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啖想、有常无常想、贪食想、死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比丘们!若能修行此十想者,得以尽除有漏烦恼,得至涅槃。还有,十想之中又以“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最为第一。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修行“一切世间不可乐想”,并以坚固之信心落实观行的比丘,一定能超越渐次而速得证果。所以比丘们!若在树下闲静之处静坐时,应当思惟此十想,大众应当要如实地修习。所有比丘听闻佛陀的开示后,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

  有一次因缘,一位比丘来到世尊面前,头面顶礼佛足,坐在一旁后禀白世尊:如来今日对比丘众开示:“能修十想法门,便能断除有漏烦恼,成就无漏净行。”但是,世尊!我不能堪任修行十想,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欲心很重,色身意念欲望很炽盛,无法止息。

  当时,世尊告诉这位比丘:“你现在要舍弃清净想,思惟不净想;舍弃常想,思惟无常想;舍弃有我想,思惟无我想;舍弃可爱乐想,思惟不可爱乐想。怎么说呢?假使比丘思惟清净想,欲心便炽盛;若思惟不净想,便无欲心。比丘!你们要知道,贪欲就如同粪坑聚集,污秽不净;也如同鸜鹆──八哥鸟,吵杂多声;贪欲就像那毒蛇,既已吐出毒液,再无吸回之理;贪欲如太阳消融的冰雪,幻化不实,因此要经常思惟舍离贪欲,就好像远离弃尸冢间一样。”

  “贪欲好似蛇的唾液含有巨毒,将还伤害己身;也像是饮用碱水,无法解渴得到满足;也如同容纳众河流的海水,不曾满溢;欲望足以让人畏惧,如同罗刹恶鬼聚集的村落一般;欲望也好比怨家,应当要恒常远离。贪欲更像涂在刀上的蜜,只有少许滋味,舐之却有割舌的苦患;贪欲就像路旁的白骨,一点也不可爱;贪欲也如同粪坑所开的花,即便外形好看,也不觉得有丝毫芳香。贪欲又好比彩绘画瓶,里面却装着丑陋秽物,并不像外观一样殊好;贪欲也像聚集的泡沬一样,转瞬间即消逝,一点也不牢固。所以,比丘!你要远离贪欲之念,思惟不净之想。现在,比丘!你要忆念过去迦叶佛所奉行的十想,重新深入思惟,有漏的烦恼心便得以解脱。”

  比丘听完佛陀的开示后,悲泣流泪无法停止,立即顶礼佛陀,禀白世尊:“是的,世尊!弟子长久积习,愚昧迷惑,如来亲自开示十想,我才明白要远离贪欲的重要。我现在向如来忏悔,以后更不再犯!恳请如来接受我的忏悔,宽恕我过去未能及时忏悔之愆尤。”佛陀对比丘说:“佛听许你改过不要再犯,也不要不肯奉持如来所开示的十想观。”

  这位比丘听闻世尊的教诫后,在闲静之处克己精进,思惟十想观法,如同其他随佛剃除须发,披三法衣,修无上梵行的出家众,进一步以行满愿,如实了知自己已经不再受生死系缚,成就清净梵行,所作皆已圆满成办,永不再受生轮回,即证阿罗汉果。

  比丘们听了佛陀的开示之后,个个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二·结禁品第四十六(九、十)》

  省思:

  世尊以种种善巧譬喻说明贪欲的过患,短暂快乐却会带来无量苦痛──如屎聚、如毒蛇、如日消雪、如蛇怀毒、如饮碱水、如蜜涂刀、如路白骨、如厕生华、如画瓶、如聚沫等等,无非是为教诫弟子们恒常思惟十想的重要,尤其是“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能够帮助行者断除有漏烦恼,远离贪欲之苦。所谓病从心生,心是一切病的根源,世尊有如良医,针对众生的心病应病予药;而行者勤修观行,就如同服药,能治愈无始来的无明烦恼。我等佛弟子,应当发精进心、长远心落实修行,有朝一日,定能自在解脱,契入无为寂静。(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一意孤行烧死青蛙和蛇,深重报应全家死绝

一意孤行烧死青蛙和蛇,深重报应全家死绝

在我们村里有处荒废的房子,很多年来,人们都不敢去靠近,以至于杂草丛生,院墙倒塌。  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这几处房屋原本是属于一户人家的,但如今除了房子,什么也没剩下。  听老人们说,原本这...

广长舌相

广长舌相

  一天,佛陀游化到婆罗门城,婆罗门王知道佛陀具有大威力,能够感动群众接受他的教化,因此心里就深深的疑忌着。于是下一道命令,作为限制:如果有人布施佛陀饭食,听佛陀说法,罚金五两。  佛陀进入城内,向各...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四位高僧惜福的事迹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一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

最快乐的行持

最快乐的行持

  有一天,以舍利弗为首的六位尊者,齐聚于跋耆国的师子园中饮茶论道。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怎样行持才算最快乐?  阿难尊者率先发言:“我认为:比丘能够多闻不忘,总持诸法义味,具足修习梵行,然后为四众弟...

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佛法典故:死亡,无处可逃

  讲一讲“四不可得”的典故  有四个兄弟都是修行人,而且都得到神通,有一天他们预知时至,知道七天后会死亡,就彼此商量以神通力逃避死亡的方法。一个遁入山中,一个沉入海底,一个飞升空中,一个是躲到市...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人的内心,往往不是外表能概括的……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著鼻子走过。  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