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天天都能找时间听经,研究佛法,这是最好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是我闻”,在阿难结集经藏的时候,初登法座,初登佛说法的这个法座,那么就有种种的瑞相现前。因为有种种的瑞相现出来,当时在法会的大众,就顿起三疑,就起了三种的怀疑心。

这三种的怀疑,第一种就是大家以为阿难不是阿难,是大师重起,是释迦牟尼佛又活过来了,广东话叫“翻身了”,那么国语叫“复活了”,又活过来了。这是因为大众看阿难,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就起第一疑,疑大师重起。

第二个怀疑,就疑他方佛来,就怀疑:啊!这是不是其他世界的佛,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法了?要不然怎么这样子呢?这第二疑就是怀疑是他方佛到这娑婆世界来说法了。

第三疑就是以为阿难证得佛果了,以为阿难成佛了,于是乎就大家都很惊奇的,在那儿不知怎么样好了。等阿难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一说出来,大家三疑顿息,大众这三种的怀疑就都没有了。说:“哦!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见释迦牟尼佛说的!”所以这三疑顿息。

那么当时,这一些阿罗汉,听见阿难结集经藏,都起三疑,所以我们现在听这个经,一听下来,不只三疑,恐怕千疑万疑都有了,说:“这经是不是真的啊?是不是佛说的啊?有什么证明啊?”喔!在肚子里头那个算盘子啊,就打起来了,砰啪!在那儿响。自己肚子里头那个不叫电脑,那个叫人脑,人脑在这个人的身体里边,就算起来了,这千疑、万疑都生出来了。

由这个看来,学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学佛的人,所以不能与道相应的,就因为疑心太多了。所以才说:“修道之人心莫疑”,你心里不要有诸多怀疑,这也不信,那也不信,讲真的你也不信;讲假的,喔!你信了!所以就颠倒。“疑心若起便途迷”,你疑心一生出来了,就会走错路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朝于斯,夕于斯”,要天天学,时时刻刻都要学佛,念玆在玆的,不能好像马马虎虎的那么样子。

现在我们万佛圣城的居士们和出家人,无论出家、在家,想学佛的人,快一点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熟读默记,融会贯通。一部《楞严经》若读得能背得出,那我们这个佛教徒就没有白做。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的、最彻底的!那把一切旁门外道那个毛病、那个本相,都给指明了!所以你若明白《楞严经》了,那个天魔外道他都恐怖毛竖的,他都害怕。所以你们各位,要想真正护持三宝,弘扬佛法,就快一点来研究《楞严经》,读诵《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这是最低限度的。

学《楞严经》,以及听经、念经,我们都要有一种忍耐心,不要生疲厌的心。你们要知道,你看那个树是一天一天长大的,那个花是天天你去用水给它浇的,它才能开花,才能那么样地美好。我们小孩子也是一天一天教导成的、长大的,读书也是一天一天读的,所以我们学佛法,也要拿出一点时间来,天天研究佛法,来学习佛法。

你研究佛法,比你把金钱放到银行里去更有价值!对你这个法身慧命是更重要,所以不要以为世间的财那是真的。学佛法,这是出世的法财,你就在世间也可以用,出世间更少不了的;所以这个是功德法财,不可以把它看轻了!不可以马马虎虎的!天天最好在百忙之中,都能找时间来听一听经,研究研究佛法,这是最好最好的。不要说:“啊!那天天讲经都是讲那个,我听得都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那你吃饭,天天怎么样子忙,你也要吃饭;你穿衣服,怎么样忙也要穿衣服;你睡觉,怎么样忙也要睡觉,那么这个听经也应该看得和那个穿衣服、吃饭、睡觉一样地重要,那就好了。

恭录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更新于:29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薛文翠莲友往生事迹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薛文翠莲友往生事迹

薛文翠莲友往生事迹薛文翠居士(一九三七~二零零零年),祖籍河南商丘县人。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鄂尔多斯路金龙居委三十四号。凡熟悉薛居士的善信都知道她性格温柔和善,待人宽厚而热情。她於一九九二年五...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为何说七月半“鬼节”是“佛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日,民俗上称为“鬼节”或“中元节”,据说这天阴气最重,盛行在这一天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摆上菜肴水果等,烧香秉烛,大烧冥钱,以图使离去的亲人在阴间过上富足日子。民间相传,农历七月是“鬼月...

发现丈夫外遇 不要一味埋怨 不要到处宣扬

发现丈夫外遇 不要一味埋怨 不要到处宣扬

对很多女性而言,丈夫外遇应该是对自己很大的打击了吧,这不仅表明了丈夫没有坚守住初心,还表明你对丈夫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女性面对这种情况才会感到异常愤怒,却又黯然神伤。那么,面对丈夫的...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形灭神存类

欲海回狂白话卷三:决疑论_形灭神存类

第三卷 决疑论 形灭神存类形灭神存类(六问六答)问:《尚书》说:天道福善祸淫。不过指活在世上的人,由于行善、作恶的不同而受到上天的报应。若是人已经死了,则形骸、神识都已消灭,纵然有罪,又怎能受到报应...

佛门礼仪常识:佛家语言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佛家语言礼仪

佛家语言礼仪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著第三篇 积善之方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