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

学咒要先正心诚意,

  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

  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诵持默念少意言,示教利喜化大千;所作诸法悉究竟,不增不减到涅槃。”

学咒要先正心诚意,若心不正,学什么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学咒才有感应。心正了还不行,还要诚意。诚意就是念兹在兹,丝毫都不马虎,不敷衍了事或苟且塞责,这样才有感应。

你不是正心诚意,而存着邪知邪见,想去害人,这就是魔法,是魔王所行的法,魔是害人不利人。真正想修法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亦不会害人的,学咒要存利益众生的心,不要有想降伏魔鬼的思想,或者和其他人起对待心。

在佛教里没有敌人,不向任何人报复,就是任何人对自己有害处,也要忍耐,修忍辱波罗蜜,不生报复之心。这就是佛教高超之处,佛教的优点。其他的宗教都没有这种精神,虽然基督教说“爱敌”,但也只不过口头上说说而已,他真能爱敌吗?他认为佛教是他的敌人,他爱佛教吗?不会的。他开口就是“魔鬼”,闭口也是“魔鬼”。怎么还会爱敌?

佛教最重要的教旨,就是:“你是魔鬼,我也绝不伤害你,也要摄受你,而不生一种对待法。”这就是佛教最特别的教义,对任何众生都存慈悲心,不去伤害他们。

〈楞严咒〉是惊天地、泣鬼神,最有效的灵文,所以我们学会〈楞严咒〉就要时时刻刻存慈悲心,举心动念都不要去伤害人。

旁人就是对自己怎么不好,也不怪他,也不去伤害他。心量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把所有森罗万象都包括在里面,这才是佛教徒的本份。

我们切记,不要做犯上作乱的事,有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

“诵持默念少意言”:

就是不要讲那么多话,打那么多妄想,“专一则灵,分歧则蔽”。

何谓“专一”?

就是不生害人之心,若存害人之心,将来是很危险的。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害人反害己。杀人之父,人必杀其父;杀人之兄,人必杀其兄,这是因果。

我们佛教徒要避免恶因,以免将来受恶的果报。所以说“诵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

示教利喜,指示众生佛教,令他们得到利益欢喜

我们在能利益人时,就要赶紧利益人,所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能常利益其他人,久而久之,自己便有德行了。

如果尽教人利益自己,自己不利益人,尽想找便宜,养成一种依赖性,这是最没有出息的。

看看世界上专找便宜的人,结果都是失败的,你若不信,可以细细研究,无论哪一个失败者,都是贪而无厌,各处找便宜,结果都是一败涂地。

你能利益人,令人欢喜,无论到什么地方,人人都会闻风而化。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我们说出的话一定要诚实有信用,不能瞪着眼睛尽打妄语,好像是说真话,其实尽欺骗人,我们的行为一定要很诚实,很笃厚,慈心下气,恭敬一切。

凡事总要存谦恭和蔼之心,不要有贡高我慢的思想,觉得人人都不如我,我是天老爷。这是不可以的。

恭录自《宣化上人开示录(四)》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贪和爱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贪和爱

贪和爱在南印度,有位富翁,他虽然名义上在学道,但仍为俗习所缠缚。本来,学道人的生活,应该简单朴素。比方说,吃饭只求能饱,穿衣只求暖身就够了。而这位学道的人,饮食起居却尽量讲求享受,譬如说,用汤水洗浴...

素食营养搭配有技巧

素食营养搭配有技巧

如今热爱素食的朋友越来越多了,许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自己的素食三餐,素食话题也引发了不少相关讨论。我们都知道,由于素食者不能摄取到肉类食物当中的营养物质,容易引发健康问题。那么,素食者在...

达真堪布:如果临终的时候,直接念“吼”,出去就可以吧?

达真堪布:如果临终的时候,直接念“吼”,出去就可以吧?

达真堪布:如果临终的时候,直接念“吼”,出去就可以吧? 问:如果临终的时候,还要严格按照三个步骤的话,怕记不得了,直接念“吼”,出去就可以吧?答:连程序都不记得了,说明念的还不够。真正修成了,一瞬间...

破戒果报故事:儿媳冤魂讨命债丝毫不差

破戒果报故事:儿媳冤魂讨命债丝毫不差

儿媳冤魂讨命债丝毫不差我18岁那年大概是1965年,我去内蒙古黄羊滩地区插队,在我插队的村子里,有一户姓范的人家,姓范的人家有一个大儿子,和一个小女儿。范家大儿子娶了一个陕西的没有爹没有妈、一直和哥...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

人生会有多少个第一次马路旁的人行道比马路要整整高出一个台阶,而他简直还没满一周岁。他长着两条细弱的小腿,此刻这两条小腿却怎么也不听使唤,老是哆哆嗦嗦地但两条腿的主人小男孩想从马路上登上人行道的愿望却...

星云法师: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离开人间

星云法师:佛教的出世生活不是要离开人间

导语:世人往往一谈到宗教时,就认为所有宗教都是消极避世求个人解脱的,尤其谈到佛教时用的一些词汇,如:“遁入空门”、“四大皆空”、“看破红尘”等等。宗教需要入世,而佛教更需要入世。佛教不但能导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