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能善观形势,该快或慢、是左或右,随顺驾御者的心。比丘们!这是世间第一良马。

  比丘们!又有世间良马不能惊察到往返的鞭影,但鞭杖若碰触其毛尾,则能立即惊察驾御者的想法,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二良马。

  比丘们!如果这匹良马不能注意到鞭影,也不能因碰触其毛尾而随顺驾御者的想法,要以鞭杖打到它的皮肉才能惊察,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三良马。

  比丘们!若是不能像前三种良马能觉察驾御者的心念,而要以铁锥刺身,毁伤皮肉、骨髓,才能有所警觉,驾御者必须一路牵着马车行路,此马才能随顺驾御者的心念,该快或慢、是左或右,这是世间第四良马。

  在正法时代,有四种贤善男子存于世间。哪四种贤善男子呢?第一种贤善男子听说“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听到老、病、死苦之事,即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顾影即能调伏,这就是第一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二种善男子,无法因仅仅听闻“有人因疾病困苦,甚而死亡”一事而心生怖畏,如理精进用功;而须亲眼看见人们受着老、病、死苦,方能心生怖畏,思惟正法,如理精进用功。如同良马触其毛尾,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二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如果贤善男子不能因为听闻或亲眼看见,有人因老、病、死苦而生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但看见聚落、城邑中,有善知识及自己所亲近的人,承受着老、病、死苦不得出离,才心生怖畏,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修行。就如同第三种良马,鞭触其肤肉,方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三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第四种贤善男子,对于他人所承受的老、病、死苦,不能闻亦不得见,当亲自受到老、病、死苦之时,方能生起厌离心、怖畏心,依正法思惟,如理精进用功。就如同第四种良马,必须承受侵肌彻骨之苦,然后才能调伏,随顺驾御者之心,这就是第四贤善男子,于正法中得善自调伏。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九二二)》(当代佛教网--佛教故事网)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1

清谭氏谭氏,是湖北黄冈人。嫁给黄家,家境小康,艰难的是子嗣。听说观音大士灵异,发愿诵经祈求儿子,不久,连产一个儿子二个女儿。有一天,恍然醒悟说:“生死事大,我怎么不求解脱啊?”于是受菩萨戒,在室中...

弟子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被佛陀一语道出

弟子周利槃陀伽愚昧的业因,被佛陀一语道出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陀伽,生性愚昧、驽钝,其他的弟子便请示佛陀:世尊,什么因缘使周利槃陀伽生而为人,却心性愚钝?佛告诉诸比丘:这是由于他过去生所造作的业因,而感得今生的果报。接着便为比丘们开示周利...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30

  明寂光  寂光,字三昧,姓钱,是广陵人,母亲感应异梦生下他。二十一岁出家,最初跟从雪浪修习贤首教,后来遍参名宿,紫柏,云栖,都器重他。在慧云馨祖那里得具足戒,专精律宗,慧云中兴律学,寂光有帮助...

两个冤死鬼现身,活剐了仇人的转世!

两个冤死鬼现身,活剐了仇人的转世!

  余姚的章大立,是康熙三年的举人。以在家教书为生,忽然有一女一男二冤鬼,白天现形。起初掐他的喉咙,接着把他推倒在地,又两手高举,合在一起,好像空中有绳索捆住他。章大立先是作女声说:“我是荷花儿。...

西行天竺历尽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西行天竺历尽艰辛译经传法慰平生

  慈恩寺——中国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村,始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年),初名“无漏寺”,唐初荒废。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太子李治(唐高宗)给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于无漏...