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清法师:“非禅即诵”与“闻思修”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这样,正说法和圣默然,正相当于后期常说的闻、思、修三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读佛经的感应

揭秘生活中的因果:读佛经的感应

我从小就很喜欢看书,读过的杂七杂八的书也算有一些了。只有五年前开始看《金刚经》时,每次皆有非常清凉的感受透过全身,直贯头顶。那期间只要一看《金刚经》就是如此,读其他任何书都没有这种感受。再不久,两次...

钟茂森:佛说阿弥陀经大意(第二集)

钟茂森:佛说阿弥陀经大意(第二集)

钟茂森:佛说阿弥陀经大意(第二集) 尊敬的各位菩萨、各位大德,大家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大意。我们昨天讲了经文的序分以及正宗分的一小段,我发现我们按照这样的进度讲下去,今天估...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海涛法师:我是一个医生,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问:我是一个医生,每天面对很多病患,请问如何将自己的修行功德回向给他们?又如何保护自己? 答:做医生要保护自己,因为病...

宗萨钦哲仁波切:门措上师完完全全处在另一种状态中。

宗萨钦哲仁波切:门措上师完完全全处在另一种状态中。

门措上师(Dakini Muntso )是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现任院长。由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认证为敏卓林开山祖师德达林巴之女,藏传佛教历史上知名的女性成就者杰尊敏就巴尊(又称门吉华珠,Mindroli...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 358、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 答: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乘行者,关键全在你是否已发了大菩提心。如你没有发菩提心,...

各种风水吉祥物种类繁多 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改运

各种风水吉祥物种类繁多 找一个合适自己的改运

风水一途,千变万化,如果人的运势不好,通常会转运,而用的风水物件也是五花八门,各种风水吉祥物都会有,而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接下来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些物件的情况吧!首先,在风水吉祥物里,各种风水吉祥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