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和尚与女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和尚与女人

两个和尚在回寺院的途中,在河岸遇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她和和尚一样要到对岸去,但是水太深了,所以其中一个和尚就背她过河。他的同伴因此很愤慨,喋喋不休地谴责他,说他不顾清规,说他忘了自己是个和尚,怎么...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

天衣义怀禅师悟道因缘越州(今浙江绍兴)天衣义怀禅师,雪窦重显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永嘉乐清人。其家族世代以渔为业。儿时,常随父到江上捕鱼,义怀禅师坐在船尾。父亲每捞一条鱼,就让义怀禅师用绳子穿上。义怀...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

达真堪布:为什么金刚兄弟之间不和睦就会影响成就达真堪布上师是父亲,坛城是母亲,金刚兄弟之间是生生世世的缘分,生生世世的兄弟姐妹,一直到成佛,成佛以后也要在一个坛城里。所以大家一定要互相尊重,搞好团结...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3.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3.贪心的代价

3.贪心的代价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

虚云法师-参禅与念佛

虚云法师-参禅与念佛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

海涛法师: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

海涛法师: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

海涛法师: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问: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答:造业并不是以行为做最后决定,造业是以动机为主,在放生的过程里,有些生命已经舍报了,但是我们的动机是要救它,就算舍报,我们也一直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