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善生童子七岁成佛的故事

从前,印度有一个大国叉尸罗国,国王叫提婆王。提婆王膝下有十个王子,各自统领一个小国。善住王子统领的国家最小,但国力稳固,百姓生活富裕。邻国有一个恶王叫做罗目侯,十分眼谗善住国的富庶,于是派兵侵略。善住国王虽然尽力抵抗,怎奈寡不敌众,丢失了国土。他只好向父王的得叉尸罗国逃去。

当时,善住王膝下有一个男孩名叫善生,年仅七岁,十分可爱。善住王夫妇抱着儿子,在兵荒马乱之中逃到国境外。从本国到父王的国境,要费七天的时间,中间隔着荒无人烟的荒野。他们携带,七天的干粮,踏上逃亡路。不料,中途迷了路,七天后仍未抵达父王的国境。粮食吃完了,这样下去,一家三口非饿死不可。

不能让三个人都丧命在路上,总得牺牲个人,让其他两个人活下去。善住王心里暗自寻思,看见夫人拉着儿子的手走在前面,善住王抽刀就要从背后砍她。就在这时,善生急忙阻止父王说:千万不能杀死母亲,世上怎有孩子吃母亲的肉来维持生命的呢?请父王杀我吧!应该把我的肉作为你们的粮食才对。善生说完,紧紧搂住母亲不放。

善住王收了刀,泪落如雨。善生又对父王说:请割下我的肉当粮食吧!但是如果我死了,肉就会腐烂。所以不要杀死我,只需一块一块地削下肉来吃,保住性命就行。 可作父母的怎么也不忍心下手。善生看见如此情形,就自己拔刀割下身上的肉,跪著呈献给父母。善住王夫妇惊惶失措,悲叹许久,最后只好成全爱子的心愿,吃下他的肉。连续几天,善住王夫妇一直在悲伤与饥饿的旅途上苦

撑。善生童子的身上,也只有骨骼之间仅存的几片肉了。父母最后取下这几片肉,充作粮食,然后含泪把爱子的尸骨留在荒野上,匆匆离去。

当父母离去后,善生王子心里祈盼:父母亲啊!但愿你们能够平安回国,也希望以我这份自我牺牲的功德,将来能开悟成佛,济度切众生。

他一念至此,三千世界,六种震动,天上诸神赞叹之余,泪如雨下。这时,帝释天王为了试探善生童子的心,化成一只狼来吃他。善生毫不畏惧地说:虽然我仅存一副骨头,也愿意施给饿狼充饥。帝释天立刻消失狼形,现出本来面目,赞叹道:割下自身的肉来维持父母的生命,真是罕见的义举。你如有什么愿望,不妨对我实说。

善生说:我没有其他愿望,只希望开悟成佛。

帝释天又问你的身体,已经无肉仅存骨头,到了这种地步,你恨自己的父母吗?

善生说:我没有一点儿憎恨之心。倘若我能悟道成佛,就可以还我本来面目。

善生童子话音刚落,忽然皮肉渐生,很快便恢复了原来的可爱身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陈坚: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们将这“八敬法”解读为是对女性的歧视,...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

如来不舍穿针之福

证严法师 莫轻少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佛陀有一位眼盲的弟子正在穿针,穿了半天穿不过去,就说:「请肯发心积功德,请为我穿个针吧!」 这时佛陀正好从他的身边经过,便伸手接过他手里的针,...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救雀受衔环之报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救雀受衔环之报

救雀受衔环之报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鴞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敷治创伤,小心畜养在竹箱里,...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第六识_什么叫第六识_第六识解释

佛教名词:佛教名词之第六识_什么叫第六识_第六识解释

第六识是什么?第六识是意识。八识之一,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意识分为五俱意识和独散意识二种:第六意识若与前五识同时生起作用,称为五俱意识;若第六意识不与前五识相应而独自活动,就称为独头意识。...

禅宗小故事:敬钟如佛

禅宗小故事:敬钟如佛

敬钟如佛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有一天,奕尚禅师从...

环球美食:“豆侠”鹰嘴豆

环球美食:“豆侠”鹰嘴豆

有一种淡黄色的豆类,头部有一个小钩,样子像是鹰的嘴巴,这就是鹰嘴豆。它其貌不扬,却有着极特别的魅力。对很多地方的人来说,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离不开鹰嘴豆,鹰嘴豆就像一个“神奇豆侠”,保卫着人们的健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