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生磨一镜

一生磨一镜

一生磨一镜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我已经够幸福了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我已经够幸福了

最近我对买彩票非常着迷。有一天,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我紧盯着电视上彩票抽奖节目时,问我:妈,你买了吗?一见我点头的她,的她,竟皱起了眉头质问我:为什么要买?你已经很幸福了呀,干吗还买?她这一句话让我...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王舍城的由来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王舍城的由来

王舍城遗址过去,在印度,有一位具有怪癖的国王,常喜欢以人肉为食,但是又怕这个癖好泄漏出去而王位难保,所以经常命令他的厨子:你们趁夜半时,悄悄的出去,抓些人来烹煮给我吃。但是,要注意,不要泄漏行踪。日...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鹿母夫人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鹿母夫人

鹿母夫人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有一天,他来到一位财主的庄园,正好碰到财主准备吃午饭。财主一见他来乞讨,身上是破衣烂衫,风尘满面的样子,顿时生出怜悯之心。他想:像他们这样,每天走街穿巷地乞讨也不容...

错爱与真爱

错爱与真爱

    时间:93.06.15.  地点:高雄宏法寺   序言:  原本恩爱的夫妻或恋人,为何常以愤恨厌离?甚至反目相残或以悲剧收场?为人父母者自忖挚爱子女,但孩子为何常备感压力和痛苦?甚至以离家...

食素孕妇一天餐单

食素孕妇一天餐单

早餐1杯橙汁、1块豆腐、牛奶麦片午餐磨菇/葡汁豆腐、炒菜心、青椒炒带子?饭1个生果早餐至午餐的中段时间,可视乎准妈咪的肚饿情况而加饮一杯现榨果汁下午茶两片全麦面包、一杯现榨果汁下午茶进食与否要视乎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