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天,为诸比丘开示:“比丘们!当行慈心,广布慈心,因为修行慈心,所有瞋恚的心念自然能够化除。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当知,过去有一位非常丑恶凶暴的鬼,来到忉利天,迳自坐在帝释天王释提桓因的宝座上,天子们见到这个情况都非常生气,说道:‘哪里来的鬼怪,怎么可以坐在我们天王的宝座上?’

  奇怪的是,天子们的瞋心愈是炽盛,鬼怪的容貌却愈变愈端严。

  这时帝释天王正在普集讲堂与天女们游玩,天子便急忙到普集讲堂向帝释天王报告:‘天王,今天来了一位恶鬼坐上您的宝座,所有天子们都非常生气,可是当我们愈是忿忿不平,恶鬼的容貌反而变得更庄严。’

  帝释天王一听,心里便想:‘此鬼必定是神妙之鬼。’

  于是,帝释天王来到恶鬼的面前,谦和柔软地向恶鬼说:‘我是帝释天王释提桓因,诸天子的主人。’

  这时恶鬼旋即变回容貌丑陋的形象,马上消失不见踪影。

  比丘们,你们应当明白帝释天王恒修慈心,念念不舍离,才有如此殊胜功德。

  比丘们!我在过去世中,曾因七年精进恒修慈心的因缘,历经七次的成劫、坏劫,都不曾堕入生死轮回。当世界进入坏劫,我就生到色界二禅的光音天,当世界将再度形成时,便投生到色界四禅的无想天上,也曾转生至色界的初禅,当梵天的天王,统领诸天及十千世界。

  又曾连续三十七次,转生为欲界忉利天的天王释提桓因,以及无数次投生人间作转轮圣王,你们当知修行慈心的功德殊胜难量。

  此外,修行慈心之人,当身坏命终时,会投生到梵天,远离三涂恶道及八难之苦;若投胎人间,必定生于中正之国,容貌端庄,六根完具,形体完备;再者,修行慈心之人,必能亲见如来,承事供养诸佛,不染世乐,志愿出家,着三法衣,剃除须发,修沙门之法与无上梵行。

  比丘当知,譬如金刚钻,即使被食用,也无法消化它,始终能保持完整不为所坏;同样的,修行慈心之人,也是如此。若值遇如来出世,跟随如来修无上梵行,必定成道证果;成就清净梵行,此生修行圆满成办,不再受三界生死轮回之苦。”

  此时,阿难尊者请教佛陀:“世尊!请问修持慈心的善男子,若未生值佛世,又不乐处世间,应当以何为依归呢?”

  佛陀回答尊者:“假若未值佛世,善男子不乐于世间,将会自行剃除须发,于闲静之处,策励自我,精进修行,即于此处漏尽烦恼,成就无漏梵行。”

  尊者阿难又问:“世尊!修持慈心的善男子,若自修清净梵行及三乘行门,未来将会证何果位呢?”

  佛陀告诉阿难尊者:“我恒常说三乘之行,而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诸佛,也尽皆演说三乘之法。阿难,你要知道,未来减劫,众生的寿命变短、容貌不复庄严,身体瘦弱、威神已失,心中充满瞋怒、嫉妒、恚痴、奸伪、幻惑的念头,行为虚伪不实。

  当中或有聪明矫健者,也是成日斗争、诤讼;或以手拳、瓦石、刀杖彼此伤害,此时的众生,手执草木便能成为刀剑,断人性命,陷入无止尽的杀戮中。

  而修慈心者无有瞋怒,看到这些变怪,都心怀恐惧,不约而同地逃离此恶处,入深山旷野中,自然剃除须发,着三法衣,修无上梵行,克己自修,漏尽烦恼而得解脱,证得涅槃,相互庆贺:‘我们已经战胜了怨家。’阿难,所以你要知道,修行慈心最为殊胜。”

  阿难再次请问佛陀:“如是之人所证果位,在三乘中是声闻、辟支佛,还是佛呢?”

  佛陀回答:“此人所证得的是辟支佛果,因为造诸功德,广行众善,修清净四圣谛,善分别诸法。其所行的善法,就是慈心,所以,履仁行慈之功德广大无边。昔日,我于菩提树下,亦是以慈仁为铠甲,降伏魔宫眷属,成就佛道。

  故知,方便法中慈心最为第一、最为殊胜。阿难,你要知道,这是慈心之所以名为‘最胜’的原因,行慈心者,其功德是如此不可称计;当求种种方便修行慈心。阿难!当如是学习。”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

《百业经》: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证罗汉果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海涛法师:想当国王的婆罗门

  有一年夏天,一个修行僧和一位婆罗门在同一座山里隐居修道。  一天,修行僧问婆罗门:「你这样辛苦修业,为的是什么呢?」  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答:「告诉你吧!我苦修的目的是想来世投身当国王。」  ...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海涛法师: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

具足善因善缘,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具足善因善缘,做任何事都容易成就

  一日,佛陀带了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两位侍者一同行脚,近中午时分,一行人感到有些口渴,便在路边的大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尊者听从佛陀的指示来到瓜...

《百业经》:(45)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谤圣堕无间狱

《百业经》:(45)果嘎勒嘎比丘 假因谤圣堕无间狱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在《法句譬喻经》里,记载着商人波利与海神之间,一段很有智能的对话:  有一次,大商人波利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船行驶到海中央,忽然间海神从海底冒了出来,手捧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