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

  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二良马。

  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三良马。

  比丘们!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此马才能随顺驾御者的心念,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四良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贤善男子存于世间。哪四种贤善男子呢?第一种贤善男子听说“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听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这就是第一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无法因仅仅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进用功;而须亲眼看见人们受着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二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但看见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识及自己所亲近的人,承受着老、病、死苦不得出离,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鞭触其肤肉,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三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四种贤善男子,对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闻亦不得见,当亲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时,方能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然后才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四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二)》(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昙摩流支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昙摩流支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鹫头山中第四重上法界藏殿。与大比丘众二万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得自在。善得心解脱...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五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五卷--般若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第五卷   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无垢性品第四   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

地藏菩萨心咒--未知

地藏菩萨心咒--未知

地藏菩萨心咒 一、地藏菩萨心咒 ong qing xi re zha hong 嗡 琴 西 惹 扎 轰 ong pa la ma ni da zha 嗡 啪...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日常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二)   日常法师   你们会清楚明白的晓得我现在造的业,染、杂、还是清净,那么清楚。因为你造的善业,根据了上面这样来,自然而然转趣善行。一切慢慢慢的向这一方面去,一切因果等等...

南海寄归内法传--未知

南海寄归内法传--未知

南海寄归内法传 唐三藏法师义净译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一(并序)   原夫。三千肇建。爰彰兴立之端。百亿已成。尚无人物之序。既空洞于世界。则日月未流。实閴寂于惨舒。则阴阳莫辩。暨乎净天下降。身光自随。因...

佛说月光童子经--竺法护

佛说月光童子经--竺法护

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一名申日经)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圣通无碍悉皆应真。漏结已解生死已断。秽冥已索慧明独存。菩萨二万神通圣达。统都三界总摄诸法权慧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