛,准备带回家中屠宰。  那牛也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被宰杀,怎么拉它都不肯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