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现帝释身化婆罗门

佛现帝释身化婆罗门

过去,佛陀于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弘法时,城中有一丞相,名为梨车,无正知见、不信因果,怂恿太子阿阇世叛变杀父。太子自立为王后,满心欢喜,命令臣民广设佳肴,邀请千百位婆罗门前来应供,并于当中规定大众:自今以后,不得至佛陀所在之处听经闻法。

婆罗门听了之后,便不敢再去精舍听佛陀开示。一日,他们私下聚会,有人说:「婆罗门的经论中记载:瞿昙沙门是诸天之大主。我们应当一心称其名号,或许会前来接受我们的供养。」于是,婆罗门们便虔心诵念「南无瞿昙沙门」。

悲悯众生的佛陀观察到婆罗门的得度因缘已经成熟,于是化身帝释天王,从天而降,莅临婆罗门的聚会。大众所求如愿,欣喜若狂,都发心要终身侍奉。佛陀即现佛身相,并且宣说四谛法门;每个人听完开示后皆心开意解,证得须陀洹果。

婆罗门们满怀感恩,准备了佳肴美食供佛及僧。比丘们知道此事,恭敬请示佛陀:「世尊过去曾修何福德,今日才能度化这些婆罗门,并且广设佳肴供佛及僧呢?」佛陀慈悲开示:「无量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一佛出世,号为『妙音』。一日,妙音佛带领比丘们到宝殿王所治理的国家,宝殿王一听到佛陀莅临,立刻率领大臣到城门外迎接,并请求妙音佛能接受三个月的房舍、衣服、卧具及汤药等供养。

三个月应供圆满,妙音如来于其脐中生出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上各有一尊化佛结跏趺坐,放大光明,上达天宫,下至地狱。当时,宝殿王见到妙音佛如此神通变化,当下发起无上菩提心,妙音佛也为宝殿王授记:『国王日后必当成佛,号释迦牟尼,广利有情,不可限量。』」

佛陀告诉比丘们:「当时宝殿王就是我的前身,而与我一起供佛斋僧的大臣们,就是今日这些广设供养的婆罗门。因为当时供养妙音佛的殊胜功德,使我们于无数世中不堕三涂恶道,在天上人间受种种乐,乃至今世成佛,接受人天的供养。」比丘们听完佛陀所说,对修行的信心更加坚定,个个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二》

省思

八正道中「正见」为首,如人有目,能清楚看清一切,远离障碍危难。禅宗祖师云:「只贵汝知见,不贵汝行履。」知见错误,不仅自己走错路、走远路,还一盲引众盲,共入三涂恶道,自断光明,无有解脱之日。知见正确,所起皆是善念,所行皆是善法,步步光明,即是功德福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钟茂森:无量寿经简讲(第四十六集) 尊敬的法师,尊敬的王神父,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 今天很难得,有一位天主教的神父来听经,欢迎王神父。王神父他现在也是想学《无量寿经》。我跟他说,因为他很想弘扬《...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四节 欲食半饼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四十四节 欲食半饼

第四十四节 欲食半饼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恚,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译文:多吃了六个饼子有个人...

佛教故事:谁再把我的棺材打开,谁就不是我的学生

佛教故事:谁再把我的棺材打开,谁就不是我的学生

遇安禅师读《首楞严经》,读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时,未能准确断句,却破句读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当即豁然大悟。温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禅师,晒台德韶国师之法嗣,...

没有“一心不乱”,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接引吗?——《大宝积经》

没有“一心不乱”,临终阿弥陀佛会现前接引吗?——《大宝积经》

余晓悟,2010《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 若我成佛。於他剎土。有諸眾生發菩提心。及於我所起清淨念。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極樂。彼人臨命終時。我與諸比丘眾。現其人前。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雖不專念...

能够真正作用到我们身上的三种放生福报

能够真正作用到我们身上的三种放生福报

我们总是说放生是一项能够为我们自身记载大无上功德的一种行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并不明白放生所积攒的功德到底能够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虽然说佛教理念当中所指放生是不能有目的的进行的,但是很多时...

美食养生-补气养血又驱寒的食物

美食养生-补气养血又驱寒的食物

小雪过后该吃它了,补气养血又驱寒。“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浸泡好的糯米蒸熟后,男人们一人一槌把米粒打烂,女人们则围坐在一旁捏。在吆喝声、嬉笑声中一个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